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负荷引起执行功能变化的脑机制。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功能成像(fNIRS),测 量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16名大学生局部脑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考察神经激活与行为表现的关系。结果:行为试验中,运动任务的反 应时显著低于对照任务(t(1,15)=-4.93,P<0.001)。近红外光谱试验中,右侧前额叶皮质区(R-DLPFC),运动任务的oxy-Hb信号显著高于对照任务 (t(1,15)=4.25,P<0.001);右侧额极区(R-FPA)上,运动条件下的oxy-Hb信号也显著高于对照任务(t(1,15)=4.06,P<0.001)。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短 暂提升大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其中,Flanker任务的行为操作表现有所提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R-DLPFC)与右侧额极区(R-FPA)的神经 激活水平有所增加,且局部脑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行为操作表现的提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对药物成瘾戒断者抑制能力及静息态脑功能的改善,拟为药物成瘾提供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方法:将药物成瘾戒断者按身体活动量分为活动组和久坐组,首先进行Go/NoGo抑制能力测试,然后采集他们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选取静息态的两项重要分析方法——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来探讨身体活动对药物成瘾戒断者脑功能损伤的改善。结果:①Go/NoGo测试:活动组NoGo正确率显著高于久坐组。②ALFF分析:活动组在双侧脑岛、左侧额下回眶部、双侧额内侧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枕上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双侧内侧扣带回ALFF显著高于久坐组。③ReHo分析:活动组在左侧枕中回、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左侧辅助运动区ReHo显著高于久坐组。这些显著差异脑区主要与成瘾的抑制能力有关。结论:①身体活动能有效地提高药物成瘾戒断者的抑制能力。②身体活动是修复药物成瘾戒断者大脑功能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身体活动可通过增加药物成瘾戒断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低频振幅和局部一致性,改善药物成瘾戒断者大脑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念练习对大学生注意的影响及其脑结构机制。方法:选择瑜伽、太极拳作为正念练习手段,形体练习作为积极对照,不运动为空白对照,80位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每周一次80分钟集中练习干预,干预前后进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注意网络测试,同时采集所有大学生的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进行脑区灰质体积计算。结果:(1)12周正念练习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正念水平;(2)12周正念练习显著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3)12周正念练习后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太极组左脑颞上回和双侧小脑后叶灰质体积显著改变;(4)瑜伽组右侧颞中回颞极灰质体积的改变与注意执行控制的改善显著正相关。结论:12周正念练习改善大学生的注意执行控制能力,改变颞叶、小脑等脑区的灰质体积;正念练习可能通过影响大学生颞叶灰质体积等脑结构,改善其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大学生抑制功能的影响及神经机制,为运动改善大学生抑制功能提供实践基础,为太极(八法五步)的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以1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太极(八法五步)对被试进行短时运动干预。采用Flanker任务测试大学生干预前后的抑制功能,并同步采集ERP数据。结果:(1)对前后测Flanker任务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均缩短,且差异具有边缘显著性,抑制冲突反应时(不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减去一致条件任务反应时)前后测差异不显著,但后测较前测抑制冲突反应时有缩短的趋势,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对一致条件任务、不一致条件任务和抑制冲突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对前后测Flanker任务诱发的N2振幅、P3振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不一致条件任务前额叶N2振幅均增大,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促进大脑在刺激出现后200 ms左右单位时间内募集神经元数目增加,产生电压值增高;后测较前测一致条件任务顶枕叶P3振幅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有增大趋势;后测较前测不一致条件任务顶枕叶P3振幅增大,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促进大脑在刺激出现后300 ms左右单位时间内募集神经元数目增加,产生电压值增高。结论: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干预对大学生抑制功能具有改善作用,其神经机制是前额叶N2振幅显著增大,顶枕叶P3振幅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
《体育与科学》2016,(6):94-101
目的:探讨11周运动干预对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及其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影响,并揭示运动干预影响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的神经机制,为阐明体育运动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关系提供新的科学证据。方法:分别在扬州和泰州特殊教育学校筛查选取聋哑儿童共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11周以中等强度、每周4次、每次30min的组合方案(花样跳绳+武术操+花样跑步)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干预,对照组在相同实验周期参加常规体育活动。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技术评价运动干预前、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网络功能连接的改变;使用2-back任务测量运动干预前、后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的变化。结果:(1)11周运动干预能改善聋哑儿童执行控制行为表现;(2)11周运动干预使得聋哑儿童执行控制网络功能连接发生变化,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右侧额下回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额下回与左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左侧丘脑与左侧小脑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3)11周运动干预所致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功能连接减弱与执行控制行为表现改善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体育运动可改善聋哑儿童执行控制,其神经机制涉及右侧额下回与右侧小脑的功能连接减弱。  相似文献   

6.
基于ReHo分析方法从rs-fMRI角度探讨中国象棋高水平运动员的性别差异。收集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项目大师级运动员和匹配的对照人群,采集每位被试者的rs-fMRI数据,应用DPARSF软件分析脑区局部一致性信息。结果发现女大师右侧额上回(BA10)和右侧额内侧回(BA25)的ReHo值高于男大师,对照组男女无全脑ReHo值差异。结果说明男女中国象棋大师在右侧额上回和额内侧回的ReHo值差异可能反映了不同性别中国象棋大师在性别刻板印象和认知-情绪转换脑区的自发活动一致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足球运动训练对运动员静息态下与视觉注意和视觉运动协调加工整合的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以国家二级及以上足球运动员和无运动等级的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运动组(n=33)和对照组(n=34)。基于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段功率谱密度、脑源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性,进一步探讨足球运动员静息态下脑区的激活与脑功能连接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在θ、α(P<0.01)、β(P<0.05)和γ(P<0.05)频段相对功率谱密度均有增高。睁眼静息态标准化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溯源结果显示,在全频段中,各脑区的神经电活动变化不一,运动组右侧颞叶的颞中回(BA21)、MNI(65,-40,-15)等表现阳性差异,在左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MNI(-40,-40,55)等表现阴性差异;δ频段运动组在右侧颞叶的颞中回(BA21)、MNI(65,-40,-15)等表现阳性差异;θ频段运动组在左侧额叶的额中回(BA10)、MNI(-30,40,25)等表现阳性差异;α频段运动组在大脑激活区域最大,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MNI(40,-50,50)等表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知觉线索的注意捕获和反应抑制,进一步探讨注意捕获在体育锻炼影响老年人反应抑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横断设计,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和三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对老年人的体育锻炼量进行测量,根据结果将被试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2组被试完成经典停止信号任务、注意捕获任务和复杂任务3个行为实验,记录反应时和准确率,同时采集结构磁共振检测灰质体积。结果:1)运动组老年人的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停止信号反应时与左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显著相关。2)运动组老年人的注意捕获反应时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注意捕获反应时与准确率均与右侧额下回灰质体积显著相关。3)运动组老年人的复杂任务反应时及准确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反应时与左侧辅助运动区、右侧额下回、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和右侧直回的灰质体积显著相关,准确率与右侧额下回的灰质体积显著相关。结论:1)运动组老年人的反应抑制优势源于更好地调节注意资源分配,加快了对冲突信号的注意捕获。2)运动组老年人在左侧中央前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右侧直回和右侧前/中扣带回表现出更大的灰质体积。3)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空间场景下不同水平定向运动员空间距离感知的特征。方法:采用2(运动水平:专家、新手)×2(场景类型:地图场景、实景场景)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测量在空间距离感知任务下定向运动员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腹外侧前额叶(VLPFC)中含氧血红蛋白(Oxy-Hb)浓度变化。结果:1)在地图场景条件下,专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在实景场景条件下,专家组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专家组和新手组在实景场景下正确率显著高于地图场景,反应时显著低于地图场景。2)新手组在L-VLPFC、R-VLPFC和L-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且实景场景激活程度大于地图场景;专家组在L-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且地图场景激活程度大于实景场景;实景场景条件下,L-VLPFC、L-DLPFC和R-DLPFC脑区Oxy-Hb激活显著,新手组的血氧浓度高于专家组。3)专家组在地图场景下行为绩效与L-DLPFC脑区的激活水平显著相关;新手组在实景场景下行为绩效与L-DLPFC和R-DLPFC脑区的Oxy-Hb激活水平显著相关;专家组和新手组的Ox...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的影响,从脑系统的角度揭示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影响儿童执行功能的脑机制.方法:选择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Flanker任务评价执行功能,综合利用体育测量技术、心理测量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一次30 min的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前、后儿童执行功能及其脑激活模式的特征性变化.结果:1)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儿童执行功能产生积极的改善效应;2)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使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中的双侧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顶上小叶和左侧顶下小叶激活程度增加,左侧前扣带回激活减弱.结论:一次30 min的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改善儿童的执行功能,其脑机制是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诱发儿童执行功能脑激活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高原低氧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对藏汉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藏族大学生18名,汉族大学生19名,分别在跑步机上进行30 min的小强度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干预,采用Stroop任务、2-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测量被试的抑制、刷新、转换功能。结果:与藏族大学生相比,汉族大学生的抑制功能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转换功能和刷新功能无显著差异;与基线水平相比,藏汉大学生在小强度运动干预后、中等强度运动干预后,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都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不同强度运动对藏汉大学生的执行功能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得失情境下不同水平守门员的风险偏好的行为规律,并探讨得失情境下守门员知觉预测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认知神经特征。方法:采用单因素的实验设计,探索不同水平守门员基于先验信息进行知觉预测的大脑活动差异;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得失情境信息影响守门员风险偏好和知觉预测表现的神经机制。结果:1)专家组守门员的知觉预测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守门员,专家组与新手组的右侧角回和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存在显著差异。2)损失情境下,两组守门员均偏好低风险低收益任务;收益情境下,专家守门员偏好高风险高收益任务。3)得失情境下,守门员的知觉预测组间差异不显著;在损失情境下,新手守门员知觉预测表现得到显著提升,右侧角回和视觉联络皮层激活显著增强。结论:1)守门员的知觉预测优势与右侧角回和背外侧前额叶有关。2)得失情境下的风险偏好规律在守门员中部分具有适用性。损失情境能增强新手守门员的右侧角回和视觉联络皮层激活程度,提高知觉预测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SET)对射击、射箭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超慢涨落图信号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与普通人相比,射击、射箭运动员的全脑多巴胺的平均激活水平低于普通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各脑区,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右侧的额区、运动区及顶区。在这些脑区中,普通人的值均高于运动员。(2)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与一般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相比,他们的全脑各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INH在大脑的左侧额区、5-HT在左侧后颞区、Ach在左侧顶区、DA在右侧枕区及左侧后颞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E在左侧顶区、EXE在右侧顶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步枪、飞碟、手枪、移动靶及射箭五个项目运动员的全脑各神经递质平均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各项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对比分析发现,INH、5-HT、EXE、NE的激活水平在右侧顶区、左、右颞区、右枕区,不同项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邹晓丽  李在军 《精武》2013,(36):16-16,37
目的:研究健身走运动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耐力健身走训练,运动速度是133m/min(约7km/h)。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实验前以及训练2周后、4周后、6周后、8周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最大通气量的测试。结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台阶指数有显著提高(P〈0.01),最大通气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8周的健身走运动明显的改善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第八种:“弹”着走 在健步走的过程中,在一定的距离上,进行前脚掌用力蹬地。使步伐具有弹跳感的行走锻炼方法。旨在强化脚部肌肉的弹性,保证脚步的健康,延缓脚弓的退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人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前额叶的激活模式,并结合行为学表现评价急性弹力带运动对其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方法:招募20位高龄老年人,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采集N-back任务和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条件、记忆负荷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以及简单效应。结果:运动条件的正确比例分数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1),正确率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2),7条通道的激活水平均表现为运动条件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结论:中低强度的急性弹力带运动可改善高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表现,对中、高记忆负荷影响具有选择性,可通过提高背外侧前额叶和额极区的激活水平改善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类研发的运动干预方案对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脑执行功能改善的有效性,进而为促进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健康发展提供可选择的精准运动干预方案。方法:依据运动干预改善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发展的多路径理论,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脑执行功能发育特征,分别开发"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针对语困小学生)、"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针对数困小学生)、"篮球"(针对双困小学生)运动干预方案,采用2(组别:实验组、对照组)×2(类型:学困小学生、普通小学生)×2(时间:前测、后测)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组实施10周的运动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育课内容,实验前、后采用脑执行功能测量工具全面评价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脑执行功能。结果:(1)从脑执行功能发育特征上看:语困小学生的刷新功能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抑制、转换功能与普通小学生无显著性差异;数困小学生的抑制功能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刷新、转换功能与普通小学生无显著差异;双困小学生的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水平均低于普通小学生,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从运动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上看:"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语文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刷新功能;"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数学学习困难和普通小学生的抑制功能;"篮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双困和普通小学生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3)从脑执行功能的改善效果上看:"趣味游戏+花样跳绳+花样跑步"方案对语文学习困难小学生刷新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合作游戏+武术操+花样踢毽"方案对数学学习困难小学生抑制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篮球"方案对双困小学生抑制、刷新和转换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结论:(1)语文学习困难小学生刷新功能发育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小学生抑制功能发育水平低于普通小学生,双困小学生抑制、刷新、转换功能发育水平均低于普通小学生。(2)分类开发的运动干预方案能够针对性的、有效的改善不同类型学习困难小学生的脑执行功能,且改善效果优于普通小学生。  相似文献   

19.
运用64 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4 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4 名普通大学生在经验相关以及经验无关图形识别时的脑电数据,计算图形识别过程中 的alpha 频段(8~13 Hz)能量变化以及theta(4~7 Hz)频段颞叶与运动前区之间的脑电相干性,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大脑功能非对称性以及脑区之 间的功能耦合性。结果发现:在alpha 频段能量上,运动员对圆进行识别时左右颞叶alpha 频段能量差大于十字星,普通大学生则无差异;在对圆进行 识别时,运动员左右颞叶alpha 频段能量差值大于普通大学生;在对十字星进行识别时,alpha 频段能量无组间差异。在脑电相干性上,运动员的右半 球相干性高于左半球,普通大学生左右半球相干性无差异;在右半球相干性上,运动员高于普通大学生,而左半球相干性无组间差异;十字星形识别 过程中的脑电相干性不存在组间及半球差异。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过程中,右侧颞叶较低的激活以及右侧颞叶- 运动前区之间的高相 干性,可能表明乒乓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视觉- 空间注意技巧,在图形识别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视觉空间加工,体现了专家大脑的神经效率加工,而 且上述特性不具有迁移性。  相似文献   

20.
杨群力 《武当》2008,(9):10-12
预备式: 设面南背北方向。两脚并步站立,左手持剑,剑身垂直,紧贴前臂内侧,右手五指并拢贴靠右腿外侧,手心向里,眼平视前方。(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