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政治遗嘱”中蕴含了丰富的党的建设思想,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站稳人民立场,建立良好的党群关系,带领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加强党内教育,提升党员素质,纠治党内不良风气;健全党内监督监察机制,整改党内作风。列宁“政治遗嘱”中的党建思想,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指导。我国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与发展了列宁的党建思想,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党内教育,有效落实对党的监督监察;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怎么办?》是马克思主义与经济主义论战的产物,其核心议题是要不要建立集中统一的职业革命家组织和确立党的领导核心、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要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据此,列宁撰写《怎么办?》具有批判“经济派”的多重目的:一是与“经济派”损害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捍卫党的领导核心与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揭批“经济派”错误主张及其传播的危害性,夯实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三是反对“经济派”撇开政治而侈谈经济斗争,强化党对工人运动的政治领导。列宁的《怎么办?》不仅解决了当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迫切问题,而且对当前我们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鉴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十大历史经验之首。要深刻认识这一基本经验,既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来深刻把握党的领导的思想内涵、政治本质与理论逻辑;也要结合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来深刻把握党的领导权,正确认识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之间的密切关系;还要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内容、实现机制与时代要求。总结百年来坚持党的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可得出六点基本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掌握党的领导权、以健全的领导制度体系作保障;党的领导方式具有多样性,是直接方式与间接方式的有机统一;要长期保持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必须实行“双轮驱动”,既要通过党的组织体系密切联系群众、实现党对人民群众的政治领导,也要有效行使执政权、通过依法执政来有效治理国家;在任何时候,坚持与加强党的领导,既不能“以党代政、包揽一切”,也不能用党的“执政权”代替“领导权”,更不能“以政代党”等等。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只有党的基层组织有战斗力、凝聚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有了坚实的基础。明确成人院校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近几年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和平演变的经验教训,使我们认清了,办好社会主义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学校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明确指出党委在学校处于领导地位。学校党组织担负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主要精力研究和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支持行政领导充分行使职权,保证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完成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进行教育改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校办成培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反“和平演变”的重要堡垒。因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振 《人民教育》2023,(18):10-1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保证、注入强大活力。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其内涵丰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需要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党建质量和加强关键领域与薄弱环节党的领导,在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加快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历史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就是说,今后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新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需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 目前,我国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  相似文献   

7.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百年来,党始终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过程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导向的理论创新,坚持以组织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党的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在夯实制度中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系统总结并详细分析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期党领导国家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地通过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首先从实践方面肯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探索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路线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列宁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口号,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诸如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和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等,都作了大量精辟的阐述,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历史任务,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就是说,今后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按照十五大的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领导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11.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资本主义只有中等发展的俄国,领导和组织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开始变为现实。十月革命以后,他又领导苏联人民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和建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先例的情况下,在国内外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大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和付诸实践的方针政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目前,我国人民正在全面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善党的领导,是邓小平长期思考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根据党的状况和面临的任务,提出“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和命题,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一个重要探索。在邓小平“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和命题中,它把改善党的领导作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因和方法论指导,从改善党的领导制度、组织状况、领导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党的作风、党的纪律和监督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内容和思路。邓小平关于“改善党的领导”的思想,是执政党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上的与时俱进,是执政党建设的重大创新,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列宁始终高度关注党的纯洁性建设.“严把关口,纯洁队伍”、“加强教育,夯实根基”、“惩防并举,协调治理”是列宁保持和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主要内容.列宁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启示我们,执政党的纯洁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全面协调、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俄国革命的胜利,在中国改革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不照抄书本,不照搬别国模式,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我们今天仍然要坚持有事求是的精神指导我们的实践,以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是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的第三章和第十七章,分别集中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其中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主要阐述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主要阐述怎样把党建设好,使党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这两章阐述的问题密切相关,在课程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也需要厘清这两章各自的内容逻辑,明确教学中应当把握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国之大者”,也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使命。高校需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铸魂育人工作,坚持从严治校,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的建党思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最根本的是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提高“五个能力”水平,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列宁晚年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党的建设提出了“适应群众”、划分党和苏维埃的职责”、“加强集体领导和监督”等原则,反映了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到领导国家建设的地位变化所产生的调整党同领导对象关系,以及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它启示我们,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关系,把巩固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思路逐步转变到强化执政意识的轨道上来,形成作为领导党的主体性与作为执政党的客体性相统一,以及承担改造社会的无限责任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有限责任相统一的意识;同时要正确处理党的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路集中到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来。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是党的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从法治的视角审视党的领导方式,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需要。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推进法治建设对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改善党的领导方式既需要加强宏观领导,调整地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也需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方式,以及加强间接领导,发挥党在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