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汉语被动句出现了一个表被动的介词“吃”,它多用在“元人戏曲和明人小说里”。产生于元明之际的《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全传》)中,“吃”字式便是占第二位的被动句式。“吃”,原本是一个及物动词,“吃”的宾语自然是“吃”这个动作的受事者。如果这种受事宾语成了叙述的对象即作了句子的主语,这个动词“吃”便会引申出“承受”、“遭受”、“感受”、“捱”等义项。例如: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吃”的隐喻意义利用“人体是容器”这一概念隐喻。本文尝试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语中与“吃”的动作有关的隐喻,力求以新的视角探讨语言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用法丰富。基于此,在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的视角下探讨《麦克白》中介词from的基本空间语义用法和空间隐喻用法,发现介词from具有多层次的空间隐喻意义。研究《麦克白》中介词from的空间隐喻,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有利于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的被动句,除了以“被”字为主要标志外,还有与“被”字在语体或使用范围略有差异的“吃”与“蒙”;从对《水浒传》中被动句的分析可以看出:被动句不仅可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存在被动关系来确定,还可以依据是否有受事主语进行分类。从而看出存有无受事做主语的零主语被动句和受事两现被动句。  相似文献   

5.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美化手段,而新近二十几年崛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则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隐喻是词义变化的发酵剂。它之所以能在词义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相似性这一隐喻赖以存在的支柱是一个词的词义得以大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及其相似性原理,并以“眼”为例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词的引申意义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研究从修辞学转向认知语言学。该文以《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为依托,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书中爱情隐喻的翻译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霍克思在爱情隐喻的英译过程中运用多种翻译策略,部分实现原文中隐喻的认知功能,证明隐喻在人类理解抽象事物、认识抽象世界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文化差异、语境等因素影响爱情隐喻在语言翻译中的构建,在语言中探究文化和认知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凌红  吴林 《现代英语》2023,(17):119-122
概念隐喻在文化概念的创造与传递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城市宣传片《这,就叫哈尔滨!》为语料,利用Wmatrix检索工具和人工识别提取其中的概念隐喻表达,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这些概念隐喻对应的英译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认知理论把隐喻看作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一个经验领域投射到另一个经验领域。新经验主义利用人类的总体经验来解释这种映射。本文试图分析“heart”和“心”在英汉语中各自的意义,基于对词典中“heart”和“心”的定义及其复合词的分析,从认知角度、结合新经验主义观,找出“heart”和“心”这两个词获得隐喻义的过程,以此对比英汉语在认知、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以一个概念去理解、建构、表述另一个概念, 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作为连接认知和语言的纽带,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网络符合认知规律,有益于突破传统词汇教学的瓶颈,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本文探讨的就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形成和理解的过程以及它派生的词汇网络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而经济新闻是了解和反映国家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经济日报》2012年1月至6月每周一的新闻标题为语料,以概念隐喻中的方位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为理论框架,用方位隐喻、战争隐喻、容器隐喻和人体隐喻对《经济日报》中的经济新闻标题进行了认知分析。结果发现在975条经济新闻标题中概念隐喻131条,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占隐喻比例相当,约45%,结构隐喻最少,占11%。经济新闻标题多用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比较少用战争隐喻。希望为新闻标题制作者提供更多的标题编辑思路,为新闻读者提供另一种解读经济新闻标题的方法,提高对经济新闻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解读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其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成功。选取杨宪益表妇的译本,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视角,通过对“气”的情感隐喻的确认、分类,概括出情感隐喻在《红楼梦》译本申的三种类型;太多数隐喻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使用频率很少。情感隐喻不能直译。大多采用归化的整体翻译篡略,在翻译过程中井没有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由此总结出情感隐喻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隐喻视角下的“爱情”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对抽象概念认知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背景,以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对爱情的描述语句为例,简述了隐喻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中英文中爱情隐喻的编码以及解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修辞学角度研究的“隐喻”和从认知角度研究的“隐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根据当今有关隐喻研究的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以隐喻式思维认知世界。  相似文献   

15.
王英雪 《文教资料》2006,(27):94-95
中国的吃文化源远流长,这使得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本文尝试从文化角度对汉语中与“吃”有关的隐喻作分析。“吃”,作为中国人的普遍的存在方式,反映了我们的朴素的认知方式和广泛的社交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汉语饮食词汇的隐喻用法,总结归纳出饮食隐喻的三种基本形式:基于"性质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基于"过程相似"原则的隐喻性用法和味觉的通感式隐喻。  相似文献   

17.
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本质上是通过限定认知框架来构建我们的思维系统的.在隐喻思维过程中,隐喻表达所从属的隐喻框架和所依托的隐喻概念是隐喻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关键要素.隐喻框架的作用是激活一个概念域作为隐喻的始源域,它对认知起到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隐喻概念则决定了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关系,两者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隐喻认知过程中,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都具有动态性,对框架和概念的选择直接影响隐喻的理解.通过对语料库中隐喻框架和概念的缩放,比较分析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能更清晰地把握隐喻框架和隐喻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明隐喻理解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晶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2):101-104
从本质上讲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都利用了概念系统中两个概念域的建立、两个概念域中单向性与互动性的经验重构,以及最终由经验重构产生双重性语义结果这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因此,这一系列认知过程可以作为研究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综合认知模式。这一模式进一步证明了思维的隐喻性本质,同时基于这一模式可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看作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20.
鲁楠 《英语辅导》2010,(2):146-149,152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对于“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认知是通过以空间概念作为目标域的概念隐喻来实现的。虽然时间隐喻在汉、英语中的基本概念模式都可以归结为莱考夫的“时间流逝是运动”,但是这一概念隐喻下的隐喻表达式却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本文利用词典研究法,分别从汉、英语的趋向词入手,说明“趋向词”是两种语言中时间隐喻表达式的言语生成理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