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典型人物的出现离不开典型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他是人物生存的土壤,也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基础。要分析小说必定少不了分析社会环境,要分析人物更少不了分析社会环境。但高明的作家所写的社会环境都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易分辨,再加之分析社会环境离不了穿插人物,搞的不好又变成了分析人物形象,让人不知所云。在教授《祝福》时自己加以探讨深究,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杨韬 《考试周刊》2009,(50):31-34
作为简·奥斯汀的传世名著,《傲慢与偏见》以婚姻为其中心议题,描述了四对男女的感情经历,情节与人物行为均萦绕在此主题之上。在这错综复杂寻找幸福的经历中,各人物的人格教养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人格形成的过程为切入点,通过探索简.奥斯汀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小说的创作背景,结合小说中四位女性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并追溯其根源,分析了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对她们人格形成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家庭教育在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人格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部分通过对小说中四位女性不同结局的比较得出启示,即只有达到人格的成熟,才能更好地追求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废都》在思想内容的深度、艺术形式等方面都不能与《金瓶梅》等量齐观.《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潘金莲和吴月娘等人物具有典型意义,而《废都》中的庄之蝶、唐宛儿、牛月清等人物缺乏典型意义.《金瓶梅》反映的是社会上具有普遍性的人的心态面貌,而《废都》反映的是社会一隅中某些人的心态面貌.  相似文献   

4.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形成社会环境,它是小说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林黛玉别父离家,走进贾府,就进入了一个特写的环境。她在贾府所过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与贾府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贾府社会环境的几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一个历史人物或一部历史名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环境的产物。不过,我们对环境的理解不能过于偏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笼统地描述一般社会的政治环境,还应具体到对历史人物或历史名著有更深层影响的思想文化环境之中,特别是宗教环境之中。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从佛教的盛行以及《文心雕龙》的传播角度来拓展对刘知几及其《史通》的研究。刘知几生于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死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他一生历  相似文献   

6.
《无名的裘德》中的主要人物在新旧思想冲突和工农业发展脱节的社会背景下,饱受挫折与磨难,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作品中最为悲情的一部。哈代描写人物挫折反应的形成和不同表现,艺术地再现了底层阶级人民生存斗争的艰难处境。人物欲求受阻时的应激状态,能集中反映人物的性格、思想变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小说《败节草》中,作家李佩甫开辟了“官场小说”的新视点。作者通过人物从童年至成年的成长经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精神动态予以准确关注和把握,考察了社会环境对人物人格报产生的深远影响。从人物与环境的对峙、人物与人物的较量和人物灵魂的自我砺练三个方面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的日常生活描写中融入了质朴、自然的养生观念,无论居住环境,家具陈设、立德修身、人际交往,生活方式都独具人物的养生智慧:小说人物在经营的可居可游的环境中养护与悦乐身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它以鲜明的思想倾向和圆熟的艺术技巧,形成了巴金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寒夜》旨在“控诉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①“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②这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是作者艺术构思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在艺术表现上,作者不仅着力构置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诸如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相互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用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同时还  相似文献   

10.
《还乡》是哈代第二部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关于《还乡》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文从环境、人物的性格和机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指出人的欲望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还能展示世态风情。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场所、自然景物等。它对人物的心理、情绪、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描写社会环境不仅是为了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供典型环境,用来塑造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人奇、事奇、景奇;在作家制作的闪发出奇情异彩的画面上,有时,似乎还能嗅出其中之味——那令人陶醉的奇香!《聊斋》所写之香,是读者通过艺术感受所能获得的香。香和声、色融合成一体,使画面中的人物、环境形成神秘的整体感,产生一股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此,谈《聊斋》的“香”,不可能脱离作者所写的具体人物和环境等因素,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些“香”也是变化多端,各呈其异的.  相似文献   

13.
通常认为中国小说产生于诗歌散文之后,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初具规模,唐以后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笔者通过对先秦诸子散文之一《论语·微子》中《荷丈人》的研读,认为《荷丈人》与小说发展有一定渊源关系。1.小说人物与《荷丈人》之人物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人物、情节和环境。据比较分析,《荷丈人》也具有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特定而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说艹条艹条艹条艹条艹》、明《荷丈人》具有小说的某些特征。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荷丈人》中共出现五位人物…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塑造的榜样人物对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榜样人物的社会角色、内在道德品质等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榜样人物的性别存在刻板印象,男性榜样人物多于女性;榜样人物的年龄、民族等方面存在不均衡性。未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应调整榜样人物塑造的结构,关注其在性别、民族、年龄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5.
《边城》中人物与他们生存环境的同一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表现的着重点,主要表现为小说中人物与和谐生存环境相融相契的生命自然状态。《边城》人物和他们所生存的环境又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即环境和人物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人物在微妙的生存环境挤压下的生命无常状态。《边城》中人物与生存环境的同一性和矛盾性,体现了《边城》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命题:理想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文本学的观点,从环境、人物和人物行动三方面,分析《热爱生命》和《老人与海》这两部作品的表层表意系统,可进而揭示出作品所蕴含的深层表意系统,即作品共同的寓言性:人物成为“人”的象征,环境成为“自然”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和《金瓶梅》问世以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多年来的社会遭遇、各自作者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的态度、两部作品的主要女性人物的行为和性格特征比较接近,但两者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创作过程、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作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同之处。比较分析揭示出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提炼程度影响着作品创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8.
词典编纂与所处时代意识形态关系密切。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形成的和主导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都会对词典编纂产生影响,在例证上尤为明显。本文以《英汉大词典》两个版本为例,考察不同版本例证中意识形态的异同,探究意识形态如何通过词典例证体现。研究发现词典编者应尽量克服意识形态的影响,选用更为中性的例证。  相似文献   

19.
论《半生缘》人物的悲剧根源与悲剧折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生缘》将人物自身的内在因素与时代、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糅合,以此揭示了盘根错节的人物悲剧根源;《半生缘》在悲剧叙事中折射了作者的生命观、爱情观、审美观、时代观、社会观。《半生缘》体现了张爱玲的深邃、丰硕与伟大。  相似文献   

20.
人居于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否,在《论语》中孔子对环境是非常重视的,包括人物成长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环境,是孔子环境思想的核心。其中的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因为在情感上的敬畏与爱、理性的中庸和对情理冲突的审美超越,共同铸成了孔子的乐生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