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案审查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立法监督理论的重要一环,公民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起备案审查建议已经取得一定实效,发挥了宪法监督制度应有之义。就理论逻辑而言,公民提起备案审查建议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对于政治的想象,引导公民参与宪法监督,发挥人民之力量,彰显宪法之尊严。就制度设想而言,为完善公民提请备案审查建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可以制定更加透明、公开、清晰的备案审查标准,赋权各级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监督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违宪审查制度是一国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违宪审查制度就无法将文本意义上的宪法变成"活的宪法"。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文章对违宪审查制度中的两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即违宪审查的范围和启动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对法律规范的合宪性审查是各国违宪审查共有的对象,而要启动对法律规范的违宪审查则可以通过具体案件的方式或非具体案件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我国违宪审查范围及启动方式中的缺陷与不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法备案审查、行政备案审查、法院附带审查三种审查形式中,作为一种经常性审查方式的立法备案审查最为重要,它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重大。但目前远没有实现将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纳入立法备案审查范围,立法备案审查的效果还没能充分体现出来。要实现将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立法备案审查范围,须进一步厘清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法备案审查的理论基础,确定通过立法备案审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范围,明确备案审查的规范依据及标准,完善备案审查的程序规则,强化备案审查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司法审查制度与日本在司法审查的法律基础、司法审查的对象和内容、司法审查的实质、司法审查的启动条件和实际效能、司法审查的权利主体及其审查的方式、司法审查的目的和职能、司法审查的范围等诸方面存在着差异,我国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借鉴日本司法审查制度.其并不与我国的政治体制相违背,相反却存在一定的适应性,有利于制约行政权和立法权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国家权力的平衡,更能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在司法审查主体、司法审查方式、司法审查内容、司法审查程序、司法审查对象、司法审查组织建设等方面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5.
加强人大的法律监督,是一重要的时代主题。文章对人大监督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化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加强人大对立法活动的监督,要完善《监督法》,要重视立法清理及完善化走向,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文章主张,要加强人大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注重司法解释备案审查的监督,注重个案监督。文章认为,在当代中国,加强人大法律监督,要立足于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20,(2):49-54
法律权威的状态是决定能否全面实现法的功能、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法律权威在现实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裂隙,法律权威的树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运作与改革密切相关。当前人大法制工作面临着地方立法主体扩容后的立法质量保障、党务部门成为法律责任主体、合宪性审查创新、地方司法体制改革等新情况,应当进行应对性的改革。建议设置第三方审查机制,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保证设区的市人大的立法质量;明确协调性公共管理原则,规范党务部门公共管理职责范围与行使方式;引入听证程序,建立健全合宪性审查与备案审查制度;变革地方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层级,回应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对冤错案件及时通过再审程序予以纠正是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刑事申诉作为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材料来源,为权利人提请救济冤错案件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实践中申诉审查主体不中立、审查程序缺乏监督以及审查标准高,导致申诉案件难以进入再审程序,申诉制度被虚置。为保障申诉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当引入异地审查模式,实行立案登记制,审查公开进行,保障律师的参与,降低再审启动标准。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研究分析目前欧美一些国家的违宪审查制度模式的优劣,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模式。该模式主张应在“人大”机关之外设立一个独立的专门审查机关,即宪法法院,宪法法院拥有司宪执行权和监督执行权,负责监督、追究违宪责任。期望以此来推动我国宪政监督事业的发展,达成使我国公民的权利在现实中获得可靠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法律制度正当性的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路径。法律实用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的内在法理。本质在于,由中立司法官对羁押必要性加以审查,严格限制羁押适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同时,亦能关注个案公正。《刑事诉讼法》对逮捕后继续羁押必要性的审查作了规定,但内容较为概括和原则,应当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启动方式、审查主体、审查程序和方法、审查后的处理与救济等作出细化规定,以便司法实践中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界对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已基本达成共识,却鲜有对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方式的专门探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这一问题上均采用了具体审查方式,同时对抽象审查方式的适用予以限制。我国宪政体制和司法实践现状将行政法规排除在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推行抽象审查行政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时机尚不成熟。未来应通过修改《行政诉讼法》以授权法院在个案中拒绝适用违法规章,宣告违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无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法律委员会的继承与拓展,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蕴含了“立法审查—合宪性审查”双轨审查机制,以确保法律草案合宪性。尽管法律草案合宪性审查并不是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但现行制度结构已经预留了合宪性审查介入立法过程的制度空间。在双轨审查机制中,立法审查与合宪性审查在宪法文本的“解释”基础、作出或回避宪法判断、消弭宪法争议方式以及程序形态等方面存在功能互补,并由此在法律草案合宪性问题上形成“制度功能分工”。在此基础上,法律草案合宪性的复合审查机制可以分为统一审议的前置性审查、合宪性审查的实质性审查以及表决的终局性审查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一项名为“小学率先减负在行动”的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正式启动。该市提出要从教育系统内部做起,从学校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进入手,把减负的重点.从数量上的减和形式上的限转变为质量上的保证和效率上的提升。全市主城区将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围绕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法治实践中很少真正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现实,探讨必须赋予公民违宪审查启动 权,通过实体和程序性规范的保障,达到维护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及立法法规定了公民的监督权及提出违宪审查建议的权利,但对如何启动违宪审查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本文就启动违宪审查的公民主体资格及具体启动程序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作了一定探讨和设计。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新《行政诉讼法》出台后,高校教育行政诉讼正式进入法院可以直接进行校规附带性审查的阶段。通过对40起涉及高校校规合法性问题的高校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的分析,高校校规司法审查实践存在审查方式不统一、标准不一致、审查结果相互矛盾、司法克制过度等问题。应当区分不同类型、不同权力来源进行不同进路的审查:与学术、学位证相关校规的审查进路以形式审查和合目的性审查为主,并按离学术核心事项的远近区分不同密度的审查;处分、学籍管理等非学术性校规的审查进路遵循合法性审查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多部立法的诸多条款已经规定了纵横交织的规范审查权力.此种权力根植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单一制国家结构之上,分属于人大监督权、行政领导权与审判权三个脉络.从其运作机制来看,我国的规范审查权在整体上表现为国家机关相互协调的自组织权力.因私人普遍缺场,其运作效果尚未达到监督国家机关抽象行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要求.  相似文献   

17.
学术审查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近年推出的教育质量审查方法,学术审查体系通过建立国家范围内相对统一的学术基本规范,包括学位资格框架、学科基准、课程规格和实施规则,用于学术审查指导和参考。以学术基本规范为标准和指南的审查方法和程序避免了评价过程的官僚化和绝对统一化,体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尊重高等院校个性化和自主化的特点,对学术质量的检查集中在院校内部的质量管理机制上,形成内部外部质量管理机制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查监督体系已经具备多元共治的基本形态,但由于审查要求不可及、审查标准同质化等制度缺陷的存在,导致实践中出现了人大“备而不审”、法院规避审查、行政内部审查虚置等制度失灵的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对机构能力有限性和差异性的忽视。因此,可根据主体权力分工和职能特点的差别,在合法性审查的共性要求之下,设置差异化的审查标准和监督重点,形成多元主体审查职责的合理分工,为衔接机制的建构和功能性整合的实现提供前提性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建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从宪法和行政讼法两个层面着手建构:在宪法层面上,应考虑将司法对行政的监督权写进宪法;在行政诉讼法层面,应参照国外立法,完善中国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审查主体、审查范围、审查方式和审查效力等主要要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政治核心素养下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作探析,围绕议题选择、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活化教学方法方式,引领学生在聚焦议题中深化认知体验。围绕议题丰富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在开放探究中深化识记运用,提升自身政治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