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A Level)建立于1951年,是英国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最认可的学术资格证书考试之一,以自由选考为制度特色。A Level选考制度历经1989年、2000年和2015年三次改革,分别以“扩充课程广度”“提升考试适应性”“提高考试选拔性”为问题聚焦,其制度设计逐渐趋于完善,实现高校选才和中学育人的双重功能。A Level选考制度在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以自由为内核,在教育矛盾的张力中维系着卓越的学术标准,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下以追求公平为依归。参考A Level选考制度的发展逻辑,中国高考综合改革未来应在“有限多样”的原则下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并通过完善科目的内部评估体系实现综合评价录取。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科搭配”机制改革是高考科目制定的核心,其蕴含政策价值为浙沪科目制定指引了方向。论文以浙沪“选科搭配”整体情况和明显特征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考试的选拔功能、评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四个维度都存在不足,故以选考搭配方案为切入点,推出四种考试方案:“实行全国一盘棋的‘2+1’+1+大综合考试”“实行专业大类统一的‘选科搭配’要求”“实行选科限制上的不同科目自主赋权”以及“实行基础学科+选考科目专业分化决策”,以期为“选科搭配”政策效率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中生选科选考情况的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选科选考政策解读有效性不高、选科选考指导适切性欠佳和参与性不强、选科走班教学管理规范性不够等问题。文章从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角度,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统筹推进生涯发展指导工作,整体提升教师生涯发展指导水平,进一步夯实选科走班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具体落实“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四方责任等建议,以期提高普通高中学生选科选考的生涯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4.
《考试研究》2022,(2):54-61
对新一轮高考改革三批试点省份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省份在“选考科目组合构成”“志愿填报录取方式”“科目考试机会供给”方面的差异特征,发现各省市相应举措中既有符合改革预设目标的理想选择,也有应对改革现实困境的个性选择。在分析差异特征对不同省份产生的“科目选考人数恐进一步下降”“招生专业趋同性增强”“学生非两考科目学习基础薄弱”等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高考改革未来“优化高校专业选科要求设置”“构建高中生涯发展促进体系”“改进两考科目考试组织工作”等政策优化路径建议,为后续改革省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考科目改革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选才,推动了高校招生与培养一体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科选考“遇冷”的现象。以物理选科遇冷为例,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在不同行动者与行动情境间的互动过程中,行动者基于其行动偏好,在政策控制权、信息掌握和处理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经过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导致物理“遇冷”这一集体困境的重要原因。从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适应性和问责监督机制四个方面评价选考科目设置,要以群体需求为参照,完善选考制度的顶层设计;以政策落实为目标,保障选考制度的实施条件;以正确理念为引导,营造选考实施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一直很重视通用技术学科,也是唯一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列为"7选3"高考选考科目的省份。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9月9日发布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新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北京某区首届参加新中考的初中生选科意向进行调查,发现学生选科呈现多样性,各学科选择人数比例和能力分布不均衡,学科成绩及自身的排名是影响学生选科的重要因素。这些选科特征给选考学科的学科建设、考试及成绩评定均带来很大挑战。建议在当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调试期,应持续跟踪学生选科倾向,加强选考的技术和制度保障,并发挥大数据研究对教育综合改革的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的学生来说,明确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是准确选择高考选考科目的重要因素。根据《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以下简称《指引》),我们在前几期已经对选考“物理+化学”“政治”“物理”的专业分别做了详细介绍,这些选考科目各自对应可报考的专业类各有不同,专业数量也比较多。  相似文献   

9.
英国A level证书考试是英国高等院校入学的主要标准,并于2014年起推动新一轮改革。其选科考试机制改革沿用了门类众多、选择丰富的学科体系,同时将学科考试结构从单元结构模式改革为线性结构模式,以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课程和考试有效提高了成绩的科学性和学生学习的平稳有序性。在实际实施中,英国中学引导学生自主选科并实行走班制度,在课程组织、教学制度等方面与高等教育高度接轨;英国政府和民间机构为学生选科提供宏观的建议与指导,各高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为各专业招生制定精细的选科条件限制与建议方案,呈现显著的灵活多样特征。这种选科考试机制给我国高考新政带来的启示是,应突出基础性学科的主导地位,推动高校招生的选科限制模式灵活化、成绩限定精准化和修读建议多层次化,重视考试进程安排和学生学习节奏把握的问题,适当提高顶尖学生群体的成绩区分度等。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物理选考人数下降,适应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浙江省和上海市在高考试点改革中分别制定了选考科目保障机制。文章结合当前物理学科选考情况,探讨了不同选科学生数量和选科成绩分布下,保障机制对学生选科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选考的人数,但对其最终效果则应审慎期待。新高考背景下,稳定学生报考意愿,保障高考选考政策顺利进行,需要统筹设计,多种措施组合发力。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主角:人力资源管理适合人群:热爱管理,性格沉稳,做事谨慎,思维缜密,办事精细周全的同学选科要求:在“3+3”模式中,一般不限选考科目,部分按大类招生或试验班招生的会要求选物理;在“3+1+2”模式中,首选科目要求大部分是物理/历史均可,小部分为仅物理,一般不再做再选科目要求(以上选科要求仅供参考,请以高校当年的招生计划要求为准)  相似文献   

12.
为突破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理区隔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新高考改革尝试引入灵活的科目选考制。研究使用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现状,探寻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探究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科目选考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开展文理交融的跨学科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物理科目的选择比例低且逐年缩减。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具有多元化的动机,以学科能力和自我发展规划为选科导向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具有相对优势。与之相异,分数策略导向的科目选择反而会造成学生高考成绩下滑。鉴于此,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与升学咨询指导体系,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与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3.
高考出现选考科目以后,高考总分合成愈发受到关注。由于未能解决不同选考科目分数的不可比性问题,不仅导致选考不同科目的考生受到不公平对待,而且对高中学生选科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也是一些高考方案实施遭遇阻力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高考各科目是测量不同构念的考试,但实证数据表明语数外三门总分与选考科目分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以语数外考试为锚测验,采用频数估计等百分位法,实现选考科目在合成总体上的量表化,使得分数具有可比性。研究表明,选考科目分数量表化,并以量表分数代替原始分数计入总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献法、访谈法及问卷法,以某市一所高中学校为个案,对高中生选考科目组合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选科组合呈现出各科目组合之间人数分布差距较大的现象.在主观方面,高中生选科受到个人能力兴趣、从众心理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在客观方面,则受到学科难易程度、家庭、教师、学校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优化新高考选科改革,建议实行"套餐组合"的渐进式改革策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高中学校应制订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强化选科指导;家长应减少功利性要求,积极了解新高考政策,尊重孩子选科意愿.  相似文献   

15.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我省2007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实行新的高考方案,现根据《广东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普通高考改革方案》,结合我省招生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一章考生报考和考试科目第一条考生按文科类(含外语类)、理科类、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进行分类报考。报考文科类的考生不得兼报理科类,报考理科类的考生不得兼报文科类。报考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的考生可以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第二条文科类考生考试科目:语文、文科数学、外语、文科基础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考生考试科目组为“必考科目 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可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选考1-2门考试科目,组成1-2个考试科目组。即选考历史的考生,可再加选思想政治或地理,但思想政治和地理不能同时选考。理科类考生考试科目:语文、理科数学、外语、理科基础为必考科目,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考生考试科目组“为必考科目 选考科目”,其中选考科目可在考试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选考1-2门考试科目,组成1-2个考试科目组。即选考化学的考生,可再加选物理或生物,但物理和生物不能同时选考。体育类考生的考试科目:在文科类必考科目(即语文、文科数学、...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已在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中开始实施。方案指出,高考科目分为必考和选考两大类,"技术"是选考科目之一,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部分。这是"技术"首次以高考科目的身份"亮相",引起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浙江省选考制度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例,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情况分析的模式,旨在让教学情况分析以一种常态化的教学研究活动贯穿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新高考给学生带来高考焦虑内容上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从"一考定终身"的焦虑转变为"一选定终身"的焦虑;学生在选择高考目标大学、确定学考和选考科目以及确定学考、选考科目考试时间时的"迷茫"给学生带来焦虑;在确定大学目标和"7选3"的选课以及学考、选考科目中,出现了多种"冲突",给学生带来焦虑;部分学生由于自己选错了选考科目或选择选考科目时没有考虑到高校相关的选考要求,最后都感到很"后悔",因此而感到焦虑。这些焦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校应该积极探索解决学生高考新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作为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上海市和浙江省在其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中都充分体现了“选择性”理念,具体措施包括扩大学生对考试科目的自主选择权,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次数,探索“先选专业再选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等。但这些改革举措的实施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包括学生自主选科后如何实施与之配套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如何化解走班制引出的课程管理与教师和教室配置问题,如何设计更科学合理的选考科目赋分制计分方式,如何避免多次考试机会可能带来的学业负担加重与资源浪费问题,如何应对科目选考与大学专业报考挂钩以及“先选专业再选学校”填报志愿改革产生的问题等。应对上述问题的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中学校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统筹规划高考综改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整体改革及实施方案;高校应依据培养目标及时出台相关招生政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并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地方政府应肩负起有效组织高考综改试点实施的评估与改进的主体责任,履行应有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9.
自2014年秋上海、浙江实施新高考以来,体现学生选择权、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的“3+3”选考的新高考方案在以等级赋分的方式确保相对公平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引着学生不断逃离传统理科的学习。选考科目的计分方式也存在诱发考生“避难就易”的选考倾向,未能进一步彰显高考制度公平性。本研究通过对浙江省普通高校2021年普通类招生计划和调研学校考生学考、选考匹配度衡量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学考的高考新等级赋分方案,让选科真正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尤其是赋能理科选择性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2025年我国第五批试点省市将开始实施新高考“3+1+2”方案,化学学科从理综必考科目之一变为四门再选科目之一。本文以赤峰学院附属中学为例,对1000名2022年新高一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化学选科的影响因素中,学习兴趣、家庭因素、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就业前景和学科成绩等是强影响因素。由此提出建议,以进一步积极应对新高考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