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忍画完     
偌大的画室,偌大的画布,白发的老画家。他在作画,他在画她。她皱纹密布。然而画布上,他笔下的她,非常年轻。日光西斜时,他歇了手,他说明天接着画。他与她便手牵着手,走到林荫道上去。这样有好些时日了,这幅画,他画得真是慢吞吞的,以致于画布上的她,老像是多年以前的那个她。那时,他是美术学校的学生,她是他的同学。她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兼做学校的模特。她对他极好,他也喜欢她。可她年龄比他大。懵懵懂懂地,他带着另一个女孩去征求她的意见。她含泪祝福他,然后离开了学校。谁知不久另一女孩仅仅是因为他的家庭出身的原因离他而去。这时他…  相似文献   

2.
从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1912—)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受到英国19世纪作家如狄更斯和现代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深刻影响。这也许是由于他青年时代自身的历史背景所决定。他在澳大利亚度过一部分青年时代,饱尝了守旧的殖民地的滋味;另一部分青年时代是在英国度过的,在那里他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文学创新时期。怀特出生于澳大利亚上层社会的一个“古老”家庭。这就是说,他的祖辈在19世纪中叶就在澳大利亚定居了。他的父亲拥有一个牛马成群的大型牧场,非常富有。1912年他父母亲在伦敦旅行时生下了他。幼小时,他父母亲把他带回澳大利亚,随身雇了一个苏格兰保姆来照料他。帕特里克·怀特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而他父亲却希望有一个健壮的儿子来帮助他管理牧场。做母亲的认为他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于是在帕特里克·怀特14岁那年,母亲又把他带到英国,送他到一所著名的儿童学校去读书。在学校里怀特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世界里,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冒险家在景仰他,男人在向往他,女人轻薄他,历史学家、文学家在研究他。他会让你想起拉伯雷笔下的巨人,畅饮人类知识之河,精通多种学问;他会让你想起堂吉诃德荒诞不经的游侠生涯,但是他的冒险远比与风车作战、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来冲击、耽于漫无边际的幻想更为精彩;他会让你想到好色之徒唐璜,但他绝非伪装爱慕、恬不知耻、玩弄诱骗女人成性,而是真诚地追逐女人,女人也以真诚的热情回报他;他会让你想到卢梭等伟大的自传作家,但他的自传《我的一生》不仅是为个人立传,也是为整个世纪立传。巨人、堂吉诃德、唐璜等人生活在虚构的文学世界里,而他生活在真实的历史世纪里。他的一生本身就是诗歌,就是小说,甚至比诗歌和小说更绚烂更精彩,他就是卡萨诺瓦。  相似文献   

4.
行歌如泣     
荒原上芨芨草长得比他还高的时候,是姓金的一位解放大军的团长在草丛里发现荣生像一只快要饿死去的干猫。他是奴隶的儿子。他的父亲扎西是藏族,他的母亲是彝族。他们把他扔在路边,与其饿死,不如让哪个好心的人把他领养。金哲团长发现了他,当然也就是金团长收留了他。在解放大军进藏时,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
肖伯纳(1856—1950)为爱尔兰现实主义文学家,著有许多小说及论文,他创作的戏剧尤为脍炙人口。他的剧本富于讽刺与幽默惑。他是最卓越的喜剧大师,被人誉为二十世纪的莫里哀。他曾于1933年访问我国,并与鲁迅先生等会晤,鲁迅对他十分推崇,称他为“现在的世界文豪”。当我与肖伯纳晤面时,他已经九十二岁了。在肖伯纳生前,演员们只要有可能,都去拜访他,请求他正式同意他们扮演他写的剧本中的角色。由于他年事已高,两耳重听,又过于逞强,不愿意用助听器,所以不能前往剧院观剧。可是他倒欢迎男女演员,尤其是女演员偶而去访问他。我是在1949年夏天去拜访他的,因为我被派在  相似文献   

6.
一个小男孩穿得漂漂亮亮,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在上学去以前站在母亲面前向她道别。可是为什么他眼睑低垂,无精打采?为什么他的脸上表现出内疚的神色?原来他把玩具摊得满地都是:羽毛球,搭房子用的厚纸片和球拍等等。这些玩具仿佛都在指着他,但他却挟起书本,准备上学去了。在他一溜烟跑出大门以前,他会把抽屉关上吗?他会不会把他的玩具收拾起来?  相似文献   

7.
诗人塔索的早期生活可说是吉星高照。当他还不到10岁时,那不勒斯人就把他当作天才。当他抵达罗马,要陪同他的父亲一起流放时,他受到大人物的赞扬和宠爱。在乌尔比诺,他幸福的日子象在漫长的节日里飞逝。在威尼斯,他受到最有名望的诗歌艺术界的接待。经历过这样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托尔夸托·塔索完全可期望成为一名显赫的诗人,况且当时整个意大利都喜爱他的诗歌。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之死     
贝多芬子然一身、茕茕独居,凄凉地隐退在巴登,靠着菲薄的年金勉强糊口。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到郊外的一座美丽的森林去,在林中恣情漫步,独自一人潜心于他的天才创作,陶醉在他那雄壮的交响乐的构思中。有一天,他最心爱的一个侄子(对这个侄儿他总是慈怜温籍)写信来说,他在维也纳牵连进一桩麻烦的事件中不能摆脱,只有伯父出面才能帮他脱离困境。贝多芬得信后,立即动身去维也纳,为了省钱,他徒步上路。夜幕降临时,他停在一家简陋的小房子前,请求主人留宿。那晚,他已疲惫不堪,无力继续前进,而离维也纳尚有好几里路  相似文献   

9.
他是一个坚决不结婚的单身汉,生活非常简单和俭朴。到后来他经济富裕时也没改变他的生活习惯,仍和当年一样,住在带家具出租的房屋里。画面上是他在维也纳卡尔盖斯公寓的卧室里,正调制他的按惯例在凌晨五点喝的咖啡。他通常亲自煮咖啡,因为其他人都煮得不够浓。咖啡壶和杯子都是他当年用过的原物。他在喝咖啡时,喜欢再抽上一支同样强烈的雪茄烟,他一天还要抽好  相似文献   

10.
田野 《世界文化》2006,(12):36-38
教堂的活动刚一结束,汉斯医生就在教堂门口拉住了我的手,他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吃午饭。我是不久前在教堂参加活动时认识汉斯的。他是印籍马来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性格非常豪爽,家就住在吉隆坡市郊。由于他开的中医诊所在当地小有名气,故凡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汉斯医生。他40多岁,高高的个头,身材魁梧,眉宇间透露着一股英气。自打知道我是中国人,他就对我非常热情。每次教堂活动结束以后,他总要跟我攀谈一会儿,好象他有好多话要跟我说似的。今天,他要请我吃地道的中国餐。我被他的豪爽与热情所感染,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他驾驶着奔驰轿车…  相似文献   

11.
威廉·布莱克有一颗天真的童心,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神奇色彩;他头脑中美妙的奇思异梦比他周围世界里的任何东西更为真实。廉·布莱克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之一。他在孩提时代就开始唱歌,直至他临死时仍在用笔歌唱。这倒并非说命运特别厚待他。如果说他必须适应哪一个时代或哪一个国度的话,那他绝对不适合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拍特·劳伦斯1908年从英国诺丁汉大学毕业在戴维森中学教书才3年多就辞去了教职,他想到德国的大学去谋一个教职。他一下就想到了他的母校诺丁汉大学的老师威克利,这位语言学教授曾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学习和教书。1912年3月底的一个早晨,威克利告诉夫人弗丽达:他以前的一个学生劳伦斯要来找他帮忙到德国的大学教书,他要请这个学生吃午饭。他说他中午前赶回来。劳伦斯忐忑不安地来到老师家。威克利一直是他敬佩的人。他曾对有过婚约的女友杰西提到过威克利:“他是我喜欢的教授,他是一位真正的绅士,他是那么高雅。他倚着椅子…  相似文献   

13.
在西班牙,一直流行一个传说:一名放荡的浪子,他的生活就是天天都以诱惑女性并和她们的保护人展开战斗来取乐。后来,在一处墓地,他巧遇一座死者的雕像,那死者生前是曾被他诱惑的一个女孩儿的父亲。浪子邀请他共进午餐。雕像愉快地接受了。随后,死者的鬼魂来到他的家中与他一起用餐,并回请他也去他墓地共进午餐。  相似文献   

14.
在伦敦北部一所空气通畅的宅第里,23岁的法国青年伯纳德·达斯科利正坐在沙发边上描述着他在假日里的滑水和游泳活动,以及他对哲学与科学的酷爱。这使人很容易忘掉他是一位钢琴家。最近他在社会上崭露头角,这给他带来了一连串的嘉奖,并使他能够参加本周在伦敦举行的国际演奏会。  相似文献   

15.
埃德加·爱伦·坡的遭遇往往与众不同,甚至他出生的环境也不寻常。他的父母都是来自弗吉尼亚州里士满的演员。但是当埃德加这位未来的诗人于1809年出生时,他们正在北方巡回演出,所以他是在波士顿呱呱落地的。尾随他终生的厄运,在他不足三岁时就夺去了他的双亲。然而,和其他的孤儿相比,他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心地善良的里士满人约翰·爱伦夫妇收养了他,并让他姓了他们的姓。爱  相似文献   

16.
有时,你会认为这位名叫托马斯·德·昆西的瘦弱矮小的人确实是生活在他所描写的如此出奇的一个超自然的、奇异的、梦幻般的世界里。他十分博学,从十五岁起就能写、甚至能说希腊语。然而,他对日常生活琐事却一窍不通。据说,有一次,他疯狂地四处奔走想尽办法借几个先令,而他口袋里却装有一张不知如何去兑换的五十英镑的钞票。他不能容忍随便扔掉手稿和报纸的现象。在他临去世前,还在给爱丁堡的六处住所付房租;因为他会在一间屋子里埋头写作直到他被稿纸象雪片一样地埋在底下为止。然  相似文献   

17.
卡拉扬是世界公认的音乐泰斗,在他生前,除非是跟他关系密切的人,外人是难得接近他的。众所周知,小泽征尔是他得意的入室弟子,自然接触较多,对他十分了解。1989年7月15日,卡拉扬遽然病故。7月17日日本各报刊记者,在东京首都东急旅馆采访了小泽征尔。此文是他答记者问的摘要。  相似文献   

18.
潘岳 《世界文化》2005,(11):20-21
弗朗西斯·高尔顿的名字也许并不那么如雷贯耳,甚至提起他,人们首先想到的关于他的仅仅就是,他是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进化论者达尔文的表弟。人们也许不会忽视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但是达尔文这位更“亲近”心理学的表弟其处境可能就有些尴尬了。之所以称他是业余的心理学家,是因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英国还没有心理学的实验室,也没有哪个大学开设心理学专业,他的一切探究都是兴趣使然,并不是他的职业要求。尽管如此,人们也不能抹杀高尔顿爵士对心理学的贡献,他的名字虽然未和现在仍在使用的任何心理测量方法直接联系在一起,但他在方法学上…  相似文献   

19.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2,(7):1+64-F0002,1
<正>一场事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他也因此失去了双臂。从此,弟弟的手臂便成了他的臂膀。为了照顾他,弟弟成了他的影子,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他除了学会用脚趾写字以外,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一天夜里,他拉肚子,要去厕所,只好叫醒了弟弟。弟弟帮着他进了厕所后,就回宿舍等他。由于太过劳累,弟弟很快又睡着了。结果他在厕所里等了足足两个小时,才被查夜的老师发现。兄弟俩渐渐长大,他们有了烦恼,也常发生争执。有一天,弟弟决定不再与他生活在一起,而要像很多正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生活。为此,他很伤心,不知如何是好。  相似文献   

20.
“我要做诗人,做作家,做戏剧家。不管怎样,我要成名。不能名扬四海,也要臭名昭著。”象这样狂烈的雄心壮志在青年中是比较常见的。在1874年说这句话的这位牛津大学的学生却实现了这一愿望,尽管后来实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奥斯卡·芬戈尔·奥弗莱厄蒂·威尔斯·王尔德不仅获得了他那个时代最显赫的名声,也遭受了最难堪的屈辱。他比他的同时代人飞得高,也摔得重。早在他1900年死于巴黎的一家简陋的客栈之前,他的生活就已成了一部传奇。他同命运搏斗了46年,但这短短的46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不寻常的。他的剧作中的一个角色说:“成功和过度是相似的。”关于王尔德的故事众说纷纭,在他动笔实实在在地写点东西以前,他就几乎不加掩饰地作为一个小说中的形象出现了。他的激动人心的生平,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