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钟山》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2.
看《钟山》     
如果说2009年的第1期《钟山》是以老作家张洁的长篇力作《灵魂是用来流浪的》为新一年的杂志打下了第一块坚厚的奠基石的话,那么第2期《钟山》则以一系列中青年作家兼具实力与真诚的中篇或短篇作品进一步夯实了其根基。李浩的中篇小说《变形魔术师》,在《等待摩根斯坦恩的遗产》、《告密者札记》等一系列作品之后,继续以背景远离当下的故事为载体,进行着有关小说叙事的多重探索。这一次他把背景放在了清朝一处聚集了流放犯的洼地小村,这座北方小村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位讲着南方鸟语的、会变身为动物的魔术师。  相似文献   

3.
看《钟山》     
第三期《钟山》的小说阵容比较强大,包括6个中篇和5个短篇。放在头条的是陈昌平的中篇小说《肾源》。在贫富分化的社会背景下,刻画新富阶层的自私伪善,与普通百姓的善良朴实相对比,似乎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创作套路。《肾源》中仍然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富人道德败坏,穷人品德高尚。身患尿毒症的地产大亨张大鹏为求自保,先以小恩小惠骗得民工小  相似文献   

4.
看《钟山》     
第6期的《钟山》,有方方、何顿助阵,也颇有一两篇好看的小说,算是为2006年划上了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5.
看《钟山》     
这一期《钟山》乏善可陈,像是再次倒退回年初的水平。篇目的绝对数量虽然看不出增减,但是单篇论质,却都有滥竿充数的嫌疑。  相似文献   

6.
读《钟山》     
本期《钟山》是中篇小说专号,登载11篇中篇小说,分量不轻。 陈应松的中篇新作《吼秋》延续了他对底层苦难的一贯关注。小说的主线是一个现代版的《促织》故事。只是《促织》叙述的是一个由官府威逼造成的凝聚着辛酸却以喜剧结尾的故事,《吼秋》则演出了一幕由官员的无知和自私酿成的人间悲剧、惨剧。在连日的暴雨冲袭之下,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的毛家沟有全镇覆没的危险。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铤而走险,蛐蛐大集如期上马。奠基之日,便是崩岩之时,全镇百姓遭受灭顶之灾。小说以一个小人物毛十三的视角,见证了这一过程。毛十三同时扮演着预言、受难和受压迫的多重角色。这三重角色,正好体现了小说特色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看《钟山》     
本期头条刊发了韩少功即将出版的“长篇散文”《山居笔记》(下),给本期略显疲软的创作阵容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相似文献   

8.
看《钟山》     
相比于佳作纷呈的第1期,2008年第2期《钟山》小说质量整体滑坡多少令读者失望,这或许折射了中国文学杂志普遍处于稿荒之中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本期《钟山》比起上一期来略显平淡。平淡自然也有平淡的好处,可以多些世俗温暖的情味:只要并非一味尘世的烟火气。  相似文献   

10.
看《钟山》     
本期《钟山》只有一篇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姚鄂梅的长篇《白话雾落》。处于创作旺盛期的姚鄂梅近期的小说作品,如《黑键白键》、《像天一样高》、《忽然中年》、《大约在冬季》、《穿铠甲的人》等,大都纠结于一个相似的主题:人的梦想如何在世俗社会中碰壁、破灭。而《白话雾落》则把故事背景放在世外桃源般的雾落小镇,展开祖孙三代四个女人的情感史和性爱史。姚鄂梅似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风格,小说写得很“好看”。  相似文献   

11.
看《钟山》     
头条黄咏梅的《契爷》(中篇)大概可以算是“半部佳作”。该篇作品一反作者惯常描写畸零人的直拗劲头,将笔触伸向了80年代中期处于沧桑变迁中的乡镇一隅。在作者松散的、生活化的叙事之中,童年记忆里点点滴滴的小镇故事被渐次抖落了出来,而民风民俗与世道人心从中可见一斑。小说通过两个人物绾结起小镇的人与事:其一是作者情有独钟的市井小人物“卢本”。  相似文献   

12.
《钟山》本年度第3期是“女作家专号”,名家云集,较之前两期质量明显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看《钟山》     
也许第4期正处于双月刊杂志一年中编排稿件最为捉襟见肘的阶段,本期《钟山》未能维持住开年水准而显示出疲态,三个中篇整体而言较为单薄,短篇倒还耐读些。  相似文献   

14.
看《钟山》     
第4期的《钟山》有五个短篇五个中篇,数量不少。苏童、迟子建等名家的加盟,也让这期的阵容显得颇为好看。头条推出的是苏童的短篇《茨菰》。小说通过少年"我"的视角,记录了乡下姑娘彩袖在知青撺掇下,逃婚进城后的种种遭遇。彩袖借宿在"我"家,给一家上下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麻烦。母亲、姐姐、姑姑等  相似文献   

15.
看《钟山》     
《钟山》杂志创刊至今满30周年,本期特意附赠了彩色的纪念手册(1978-2008),然而小说部分的质量并未因此而上升:篇幅颇长的5个中篇和4个短篇皆表现平平,支撑不起大刊物的场面。  相似文献   

16.
看《钟山》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7.
看《钟山》     
本期《钟山》较为广泛地涉及了青春故事、特定女性群体心态、准底层生活和乡野风情等小说题材,在这个冬季给我们带来了几许欣慰的温暖。  相似文献   

18.
看《钟山》     
2009年第3期的《钟山》,依旧为读者带来一批实力派青年作家的最新力作,尽管个人以为总体水平和前两期相比略逊,但作家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各各鲜明的个人特色,使得本期《钟山》仍然不失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9.
看《收获》     
头条是叶弥的中篇,取名《小男人》,不知道是否刻意要与作曾发表的《小女人》(《钟山》04年第1期)构成系列。然而在我看来,小说里的袁庭玉似乎并非一个常规意义上的“小男人”,倒可以看成是“局外人”。作将他像根钉子似的楔入四个女人的生活里,或把四个女人像钉子似的楔入他的生活,意在证明这个戏子一样纤弱无能的男人之“小”,却不料,袁庭玉根本不关心“大”“小”的问题,他心比天高,理想是成为一架风筝,自由高蹈地飞在:天上。如果袁庭玉真的清高脱俗到风筝的境界,那小说倒简单了,问题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风筝在他眼里其实是抽象和暖昧的,所以他在四个女人之间摇摇摆摆。也就是说,风筝的生活到底是一种何样的生活,成了袁庭玉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样也是作叶弥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读《钟山》     
本期《钟山》刊登中篇和短篇小说各六篇,数量不少,但缺少让人特别振奋的作品。晓航、赵玫等作家延续了既有风格,或说保持了以往的水准,虽无喜,亦无惊;倒是几个首次在《钟山》发表小说的新作家,各自露出了一点峥嵘,虽仍无惊,但尚可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