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死刑在逐步被限制并走向废止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面临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20年间,世界上毒品犯罪规定死刑国家的数量却出现了明显增加。当前,虽仍可认为"国际法并未完全禁止使用死刑",但死刑的废除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毒品犯罪死刑废除并未得到我国当前立法的支持,但鉴于运输毒品罪的特殊地位和其社会危害性,立法上或司法上先行废除其死刑的适用,对于减少我国死刑的适用、推进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废除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严格限制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刑事立法还不能一步到位的废除死刑的情况下,通过刑事司法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也是学者们的共识。毒品犯罪作为常见多发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立法上对其保留死刑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要在宽严相济这一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对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3.
死刑流传并沿用至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对于惩罚犯罪、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抹杀的重要作用,然而死刑也有其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因此,废除死刑是历史的趋势,但在尚未废除死刑条款之前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对死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以严格限制死刑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死刑执行程序作为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程序,对死刑的适用起到最后的把关作用,在实现“少杀、慎杀、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死刑执行程序的理论基础,为死刑执行程序的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当前刑事诉讼法修改的大背景下,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5.
惩处毒品犯罪的"宽"与"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打击毒品犯罪中存在的忽视人权保护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侦破毒品犯罪中存在的“特情引诱”问题、认定毒品犯罪中以“推定明知”代替“明知”的认定问题、将毒品犯罪的未完成形态认定为完成形态、随意估计毒品数量、死刑过多,出现认定范围“宽”而处刑“严”的问题。惩治毒品犯罪应科学、合法,既要维护社会秩序,又要兼顾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是应当与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如此,在死刑的废除之路上,民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废除或者限制死刑,今天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死刑的废除和中国民意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双方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中国的民意到底是怎么回事;统治机关,学者和社会在死刑废除的民意上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林靖 《教育艺术》2013,(4):12-14
引子这是一起特大贩毒案,涉案毒品重量达到5225克;他是一名毒犯,被判死刑时,年龄只有22岁。法院经过两审,都作出死刑(立即执行)的判决,在案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死刑复核的关键时刻,既是大学副教授又是执业律师的石红英的介入,改变了一切,她依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际社会死刑的发展有两种流行趋势:一是完全废除死刑;二是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严格限制并逐步减少死刑适用。在我国,一方面,死刑文化有着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及认同心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犯罪增加,盼望以重刑尤其是死刑换取安全感的思想有较高的民众认同范围。笔者认为应当理性对待死刑所起到的作用,紧缩死刑的适用范围,严格限制死刑并逐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9.
张磊  孔令营 《天中学刊》2003,18(4):36-39
死刑的功能是统治阶级创制、裁量和执行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所可能有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不同时代的死刑会随着该时代刑罚的不同具有相异的显性功能,这些显性功能正是决定死刑在该时代存在的主要原因,死刑政策应最大限度发挥死刑的功能,使死刑的各项功能都成为显性功能,把死刑对社会可能有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现实化。  相似文献   

10.
鲁峥 《红领巾》2004,(5):63-64
死刑的严厉性、死刑案件诉讼程序的复杂性决定了死刑案件律师辩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为死刑案件被告人辩护的律师除要承受着来自被告人及其亲属的巨大压力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我国死刑案件中律师辩护不论在立法方面、司法方面还是律师素质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努力提高死刑案件律师辩护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死缓,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在当前我国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下.对死刑的司法控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还存在法理观念不清、解读标准不统一、司法实践中被滥用、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等问题。为此,需要从明确规定死缓的适用条件、将死缓期间“故意犯罪”概念具体化、增设死缓为新刑种等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缓制度。  相似文献   

12.
道德作为人类对自身自私天性的内心约束,不具有切实的强制力,人类不得不用制裁的法律来约束自身,维护基本的道德规范。死刑在刑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罪犯生命权的合法剥夺不能否定死刑的道德价值。虽然死刑在"人权时代"显得十分刺眼,然而人权并不能与道德完全等同,死刑在道德上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毒品的非法使用严重地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和破坏社会的稳定。精神活性药物的滥用严重地损害了应用者的心理与行为。一些故意应用这两类物质的人已经成为犯罪分子,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着不可低估的毁坏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从对毒品和精神活性药物的名称了解开始,深入认识其对人的精神、意志、人格的损害及对社会的危害,达到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心理防线,使我们中华民族健康地成长,以利我们的社会文明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会经验积累不多,辨别是非能力还有待加强,对社会花样翻新的毒品缺乏系统的认识,容易沾染毒品。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学校应在开展禁毒教育方面发挥主阵地作用,增强青少年防毒、拒毒意识,使他们认清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总体上中职生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对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是知晓的,对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给予了积极评价。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最好形式,如何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禁毒教育深入人心,将禁毒、防毒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重视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营造禁毒防毒的宣传教育氛围,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分析,发现总体上中职生对毒品及毒品的危害性的认知是比较清晰的,对禁毒的历史和相关法律是知晓的,对学校开展禁毒教育给予了积极评价.表明学校教育依然是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最好形式,如何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禁毒教育深入人心,将禁毒、防毒教育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重视家庭和社会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营造禁毒防毒的宣传教育氛围,统筹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毒品预防教育中的治本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历史上内刑的废除之艰难和外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反复来看,废除死刑将更为艰难.尤其是,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不完善也证明了死刑不可轻言废除.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对死刑加以完善,包括三方面内容:公开死刑执行人数,提高现行刑罚等级、严格死刑执行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8.
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世界主要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种植降至百年来的最低点。尽管如此,它对与之毗邻的我国西南边疆地区带来的危害依然不可轻视。拟在对西南境外毒品问题最新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揭示其在21世纪初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造成的不可忽视的多方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死刑因具有独特的严厉性和不可逆转性,它的可行性问题被世界各国基于对人权的普遍保护面倍受关注。我国作为保留死刑制度为惩罚手段的国家之一,其刑法方面的威慑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死刑制度的存在,面我国现行的立法和司法制度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惯有环境,也由于死刑制度的存在受到了越来越尖锐的质询和考验。在法官是否选择死刑作为最终的惩治手段的过程中,律师以其独特的职责和独立的行为权利面扮演着一个不可小视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