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琳 《当代传播》2002,(1):84-84
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依赖于媒体,越来越离不开它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消遣娱乐。并常常以这种从新闻媒体获知的信恩为依据,决定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因此,关于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也更为突出。然而尽管新闻业发展至此,已趋向成熟,但自新闻事业诞生以来,好像就没有停止过与虚假报道的斗争。虚假报道就像灭不了根的顽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是寻机探出丑陋的脑袋,令人厌恶。 近年来,媒介上的娱乐新闻大量增加,实属情理中的事,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瑕时间增多,自然对消遣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在娱乐新…  相似文献   

2.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7,(23):79-79
在都市类报纸越来越承担起党的新闻宣传事业重任的当下,我认为如何杜绝出现事关时政、民生的"正面假新闻",应该与防范那些"苍蝇式"的虚假报道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否则,即使貌似主流了也会丧失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虚假报道、虚假信息不时地通过不同渠道屡屡出现在不同媒体上,歪曲了新闻的真实性,不仅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失去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坚决遏止、封杀、杜绝虚假新闻已经势在必行,必  相似文献   

4.
吕胜根 《今传媒》2016,(4):34-35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传统媒体,也是对新媒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性要求.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传播技术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新媒体各类报道具备了前所未有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与此同时,一些虚假失实报道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新媒体上,欺骗和误导受众,对社会和有关方面造成危害.本文关注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这一新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9年11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对传播、炒作虚假新闻的4家报纸提出严厉批评,下达了警示通知书,并责成报社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笔者通过阅读有关报道得知一篇虚假报道传出的虚假信息,竟然在3年后还被辗转炒作,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委实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 从业人员越来越年轻,同时,一些频道的低俗之风也越刮越烈,在导向品位上出问题的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对中央的宣传政策置若罔闻,只要能刺激收视率, 什么政治玩笑、色情暴力、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统统可以上,对受众特别是未成年人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许多媒体也加强了内部监管。但是,有些频道仍然问题不断,说明监管还不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队伍不得力。  相似文献   

7.
增强新闻作品的感染力,离不开生动具体的细节。在强调新闻写作还原感性、增强可读性的今天,我们更要关注新闻细节的真实。一篇报道中哪怕出现一处细节失真,都会使报道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甚至会葬送整篇报道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可以说,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一篇失实的报道,不仅是对受众的欺骗,更是对媒体形象和公信力的巨大伤害。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造成巨大冲击,一些报刊和网站的编辑、记者更热衷于追求新闻事件的趣味性、轰动性、新奇性,而忽视了对新闻存在的根本特性即真实性的追求,虚假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如何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从而树立媒体公信力,是当下媒体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前哨》2005,(7):1-1
以真实为生命的新闻报道,现在不时面临假新闻的侵扰: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这是严重的伤害;而对于新闻界自身,这是致命的毒瘤。我国新闻界决心采取一系列严厉举措向虚假新闻重拳出击,坚决遏制这种“新闻公害”的继续蔓延。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领域防范杜绝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可谓知易行难,时事评论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两个案例,分析时事评论失实的三个致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闻实践》2009,(5):51-51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单位采取8项措施,制止虚假报道。  相似文献   

12.
江坪 《新闻实践》2011,(12):9-9
媒体的传播要防治虚假报道。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信息传播平台,不能例外,也要防治虚假报道。事实上,有人利用微博,通过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手法,甚至编织虚假信息,伪造微博内容,导致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毫无疑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评论来说。看起来与采访不沾边,不是虚假报道的源头,但是,不靠谱的评论同样是虚假报道的表现形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在杜绝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方面,新闻评论同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外国小伙扶摔倒中国大妈疑遭讹诈》这一典型虚假报道谈起,从传播链各环节分析了虚假报道的成因,并试图以“心理势阱”这一社会心理层面的心理机制来解释网络时代虚假信息传播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就其本性来说,就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目前虚假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界的一种公害。笔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深感虚假报道对社会、对读者、对报业的危害。因此,深入分  相似文献   

16.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的日趋发达,耸人听闻、名不符实的新闻似乎越来越多,那些不求真实、不讲善意的媒体其实难辞其咎。经不起推敲的虚假新闻,缺乏善意的倾向性报道,在屡屡引起公众哗然之后又令人深思。个别媒体虽赚足了眼球赚鼓了荷包,却失去了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公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科技正越来越强势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科技报道也由此成为新闻主流报道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天,各种传媒以其巨大的影响力、传播的快捷、及时等特性,成为了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公众理解科学”中扮演着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科技报道升温而“活跃”在各种媒体上的,还有一些虚假科技新闻的泛滥。形形色色的假新闻《北京科技报》近年来每年都会评出十大科技骗局,以今年评出的“2005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为例,这“十大”包括:泰山老虎人间蒸发、贝加尔湖调水到北京、伪科学成诺奖之星、3万元兜售院士、…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真实性不仅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还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更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然而,我们在具体办报过程中却惊奇地发现,身边“潜伏”的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越来越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唐燕 《今传媒》2012,(2):58-5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为切实维护新闻传播公信力,从源头上防止新闻造假,2011年10月19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虚假失实报道的防范及处理规则以及相关责任追究,也暗含了新闻出版总署对虚假新闻的态度和追求新闻真实性的坚定信念,同时《规定》中的一些要求也重新引发了我们对新闻真实性与时效性冲突的处理与应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