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凌 《教学随笔》2014,(7):94-95
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足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  相似文献   

2.
近代诗人黄溶出生翰苑之家,诗工深厚。其哀挽诗情真意切,反映现实。不但纪事性强,而且擅长通过用典、对比的方式表情达意。该文将在《聆风移诗》的基础上谈黄潜哀挽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李凌 《教学随笔》2014,(Z2):94-95
<正>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作者在它的开头,故意以极其普通的语句下笔,给人造成一种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的感觉,可到诗后,尤其是结尾,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峰之势,化腐朽为神奇,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这种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其诗构思之巧妙。  相似文献   

4.
哭诗和挽歌诗是唐代悼挽诗体中最为重要的两种类型,数量较多,特点鲜明。哭诗内容充实,表现手法多样。挽歌诗主要以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存在,受实用性的限制,具有程式化特征。与挽歌诗相比,哭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竹隐畸士集>中存世之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大致可分为赠答诗、戏谑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挽诗几类,展现出其坎坷多艰的人生历程和徘徊于仕隐之间的矛盾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诗的王国,历史上才思敏捷的诗人经常即席赋诗。其中有些诗前几句为常言拙语,看似“败笔”,收笔处却异峰突起,别开生面,终使“败笔”生辉。有人把这种诗称为“逆挽诗”。下面介绍几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紫丁香》是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献给林肯总统的最重要的一首挽诗。诗中通篇运用了紫丁香、金星与画眉鸟三位一体的象征。本文通过剖析这三位一体的象征意义来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秋生  郭瑞 《考试周刊》2007,(25):107-109
艾尔顿·约翰为悼念黛安娜王妃逝世而谱写的歌曲《风中之烛》在很多方面都类同于传统的英语挽诗。该文从挽诗的定义入手,从挽诗的主题特征和写作特点等方面对这首歌曲加以探讨,最后将其定性为一首挽诗。  相似文献   

10.
《致敬赛克斯图斯·普罗佩提乌斯》是埃兹拉·庞德对古罗马哀歌诗人普罗佩提乌斯《哀歌集》的创造性翻译。他继承了普罗佩提乌斯在爱情与政治主题上的犹豫,刻意混淆体裁分类,以表现自己对于挽诗(elegy)体裁属性的思考和对当时政局和战况的批判。庞德将原作情节与俄耳甫斯神话相联系,运用"鲜明的细节"(Luminous Detail)的写作技巧,修正性地复活了在原作中被普罗佩提乌斯抛弃的卿提娅,及被文学史遗忘的爱情哀歌体裁。他以坚持情欲、自怨自怜的方式表达抑郁哀悼心理,使该诗成了一首反英语挽诗补偿哀悼传统的现代反挽诗。  相似文献   

11.
英国诗人托马斯·哈代写给其亡妻艾玛多首爱情挽诗。在这些挽诗中,哈代回忆了他和艾玛初遇和相恋时的浪漫爱情故事。忆起的爱情故事虽甜美,但由于没有爱人的存在而像一朵忧伤之花,美丽但缺憾,因此哈代的爱情挽诗具有某种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乾隆一生作有44000多首诗,其内容包罗广泛,其中悼亡诗是乾隆御制诗中最具感情、最具艺术特色的诗歌之一.在众多后妃中,乾隆只为三位后妃写过挽诗,慧贤皇贵妃即其一.在乾隆的感情世界中,慧贤皇贵妃或许是他最深爱的女子之一,由于她的早逝,令乾隆的心口从此有了个缺,这是乾隆在爱情生活中第一次遭受挫折、痛苦.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故唯有借诗以抒发他的痛苦、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据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登基那天大发诗兴,面对群臣以“金鸡报晓”为题吟诗一首:“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吟到这里,朱元璋停了停,众臣便在心中窃笑:“皇上,这叫作什么诗呀!”朱元璋又接着吟道:“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众臣听了这两句,惊得瞠目结舌,连声称妙,想不到开头那么平实朴素的两句诗,竟然引出这样气势非凡的结句来。朱元璋这首诗就是“逆挽诗”。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头,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出,石破天惊的效果。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颇擅长“逆挽诗”的写作,他的《游虎丘山》…  相似文献   

14.
<正> 周汝昌同志根据敦诚甲申《挽曹雪芹》诗的首句来论证曹雪芹的生年,最后只能“暂定”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甲辰(公历1724年)。他的这项考证之所以不能取得确切的结论,倒并不是在于挽诗的内容凭证不足,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没有依照自己在考史  相似文献   

15.
趣话逆挽诗     
所谓逆挽诗,就是一首诗歌后面的意思,不是沿着前面的意思顺势写下去,而是立即收住,独出心裁,另立新意,从而使全诗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境界,或者达到某种写作要求。逆挽诗按其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大概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诗叫"逆挽诗",起句平常,甚至让人感到十分粗俗,可后半部分语意陡转,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它常以前面的"平铺直叙"衬托后面诗意的"奇峰突起"。"逆挽"是文学创作(语言艺术)中的一种技巧,它能使作品(语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达到以奇巧取胜的艺术效果,远胜于平铺直叙式的表白。我国古代诗史中有不少精彩的"逆挽"之诗作。  相似文献   

17.
本·琼生的闻名一半是靠莎士比亚的提携,一半是靠他自身文学的修养与积累:他在戏剧方面对古典戏剧有继承有创新,他自创情节,开创了英国"性情剧";他的诗歌一改叙事诗和十四行诗的体裁,警句体、挽诗、信体诗等多种体裁,题材上也有多个创新,如亲情诗和乡间别墅诗等。然而,一朝出名并非意味着享誉终生,17世纪即琼生曾经生活的世纪,人们对其作品的接受就有了较大落差,从褒扬到贬斥。文章详细综述并探讨了这种批评走向,加以实例分析了琼生诗歌的独创性,提倡客观公正地评价琼生的作品,特别是其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8.
离别诗与哀挽诗在叶适全部诗作中具有样本分析的典型意义。叶适此类诗作既深具经世之思,又是"辅史而行"的珍贵历史文本;在艺术上则情味深长,属意于锤字炼句,并能寓想象于奇崛而偶有遒劲之风,涉笔细腻而颇具高远之致,但用典嫌多,整体造境未谐亦是显著缺陷。叶适的诗歌创作实绩历来多有异说,原因在于对叶诗的价值衡估未能在学术与文学的双重语境下展开。叶适具有弥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诗学理想,但其用工虽苦而"造境"未谐,终致其诗学统合实践予人以充满矛盾的印象并为其带来非议,而他的这一诗学遭遇正可在"其说不能自白"的学术失语中找到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9.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Anne Bradstreet,1612-1672)是美洲大陆的第一位女诗人,也是第一位在生前就将诗集《美洲新崛起的第十位缪斯》付梓问世的女诗人。本文试从其公众诗歌《献给尊贵的锡德尼·菲利普爵士的挽诗》和个人诗歌《纪念我的儿媳梅西·布拉兹特里特女士》两首挽诗入手,对布氏的公众诗歌和个人诗歌的主题、技法和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是杨度的自挽诗。杨度字皙子,湖南湘潭人,生于1875年,1931年9月在上海逝世。在上述自挽诗里,他对自己曾经奉行过的帝制主张和以佛救世思想表示了最后的否定。杨度在近代之所以闻名,一是他曾经大肆鼓吹君主立宪,在辛亥革命前后扮演过一段不光彩的角色;二是他晚年转变立场,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