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步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5):F0004-F0004
后印象派,或称后印象主义,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的后期。换句话说,后印象派不是印象派,而是与印象派本质不同的、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派别。在19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地表现自然界的光和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后印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  相似文献   

2.
赵尚文 《考试周刊》2013,(12):16-17
印象派是艺术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运动。一些艺术史学家们认为日本艺术,尤其是浮世绘艺术推动了印象派运动的发展,但他们忽视了中国艺术在这个时期的作用。事实上,日本艺术中吸收借鉴的中国元素肯定对印象派有所影响。本文从历史社会环境出发,探究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历史联系,并把法国印象派、日本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构图因素进行对比,论证中国艺术与印象派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说到艺术史上的印象派,一般都会提到凡·高、莫奈和马奈,我曾经也一度以为印象派作品就是这些男生们的郊游写生,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他们创造的好时代。后来,在阅读了其他的书、看了不少展览之后,我才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了女性印象派画家。在关于印象派的讨论中,女性印象派画家常常被忽略。即使是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这样杰出的画家,即使当年在拍卖行她的作品身价超过了同辈的男性印象派画家,  相似文献   

4.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印象派绘画是注重于绘画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本文就印象派油画艺术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升印象派油画艺术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往通常从题材的突破、新技法的运用以及创作观念和程式的改变等方面来阐释印象派绘画的革新。文章通过对印象派之前包括评论家在内的观众的视觉经验和印象派绘画所提供的视觉感受的比较,说明印象派绘画革新的真正本质是印象派画家们用新的视觉图式对公众的审美习惯和视觉定式进行挑战,最后成功地把他们的视觉感受变成了观众的观赏经验。  相似文献   

6.
贾振义 《甘肃教育》2011,(17):93-93
印象派,也称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塞尚等。印象派绘画对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课重点在于给学生介绍一些印象派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印象派绘匦的独特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印象派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印象派与此前的画派相比,更注重艺术的形式,忽视艺术的内容。印象派画家是色彩的艺术家,在他们笔下,色彩犹如跳动的音符。色彩在印象派绘画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作为绘画语言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笔者透过一个对印象派知之甚少的观者的视角,看到和感受到了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印象派绘画,并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印象派绘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印象派钢琴音乐从它的产生开始就被蒙上了浪漫主义色彩,这是在19世纪欧洲社会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印象派钢琴音乐特点鲜明,个性突出,它具有完整的曲调结构和风格,又具有个性的和声和音阶。总的来说,印象派钢琴音乐是一种以印象派为核心的一种表现情感或客观事物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张芳 《时代教育》2010,(9):173-174
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代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根据印象派音乐的具体特点,以印象派美术作品的教学资源为辅助,引入"抛锚"式教学,构建有效的初中阶段印象派音乐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梵高     
《基础教育研究》2010,(2):F0004-F0004
文森特·梵高(1853~1890)是继伦勃朗之后被认为是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和高更、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他们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却反对印象派纯客观理性的描绘,提倡事物的实质和象征意念,是现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奶茶与龙井茶的比喻引出印象派与国画的异同,以印象派与国画的代表作为例观察两者画面中光感表达的不同特色,以及文化差异与审美的地域性对国画与印象派油画色彩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妍 《科幻画报》2023,(3):49-50
在现代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强调五育并举,而美育是其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人员需要对其加强重视,科学扎实开展色彩教学。为此,科学引导学生学习印象派绘画,特别是正确应用印象派色彩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对色彩具有更为强烈的判断能力,进而强化学生艺术素养。本文首先对印象派及其绘画色彩进行了简要论述,进一步分析中学美术教学应用印象派绘画的重要价值,最后综合探究应用印象派色彩的具体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世界(高中版)》2009,(3):F0004-F0004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4月,一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展览,在展品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的标题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在文章中借用作为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印象派”由此而得名,莫奈也成为了印象派代表人物。印象派的著名画家很多,还有:马奈、西斯莱、毕沙罗、雷诺阿、德加等。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认识印象派音乐的模糊性时,容易忽视作品中所隐藏的强烈的曲式感、音与音之间微妙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作曲家的差异。本文借助印象派美术的分析,论述印象派音乐模糊与清晰的双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夏波 《文教资料》2011,(15):94-95
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他受印象派绘画启发.从自然界中取材.借鉴了印象派绘画对光与色的重视和印象派绘画的多重视角,在文学创作手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左拉的作品也因此多维度地反映了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认识印象派音乐的模糊性时,容易忽视作品中所隐藏的强烈的曲式感、音与音之间微妙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作曲家的差异。本文借助印象派美术的分析,论述印象派音乐模糊与清晰的双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析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莫奈·印象     
【印象派】 印象派崇尚自然主义,并注重光与影的效果。它对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抽象艺术。可是,它曾经是崭新的艺术,曾以不被公众认可的表现方或呈现着华丽至美的想象。集大成者莫奈,被尊称为“印象派领袖”。  相似文献   

19.
观摩“印象派珍品展”可以说收益非浅,对于我们精神上、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是非常的大。它增加了我们对审美趣味上的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印象派作为西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分水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印象派艺术为何深受中国艺术家的青睐和要真正了解和接近印象派中国艺术家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20.
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结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创作的实践提出并论证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文章通过印象派对光、色彩和构图的新理解,具体分析印象派来使这一理论得到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