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因势利导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就是要因学生兴趣之势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因学生经验之势引导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因学生个体差异之势展开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因学生阅读之势指导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因学生文化蕴藏之势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如此,方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以助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课堂教学中心理换位提出了可以偿试的七个方面: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疑、纠学生之所错、究学生之思路、教学生之方法、树学生之习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走进学生心里,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让学生心灵得到自由,个性得到解放,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  相似文献   

4.
仝炜 《考试周刊》2011,(22):23-2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都在寻求最适合学生、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教师除了以往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以外,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换位思考,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惑,思学生之所难,料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忘,为学生之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之爱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爱业绩和爱学生两个向度,爱学生又分为本能之爱和理性之爱两种类型。我们提倡基于责任、以学生为对象的理性之爱。这种以学生为本位的理性之爱有三个层次的表现: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上好每一节课;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是化学教学的一个瓶颈。本文阐述了教师通过心理换位,从想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想学生之所疑、想学生之所错、想学生之所乐、想学生之所忘等几个方面达到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语言文字之美引发学生之情,用作者之情激发学生之情,用教师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用学生之情感染学生之情。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自主构建,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达到以情引情、以情激情、以情动情的目的。一、境中激趣——情动于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  相似文献   

8.
因势利导开发和利用学生自身资源,就是要因学生兴趣之势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因学生经验之势引导开展师生互动活动;因学生个体差异之势展开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因学生阅读之势指导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因学生文化蕴藏之势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如此,方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以助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化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应思学生之所想、想学生之所难、析学生之所疑、纠学生之所错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之美,体验化学之美,创造化学之美,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爱,用化学科学之美开启学生创新之门。  相似文献   

11.
肖彩虹 《考试周刊》2012,(22):130-131
陶行知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和《民主教育》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之能谈;解放学生的双眼,使之能看;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学生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我就谈谈陶行知“六大解放”之理念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陈桂平 《成才之路》2009,(33):62-62
人们曾把读书求知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三种境界的重要性。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学生思想实际联系密切的课,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获取新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也应该使学生渐次走这三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才能更加积极踊跃地融入课堂,成为教学的主体。激活学生的思维,必须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应引生活之水,浇灌思维之花;创包容之境,呵护思维之花;倡合作学习,绽放思维之花。  相似文献   

14.
王慧群 《课外阅读》2010,(11):193-193
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堂之美是教材之美与教师智慧完美融合的艺术体现,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与作者同哭同笑,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情感冲击中领略作品的思想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5.
华罗庚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都要涉及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学习数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开发学生数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点燃学生心中自尊之火、自信之火;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燃起团结友爱之火,促进学生在求知中学做人。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内核中,去感受文本之美,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题。教师应立足儿童本位,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语言之美;通过转变视角,引领学生感知内涵的立体之美;通过体验人物,引领学生感知文本的情韵之美。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说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让学生说解题之得意,说解题之疑惑,说解题之失误,说解题之灵感,说解题之收获,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展示数学思维过程,自觉地尝试失败和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9.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且富有美感的课程,课程内容之精彩、形式之多样、范围之广泛、语言之丰富等,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生活,并成为他们汲取知识营养之关键。近年来,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呈现出大刀阔斧之势,意在通过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之弊端,重塑语文课堂之乐趣,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本文浅析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意义及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