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文学繁荣发展,成就最高的莫过于唐诗,诗人辈出。其中晚唐诗人周贺为唐代诗僧代表人物,也流传许多诗歌于世。但是在流传过程中难免发生纰漏。其中《送李亿东归》在《全唐诗》第五百七十八卷为温庭筠诗集所收,《杪秋登江楼》也有不同版本。本文主要针对周贺诗歌重出现象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2.
包佶行年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佶任度支郎中当在大历七年(772)十月到大历十二年(777)间,从岭南遇赦北归后在大历十四年(779)六月到建中元年(780)二月间为晏奏起为盐铁转运使判官,建中二年冬十一月丁丑户部郎中包佶因判度支案而权领勾当诸道轻货盐铁使兼充江淮水陆运使。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和汴东水陆运盐铁庸租使为包佶在建中三年八月与十二月分置此二职时所任,不可混为一谈。包佶任国子监祭酒时曾诏补郊庙乐章,《全唐诗》所存之包佶《祀风师乐章》、《祀雨师乐章》为任国子监祭酒、秘书监时所撰。包佶卒于秘书监任,丹阳郡公当为卒后所封。  相似文献   

3.
通过查核南宋至明初诗歌总集、别集,细致甄辨,发现《全唐诗·殷尧藩集》虽录存了殷氏诗十余首,但也收入大量唐以后他人的作品,其中有元人虞集,明人史谨、吴伯宗诗二个首,另有出处不明但可断为伪作之诗,其与唐人诗重出互见者三首亦非殷作。《全唐诗》此集本于胡震亨《唐音丁签》,胡氏云此集乃一“宋刻木”,“庶几全璧”,实属无稽。该集乃明人伪造。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5.
《唐才子传校笺》包佶等传补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作者《唐才子传校笺补正》的一部分,对该书第三卷中包佶、李嘉祐、鲍防、郎士元、灵一等五人传记笺语进行了补充和订正,进一步考订了包佶生年、李嘉祐生平、鲍防在浙东的文学活动、郎士元贬郢州刺史的时间以及传中附及的谢良辅生平、广宣俗姓、赵睦为何许人、卿云里贯等问题,澄清了若干史实的疑点,补充了一些很少被人引用的文学史料,对中唐诗歌和诗人生平的研究有较大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刘长卿重出诗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证以大量史料,对《全唐诗》所载刘长卿若干诗作的重出现象作了认真辨析和考证,澄清了若干诗作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籍现存450余首诗中有30多首重出于他人诗集,对于这些"重出"诗,佟培基《张籍诗重出甄辨》已作比较深入地考辨,本文就佟文未考定的、证据不足的两首重出诗作补充甄辨。认为《送李评事游越》确为张籍之作;《赠项斯》为王建之作,题应为"寄贾岛"。  相似文献   

8.
温飞卿集,《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握兰集》三卷,《全筌集》十卷,《诗集》五卷,《汉南真稿》十卷。”观此,则其诗集仅五卷。明人曾益和、清人顾予咸即据宋传本对其诗作了注释校补,康熙间顾嗣立又重校刊行,勒为诗集七卷、别集一卷,又采诸英华等为集外诗一卷,合为九卷。《全唐诗》编温集亦为九卷,收诗335首,与顾氏校注本卷帙次序合,可是其中有14首与盛、中、晚唐十一家重出互见,某些篇章在宋代已经歧异,前人虽间有辨误,但多存有疑问,今以《全唐诗》中之重出篇章,兼考唐诗诸总集及历代流传情况,求证以飞卿及诸家之行事,略作甄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全唐诗》中所收录的唐彦谦诗歌中的部分异文及疑难词义进行考辨。  相似文献   

10.
《全唐诗》所收的唐彦谦诗歌混入许多他人之作,本文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唐诗》所收之诗继续研究,考证出几首赝诗,同时对其中的互见诗也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1.
唐诗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唐代诗人之众和作品之多,都超过了已往各代,仅《全唐诗》收录的作者就有2300多人,诗4890多首。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收诗1800多首,不少作者也不见于《全唐诗》。从这50000多首诗歌来看,唐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诗歌题材的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一部生动的艺术的历史。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高度成熟的境地。唐诗还完成了我国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创造,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五律、七律、五绝、  相似文献   

12.
在《说文》中,被解说的字有同一形体出现两次的情况,这种重出的同一形体我们称之为重出字。对于这些重出字,前人没有做过专门系统的研究,只是在对《说文》进行疏解的过程中有所涉及。然而,疏解者见仁见智,即使对一对重出字,有的从文字角度去分析,有的从校勘角度去解释,有的从训诂角度去说明。  相似文献   

13.
唐代"代言体"诗歌通常以诗题中直接出现"代""代……作""代……答"等为主要标志,题材广泛,旨趣各异。《全唐诗》有此类诗歌约一百余首,大致分为三类:诗人代主人公言,确为代他人作诗,多有书信意味,诗人情感与诗中主人公情感不易区别;所代之人模糊不清,诗人情感在主观上隐藏起来却在客观上被暴露;主人公代诗人言,虽是诗人代古人作诗,实则借古人之口表自身之意。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创作。要研究唐代诗人、文学流派、作家群,或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描述和探讨唐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都离不开这部煌煌巨著。《全唐诗》又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举凡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治唐史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中有不少类型诗,"含窗诗"便是其中一种。"含窗诗"因其诗中带"窗"字而得名。因它们具有某种一致的倾向,故加以考察比较。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窗摆脱不了"器"的特征。因而它入诗的途径主要表现在,通过幽闭的位置暗示抒情主人公局促的心境,与其他词汇结合形成丰富的象征意义,以本来的面目衬托诗歌语言。由此产生的"含窗诗"的局促感的特点。全文以结论为经,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为纬,依托唐代文化生活的实况与诗歌意象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全唐诗》中的一首误收诗--《三十六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不少舛误纰漏。从相关古书有无收录和诗人风格两方面来考辨《三十六湾》一诗,其作者应是南宋著名诗人姜夔,而不是许浑。《全唐诗》误收了此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唐代由于中日两国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睦邻友好政策的执行,两国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其中文化交流已经发展到一个空前广泛,深入的新阶段.这在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唐诗中有着较充分的反映.在当时,使节往来,僧侣取经,文人交往,大都有诗.在《全唐诗》(包括《全唐诗逸》)里,有关中日交往的诗歌有三十多首(另有一些因缺少证据还未敢断定是这方面的诗歌).因此,本文试图从唐诗这一角度,来叙述一下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郭睿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2):42-45,147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人们的作品也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也有一定的音韵学价值。戎昱诗歌见于《全唐诗》,诗中用韵已渐趋成熟。此时诗歌用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戎昱等诗人的作品也是当时诗歌发展的一环,有其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诗中韵部的使用多合于规范,可为研究唐中期诗歌用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梓泽与金谷     
作为典故,梓泽与金谷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在"全唐诗库"(http://www.zzu.edu.cn/qts/)中我做了如下检索: 1.题目中包含"金谷"的诗歌.结果:共有27首(其中,题目包含"金谷园"的唐诗共有18首).  相似文献   

20.
“雨”一直是我国历代文人的宠儿。雨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当着重要的抒情角色,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本文从清新灵动、或浓或淡的愁绪、清丽雅致、别有深意几个类别来分析王维诗歌中为数不少的“雨”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