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2.
3.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要正视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大学生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大多是理论学习的标兵和积极工作的表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理想信念淡漠、理论学习脱离实际、进取精神不强。如果注重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健全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引入党员导师制,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效果会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4.
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引语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于 1999年 ,2 0 0 0年由担保贷款改为信用贷款。在我国高等教育“奖、助、贷、勤、补、免”的学生资助体系中 ,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措施之一。然而 ,国家助学贷款的运行状况并不尽人意 ,存在很多申请不到和收不回来的现象。助学贷款的路在何方 ?完善的助学贷款制度和政策框架如何建立 ?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次高教助学贷款的理论与实践论坛 ,邀请了海内外研究者、实践者共同撰文 ,以笔谈的形式为我国高教助学贷款的发展和完善献计献策。按照学生贷款的理论基础、政策含义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模式探索这样一个逻辑关系 ,将笔谈文章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5.
A bstract .  In his concurring opinion to the 2007 U.S. Supreme Court decision, Morse v. Frederick , Justice Clarence Thomas argues that the Tinker decision, which granted students constitutional rights in public schools, should be overturned on originalist grounds. In this essay, Bryan Warnick, Bradley Rowe, and Sang Hyun Kim make the case that Thomas's originalist analysis is inconclusive. Instead of looking at court decisions relating to public education start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o establish original meaning, as Thomas does, they argue that a better strategy involves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ideas circulating closer to the time of constitutional ratification. Using this strategy, the authors show that many prominent educational writers (a) believed that it wa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learn to act independently and to value their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b) believed that students learn best by imitating civic examples. These two ideas work together in early American educational thought to imply that schools should exemplify the sort of respect for self-governance and individual rights that is present in the larger constitutional order. Thus, Warnick, Rowe, and Kim argue that there are originalist reasons for supporting student rights that Thomas ignores. In the end, this analysis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of originalist interpretative strategies, it also reminds us, more broadly, of a way to reconcile liberty and order in civic education.  相似文献   

6.
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首届文化素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是近年来关于通识教育讨论的理论深化和推广实践。这次讲习班的课程设置将学术思想探讨中对"古今中西之争"的关注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强调将教育当作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来思考和发展。讲习班以经典阅读和小班讨论为重点,以核心课程推动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引导学员进入对文化实质问题的理解和讨论,从而在更根本上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首先分析二十一世纪所出现的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等三大局势,指出新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有三: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加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强化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从上述三大教育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以下三项教育策略:第一,提倡经典教育,以引导大学生的生命重新与传统文化接触,奠定未来开创新局的文化资源,这是“返本以开新”的教育策略;第二,因应“科技”与“人文”断裂的状态,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开授贯通“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领域的课程,以引导学生对现代科技发展中的人文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使通识教育精神融渗于专业教育之中,从而培育二十一世纪具有批判思考与原创能力的新知识分子;第三,经由优质的东亚人文传统相关课程之引导,而跃入悠久的东亚文化价值传统之中,建立新时代东亚知识青年的价值体系,从而在西方“文化霸权”的支配之下,挺立东亚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点与立场。  相似文献   

10.
11.
Sou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ecessitate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tailed processes underlying student overall evaluation of course and Instructor. The present study employs both correlational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in an effort to help us understand student decision behaviour and to build mathematical models representing the dynamics of student evaluative Judgement of course and instructor. The resulting models were very strong and were ctually us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programmes in the Institute of Banking Studies In Kuwait.  相似文献   

12.
全球教育治理-鸟瞰国际组织在世界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治理已见端倪。国际组织对世界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重视人力资本、倡导教育平等、发动全民教育、开展国际评估、统一大学学制、构建学习化社会等几个方面。各个国家应当关注国际组织在教育发展上的政策优先点.作为制定本国教育政策的参照,并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教育系统和政策体系,由此奠定国际教育治理的"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from the student revolts of 1968 to the present, stressing its massification and its diversification. Economic insecurity, the author suggests, has made students forgo the radicalism of the late 1960's; however, the poor conditions in which students must study should serve as a warning to the public authorities.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ncluding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future employment and employability, are such that the services of student advisors and counsellors are needed at all levels. Their services will become as important as those provided by the teachers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这一关系的探讨和实践尚不成熟。本文将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作为案例,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元培计划为实施通识教育而采取的制度性安排及其实施效果;然后考察了元培计划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一些提法和做法;最后,针对有关改进建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各种困境,指出在我国实施通识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