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手好字令多少人羡慕。教会学生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是我们老师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写字谈一点想法与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奈何姓万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楚地读书人)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握管临朱(握笔描红),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习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学习过如何作批注,从"有疑问""有体会""写得好""有启发"四个方面展开.在此之前,学生对批注并不陌生,或多或少接触过批注,如画一画相关词句、用关键词写下阅读感受等.教材正式提出"批注"一词,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作批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会玲 《甘肃教育》2014,(13):100-100
正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初步感受文本的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这些古语可看出古人是非常重视朗诵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妙悟","悟"就是理解能力。而"妙悟"的前提就是朗读。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注意掌握轻重缓急、停顿节奏等。通过学生充满感情抑扬顿挫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作者以及文中人物的感情,初步感受文学艺术之美。如余光中的《乡愁》读时语速要较为舒缓。其中的几句:"长大后,乡愁/是一方/矮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实验教材第四册 P64-6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直观认识角,能比较角的大小;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日:"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  相似文献   

7.
当下数学课堂越来越关注学习理解的深刻性,如何巧妙设计指向学习理解的数学铺垫问题?需要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情,设计指向价值理解、规律理解、难点理解的铺垫问题,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画一画"等儿童喜欢的方式深刻体会知识的意义价值、方法规律、数量关系等,促进知识向学科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一块黑板,可以凝聚多少人的思想?开学后,总免不了要出新黑板报。放学,几位同学自发留下,接下这个任务。我有心参与,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站在一旁观看。"我想在这里画些樱花……""我觉得现在是秋天,画枫树应景……""要不这边画一座阁楼吧……""还是画一堵墙比较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她们畅所欲言,各展所长,不同的思想在这小小一块黑板上碰撞、交融,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或许,在她们心里,画黑板报不仅仅只是一个任务,更是一项艺术吧,我想,在这方寸之间,呈现出最丰富的思想,即便是那些伟大的艺术品,也不外如是吧。  相似文献   

9.
教学古诗词,吟诵应贯穿始终,这既符合大脑的认知规律,也和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一脉相承。吟诵有助于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在朗朗读书声中完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各个艺术门类均以对天地万物的感识为发端,简单的以"书画同源"来解释中国绘画与书法关系并非唯一方法。书画艺术的形成都与中国汉字的产生、演变息息相关,因此,书画关系谓之"书画同流"更为准确、更有意义;而且,画在先,书为后。二者既"同流",便有相似的表现手法与表意功能,所以,画作中常辅以书法;但二者毕竟各自为类,书早已从画中脱颖而出,在书作中绝无画功参与。此乃书画关系"二而一""一而二"也。  相似文献   

11.
正临摹是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方法之一,国画名家也都是从临摹开始入手的。古人讲"临画不如读画""临摹只能掌握表面的笔墨效果,读画乃真研究作品的含义、通体构图处理手法"等等。初学者应一步步走,不能过急,首先要掌握笔墨基本功,进一步到生活中体验,总结前人和他人经验,逐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对于初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画创作,其实质就是画万象之质,表灵府之旨,是意象创造和笔墨神化的过程。要实现这个创造,画家必须融入自然,热爱生活,通晓物理、画理,精研法度,融情化古,裁出新象。古人把天、地、人的总体关系,归结为"道",建立了强大的意象思维体系和审美体系,确立了"技""道"合一的创作原则和以笔墨结构为核心的意象造型法则。  相似文献   

13.
<正>1.关注古诗文阅读教学"以言代文""以讲代学""以高考题定一切"的现象仍然严重困扰着古诗文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有研究者深入阐释了"因声求气"对于古诗文教学的意义:"因声求气"既是古文诵读的一种方法,又是对文本进行审美的一种技巧;诵读可以通古人神气,因气而通其文法、句意和修辞,进而感受古代诗文的音乐美,体会古人的人格魅力。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无声的阅读和解剖式的研读,更应当将其定位为对美感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人的经验之谈,道出了语文学习中朗读的真谛。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放在语文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这说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践也证明,朗读很重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教师也都有这  相似文献   

16.
顺风与逆风     
上国画课,教授说:"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那么画人呢?"学生问。"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相似文献   

17.
    
<正>在古人眼里,天是万物的主宰者,能驾驭一切,所以古人把一切无力改变的事情都归结为"天意"。"天"是"天意""命运"的代名词。当人们无法改变现实的苦难时,就只好"听天由命",还安慰自己:"天意如此""天命不可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悟"很重要。古人十分重视语文学习中的"悟"。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说诗者"要"以意逆志",庄子则说"得意而忘言""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其中的"意",就是"悟",也即"用心体会"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周瑛 《教师》2014,(33):97-97
正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辅助小学品德教学,就是利用并开发绘本里蕴藏的"教育元素",通过画面阅读、故事讲述、情景表演、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在品德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把绘本"形""色""声""线"等"图画语言"有机地结合到品德教学相应的课文教学中,实现教学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理念】宋代书家黄庭坚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读帖,即在临帖之前或临帖之余,详观和揣摩帖中字的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和格调神韵等,将它们观之入眼、铭记于心,然后进行临习。《读帖》一课,我聚焦"什么是读帖""怎么去读帖"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知"读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