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真酥帖》,《故宫法书》作《书尺牍五》。因黄庭坚《糟姜银杏帖》中有"雍酥二斤"语,可知"真酥"乃真州所产。《宋史·徽宗纪二》曰:"(崇宁四年七月)辛丑,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府,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真酥帖》中"胡西辅",乃胡宿之子胡宗回,字醇夫,常州晋陵人。故而,此帖当书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七月至年末间。米芾入都为书画博士前,或居润州,或官无为。润州入京,唯有水路,而无为枕西江,不如直北便利。帖中所及"一兵陆行",则非无为莫属。  相似文献   

2.
正《戏成呈司谏台坐帖》,为翰牍九帖之九,乃米芾追述壮岁长沙之事。《书法大辞典》称为《岳麓诗帖》,吴其贞《书画记》称为《戏成帖》,《书法鉴赏大辞典》称为《戏成呈司谏台坐诗札》,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称为《呈司谏台坐诗》。1106年,米芾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担任书画学博士,荣宠优渥的仕宦生涯使他结交到一些中央层级的官员,陈瓘或许就是其中一位。陈瓘时任司谏官职。米芾在诗中提及30年前于长沙浸泡泉水之事,对比今日因病困顿之况,  相似文献   

3.
正《竹前槐后诗卷》,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内容为米芾写给好友希声的书札。札文前半段为文字说明,后半段为米芾自作的七绝诗一首。书写此札时,米芾刚刚从失官赋闲的落魄之士,升迁为雍丘县令。雍丘县令为正八品,虽是微官,却是米芾有生以来做的最大官。所以他对希声说"非才当剧",言似谦抑,而自得心情溢于言表。这从字的形态上  相似文献   

4.
正《贺铸帖》,为翰牍九帖之五,是米芾致玉笔架主人的书札。清代吴其贞《书画记》称为《米芾再启帖》,《清鉴堂帖》称为《贺铸帖》,《书法大辞典》称为《玉格帖》,蔡舜宁《米芾之书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研究》则称为《易王献之二帖书》。《贺铸帖》呈逸迈奇崛之势、郁勃清健之姿,通篇无丝毫懈怠处。其用笔墨重而意蕴,极显书者功力与个性,正可谓"书本于笔而成于墨,笔不为墨所累,墨不能游于笔外,纯熟之极,然后浑然天成"。  相似文献   

5.
正《晋纸帖》亦称《自怡帖》,为米芾翰牍九帖之三,书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此作于法度严谨中充满沉着痛快,全文意在推行古代造纸法。米芾在三十余岁所书的《叔晦帖》中,曾提过他钟爱的三个儿子:鳌儿、洞阳、三雄。"鳌儿"指长子米友仁,"三雄"则为幼子米友知。米芾年过五十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家庭变故,先是小女儿于1100年过世,接着幼子米友知于1103年早卒,使米芾深受打击,并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米芾对幼子特别疼爱,其在《海岳名言》中有言:"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书大字,更无辨。"从中可知,友知年少才高,尝为米芾代笔。由此更能想见米芾哀痛之情。  相似文献   

6.
正《值雨帖》是米芾随手书就的信札,约书于北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此帖各字的分布、结构、用笔,均体现出米芾独到的体会: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将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在章法上,米芾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杼。米芾书法沉着痛快、恣肆豪放,八面出锋的艺术特点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7.
正众所周知,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代历史的图像化呈现。此图卷后有北宋章友直(字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人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等人的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画面展现了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元月,松赞干布派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宝迎亲的场景。画面张弛有度,  相似文献   

8.
正《三吴帖》,又称《送提举通直使诗》,约书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是米芾送给即将前往江西地区任官友人的诗作。米芾称赞他为三吴(古代苏州、湖州、吴江一带的通称,今江苏南部)的大丈夫,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胸襟。米芾当时刚步入仕途,与这位友人的际遇和抱负相类似,因此借由诗文  相似文献   

9.
李志丹 《江苏教育》2022,(69):26-33
苏轼与米芾的交往是北宋士人之间文化交往的一个缩影。《紫金研帖》是米芾存世的行书代表作品之一,内容涉及苏轼晚年与米芾的一段交往。通过对《紫金研贴》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证,推导出米芾失而复得紫金砚的过程。对米芾《苏东坡挽诗五首》的诠释,呈现了苏、米之间亲密无间的友谊。对苏、米交往历史的梳理,反映了苏轼在诗文翰墨方面对米芾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3、《丧乱·二谢·得示帖》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  相似文献   

11.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冠军帖》,东汉张芝书,该帖刻本刊于北宋《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书法墨迹的法帖,为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王著将历代法书编为10卷,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张芝遗墨《冠军帖》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6行,32字。  相似文献   

12.
正曾布(1036-1107年),字子宣,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人曾巩异母弟。父亲曾易占在其年幼时去世,曾布童年时,便从学于其兄曾巩。曾布中进士后授官,被宋神宗赏识,并在王安石推行新法之时大力相助,后在宋徽宗时期任丞相。为"南丰七曾"之一。曾布这件《致质夫学士尺牍》为楷书,凡十行,每行字数不一,共70字。纸本墨笔,纵28.1厘米,横39.7厘米。从尺牍的内容来看,这应当是曾布写给自己的友人"质夫学士",并告知其虽然重回朝中已有  相似文献   

13.
《蜀素帖》,是以乌丝栏绢素为地儿的米芾墨迹。米芾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徙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他中年移居镇江,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礼部员  相似文献   

14.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真、行、草、隶、篆皆精,传世主要书迹有:《多景楼诗》、《苕溪诗》、《蜀素帖》、《拜中岳命诗》、《草书九帖》、《寒光帖》:《留简帖》;其行书倜傥纵横,跌宕多姿,独具个性美,影响深远。本文谨以笔者的临摹体验,结合古今书论,探究米芾书论“刷字”和“四面”的真正含义和技法特点。  相似文献   

15.
米芾(公元1051-1108)原名黻,四十一岁后改为芾,字符章。宋“四大家”之一。米芾精于翰墨,擅长书画,尤专行草书,精通古物鉴定。米芾学书初于唐楷,用功最深。《蜀素帖》为米芾三十八岁所书,自咏各诗体。  相似文献   

16.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17.
刘泾(约1043—约1100),字巨济,一字济震。简州(今简阳)人。北宋文学家。历官经义所检讨,太学博士讲诗、知州、职方郎中等。著有《西汉发挥》、《成都石刻总目三帙》、《云阳集》、《刘泾文粹》、《前溪集》等。“善作林石槎竹,笔墨狂逸,体制拔俗”(邓椿《画继》)。 刘松老,刘泾之子,字荣祖。书学米芾,画宗苏轼。运笔清拔,善画墨竹,尤精林竹,其枯木竹石,笔力跌宕,亦善山水。据《画继》载:《成都佛印掌骨记》题名米芾,实为荣祖所作。  相似文献   

18.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邓椿《画继》作为北宋重要的艺术批评资料,其艺术观点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山石奇踪     
一块奇石,南唐后主李煜为之痴迷;宋朝书画大家米芾险些因之丧命;收藏家皇帝宋徽宗为之苦心追求……这块奇石却在宋代以后神秘失踪。2002年12月6日17时13分,一场震惊中国文物界的拍卖在不足10秒钟的时间里一锤定音。流失海外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研山铭》手卷以2999万元的拍卖价定向拍卖给国家,每个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20.
学养与书画     
正中国书画是学养的艺术。是靠作者的"学""养"出来的。与音乐等艺术常有艺术家在少年时代就有骇世的作品出现不同,书画家虽然在青少年时期也可以看出其书画方面的潜质,甚至具有了很好的笔墨功力,但创作出经典作品的年龄,往往是在四十岁前后。米芾37岁写出《蜀素帖》,苏轼47岁写出《黄州寒食帖》,颜真卿50岁写下《祭侄文稿》,王羲之写《兰亭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