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纨扇绢本设色24.5cm×25.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无款。图右侧钤"大观""明安国玩"2方鉴藏印,清《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图中夜合花一株两枝,右枝花朵含苞未放,左枝花朵半开半合,洁白如玉,清雅绝尘。花朵轻勾淡染,用白粉点画花蕊;花叶先以细笔勾勒轮廓和筋脉,后用汁绿与  相似文献   

2.
正《兰亭图》扇是仇英为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绘制的,画面精致艳逸,为其扇面的代表作之一。扇面为金笺纸本,画风工丽飘逸。本幅无仇英款印,根据作品画风及右上角所钤"项元汴印""墨林主人"二印,证明此扇面为项元汴所藏。《兰亭图》以工笔重彩描绘王羲之在兰亭水阁观鹅、赏鹤的情  相似文献   

3.
正纨扇,传为唐人作品,绢本,设色纵42.7cm,横45.2cm。本幅无款识,右裱边项子京题:"唐云麾将军李思训画京畿瑞雪图,宋宣和御府藏物也,定为神品第一。古胥山樵项圣谟获于梅花和尚塔前,得秘玩焉,百金亦勿与易。"裱边钤收藏印"平书珍赏""平泉书屋主人审定印"2方。扇面绘雪景楼阁,山水重青绿敷色,画法古拙,明显带有所谓李思训父子"金碧山水"传派的特点,与故宫收藏的另外两件传为唐人的楼阁作品《宫苑图》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先生批注本<白氏长庆集>,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资料室珍藏,迄今鲜为国内外学者所了解.陈批本钤有"陈寅恪印"大小两种共29枚,并在许多篇章的页眉、行间和页脚存有陈先生的大量细字批注.经初步考校,陈批本的批注时间约在1931年至1937年底之间,可能散失于陈先生两度南迁的过程中.陈批本内容极丰富,体现了陈先生的治学之道,凝聚了陈先生的学术智慧,具有很高的文献和学术价值,亟待系统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古人凡事讲究规矩,无论是"印规"还是"印矩",并非文书条令,而是一种辅助钤印盖章的工具,用以定位时,印章紧贴曲尺形内侧一边钤下,可使钤出之印正确不斜欹。说印矩,必说印。三代之印虽不可考,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是印信大发展的时代。且不说帝王之印如何尊贵,文武百官各有官印在手,发号施令,行使权力。苏秦身配六国相印更是成为  相似文献   

6.
正我涉足金石书画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的。最初,也只是勤抚秦汉古玺及流派印章,直至有幸至来楚生先生门下,方渐知篆刻艺术之真谛。来先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身兼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又是位循循善诱的导师。"门(门)庭畏客频(频)",即是由来公篆、我刻的颇有纪念意义的印作。来公耳提面命之景,至今历历在目。此外,来公授艺中,常论及"印外求印""广博与专精""传统与创新"等艺术要则,给我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清末李盛铎旧藏敦煌写本的真伪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根据藏书印考察古籍真伪是学术界通常的做法。不过,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读到这批写卷的原件或影印件,所以一直不能如愿。笔者根据已出版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目录册及影片册1、2,了解到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中所钤藏书印主要有"敦煌石室秘笈"、"李盛铎合家眷属供养"、"李盛铎印"、"李滂"等,钤印时间大体在1928年10月至1935年之间,钤印习惯为同一文书上常钤有多种印章。然而,并非所有藏卷都有印鉴,有印鉴的仅占约24.1%,因此《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之外无李氏印鉴的敦煌写本属李氏旧藏的可能仍不能排除。在全部写卷中,未见一件钤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这就提醒我们,对于大量钤有该印的"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仍需审慎。  相似文献   

8.
卬印小议     
李晨奋 《现代语文》2008,(5):114-115
<说文·匕部>"卬"字下曰:"望欲有所庶及也.从匕从卪,诗曰高山卬止."而<说文·印部>"印"字下曰:"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许谓"卬""印"皆是会意字,然"印"字姑且还能说通,会"手持符信"之意,然"卬"谓"从匕从卪"甚是费解.今人多缘其形近,而将二字析为"古本一字"甚谬.  相似文献   

9.
正《柳阁风帆图》,描绘风吹江岸之景象。图中,万柳丛中繁花掩映、楼阁一栋,数人依楼远眺;林中小径连桥,一游人信步其中,桥上两人依栏赏水;湖光天色,浩渺无尽,扁舟扬帆;远空大雁成行,结队飞翔。全图笔法工细,形象逼真,设色清丽,构图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画面积极、乐观、光明,给人以惠风和畅之感。此图原载《纨扇画册》,无作者款印,曾为清代安岐所藏,钤"仪周珍藏"印,《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  相似文献   

10.
正《五色鹦鹉图》是宋徽宗赵佶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通篇图、题句和跋较为完整,堪称三绝珍品。画上钤有元文宗"天历之宝"印,清戴明说、宋荦藏印及清乾隆、嘉庆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初编》有著录,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相似文献   

11.
正纨扇页,绢本设色,24.8cm×22cm钤鉴藏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图绘牡丹花后魏紫,花冠硕大,重瓣层叠,娇艳华贵,左右以绿叶相村。花瓣层次丰富,刻画入微,先用中锋细笔勾花瓣,然后用胭脂红层层渲染,以浅黄色点花蕊,以花青汁绿染花叶。此图页精工富丽,美不胜收,构图丰满,设色艳而不俗。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上任课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要当好初中学生的班主任,要在"爱""公""信""赏"四个字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正据传,唐代时已有人用墨来钤印。朱象贤在《印典》中说:"昔唐集贤院图书印用墨,时间经久不变。"并说,其制法是用最轻细烟、龙骨、八宝粉与油艾等拌和而得。敦煌石室发现,"瓜沙州大经印",亦偶有用墨印的。在历代书画卷轴中亦有,如五代巨然《秋山问道图》钤有"蔡京珍玩"墨印,临《曹娥碑墨迹卷》上有"柯九思""乔氏篑成"墨印。明十竹斋画谱主人胡正言,自刻印谱《玄赏》,也全用墨色印制。宋代亦有用墨  相似文献   

14.
道光二十四年,谢琯樵主要使用"琯樵画印"和"颖苏"两方印,之后未见其他年代使用此两方印,故使用此两方印或其中一方印的无纪年作品断代于道光二十四年。咸丰四年至咸丰十年间,谢琯樵有纪年书画作品钤"琯樵父"、"书画禅"两方印或其中一方印,未见其他年代使用此两方印,故无纪年书画作品钤此两方印或其中一方印则断代于咸丰四年至咸丰十年间。  相似文献   

15.
多数学者将《左传》中鲁国"公室"之"公"理解为国君,并与《左传》称呼鲁国在位国君之"公"混同。考察"鲁侯""鲁公""公室"等词在西周、春秋时期的用法,发现"公室"之"公"与《左传》称在位国君之"公"无关,把"公"理解为过世的国君较为妥当。"公室"是鲁国历代因袭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合体。它属于整个家族,不单独属于家族中的任何个人(包括国君)。  相似文献   

16.
印象     
古代的好多文字是形体的正反含义都一样的。"印"字就是一个例子。比如图1和图2的甲骨文,图3和图4的金文,(?)或(?)一正一反,可都是"爪"的古文,都是作为"手"出现的。(?)或(?),为跽字的古文。整个字像用手把人按跪下的样子。《说文解字》对"印"字解释说:"印,执政所持信也。从爪卩"。其实只是秦汉以后,人们把它假借作印章的名称(先秦时代公私印章都叫作"鈢",音玺)。许慎把它当作所谓符节一类的信物,因而认  相似文献   

17.
正印文常常遇到重复字。姓名印中的重复字如"张蕾蕾""王明明""赵平平""戴秀秀"等,词语印中的重复字如"文质彬彬""我为人人""陈陈相因""喜气洋洋"等。还有一种间接性重复字如"歌吹沸天",其中"吹"字之"欠"字部,重复前者歌之"欠"字部;"木棉花开",其中"棉"字之"木"字旁,重复前者"木"字;"御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博物院举办的“陈之佛遗作展览”展出了画家各个时期一百几十幅瑰丽多姿的花鸟画,给我们以丰富的艺术享受。许多画幅上有作者或他人的题诗,诗情画意,互相辉映,融为一体,意境深远。其中一幅《寒梅栖雀》上郭沫若同志的题诗,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寒梅栖雀》是一幅纸本淡墨小轴(高五八公分,宽四七公分),描绘了一株梅树的局部。画面上老干横斜,疏枝错落,几朵着花,几朵含苞,一雀栖息枝上,缩颈藏头。笔墨简洁,气氛沉寂。左下款署“雪翁”二字,下钤“雪翁”白文印。右上款题云:  相似文献   

19.
正《平安春信图》,属于记录宫廷事件的纪实绘画,也是一幅描写皇宫内生活的场景图。图中,清代乾隆皇帝御题五言绝句一首:"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据此可知,此作出自宫廷画家郎世宁之手,表现的是乾隆皇帝弘历年轻时的画像。"壬寅"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皇帝时年72岁。下钤"古稀天子"朱文方印、"犹日孜孜"白文方印。画面的上端骑缝处自右至左还钤有"太上皇帝  相似文献   

20.
正一、传统蒙童教育始终把德育摆在第一位传统文化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蒙童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蒙童教育是对蒙童进行为人处世教育,即教会蒙童认识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具备"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品行的完善个体,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直至能承担起家国重任。中国的传统教育文化,起码从春秋时代开始,就明确地认识到:"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春秋左传·隐公三年》)认为真正疼爱孩子,就必须以正确的道理教育他们,引导他们远离邪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