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0)点皴:即以点来表现的皴法,如传统的雨点皴(此皴法是宋代米友仁所创,亦叫米点皴)、豆瓣皴、芝麻皴等。图例画的是解放前的土山,山上光秃秃的只有几棵野生小灌木,表现起来用披麻皴加苔点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
衬托,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王安石有两句诗说:“浓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形象地点出了衬笔的妙处。在衬托的多种表现手法中,这种以“点缀”为主要手段的方法称为“苔衬”。苔衬,又叫“点苔”,是我国传统绘画中重要技法之一,历来为画论家所看重。他们认为:“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缺者。又谓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明·唐志契《志  相似文献   

3.
传统山水画中点苔作为山水画构成的重要组成元素,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演变。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点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画面中采用不同的方式点于不同的部位可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本文主要从传统山水画点苔的基本方式对其进行了阐述,在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点苔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根据画面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笔法、不同形态的点法,多此一点便多一分生机、多一分韵味,使画面形成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一句中“苔”字的含义,根据古代诗赋特别是唐代杜牧等人诗作中大量关于“苔”字的用例,以及钱起本人诗中所有“苔”字的用例,进行了详细考证和辨析,认为《归雁》诗中的“苔”象征着鸟的和平闲静生活,它起到的是与“水碧”、“沙明”相呼应的青“苔”色彩对比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译文: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  相似文献   

6.
图73、此图为黄山写生。先用干笔重墨勾皴山峰,淡墨擦染暗面、山脚及远山,空出白云。后用重墨加染树木及苔点。干后,用淡赭石色染山峰,下部再加淡绿渲染。远山用淡绿罩染。  相似文献   

7.
植物只有水和肥料跟得上,才能长得茂盛,这是人们都知道的道理。但我却发现我家菜园的春扁豆移栽成活后,却迟迟不给浇透水,跟它同一时期栽种的菠菜、苔菜等却天天浇个透,绿油油的长势喜人,而春扁豆在春天温暖的阳光中晒得叶片发黑,一点都不长。  相似文献   

8.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二十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在他的小说作品中,用锋利的笔去挖掘人的灵魂,淋漓尽致地揭露他所认为的“人性恶”,用他的话说,就是“用火把去照照我们的深渊”。充分的、独特的心理分析是莫里亚克的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征。 《苔蕾丝·德斯盖鲁》是莫里亚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女主人公苔蕾丝厌恶冷漠的家族生活,她伪造药方,加大了丈夫贝尔纳服用的含砒霜的药的剂量,几乎将贝尔纳毒死。事发后,苔蕾丝被起诉。但贝尔纳为了家族名誉和妹妹安娜的婚事,说服医生撤诉,大家认为他是圣人。苔蕾丝被说成神经不正常被家族软禁。安娜结婚后,苔蕾丝被放逐巴黎。 这部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情节的,而从情节中间即诉讼撤销后苔蕾丝坐车回家写起,然后通过频繁的倒叙手法,使苔蕾丝一路上不断追忆和反省。可以说,情节在小说中只是一个引子,目的在于触发女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小说的主要内容则是揭露苔蕾丝深奥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心灵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时间的推移,节序的变换,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很敏感的。能将这种敏感形象地展示出来的词作,要数晏殊感受暮春的《破阵子》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书画艺术首重用笔。然而,许多人将"用笔"等同于"笔法",忽视了"用笔"中与"笔法"同样重要的另外一个部分—"笔意"。据明李日华记载:"尝闻白石翁集画一箧,俱未点苔,语人曰:‘今日意思错钝,俟精明澄澈时为之耳’"。写意画中的"点苔"是需要笔法的,但如果仅仅掌握正确的笔法就足够的  相似文献   

11.
“四季苔韭菜”属叶苔兼收型蔬菜,10℃以上可常年连续抽苔,-5℃能正常生长,比普通韭菜早熟15天上市。四季苔韭菜叶片肥厚,叶台粗壮,平均单株重8克,最大可达50克。苔翠绿、鲜嫩、清香、辛辣、甘甜适中,冬季用拱棚塑膜覆盖栽培,春节前后收两茬,是一种高产...  相似文献   

12.
传世名画     
倪瓒的山水画秀丽清幽。他作画喜用干笔皴擦,以侧峰着纸,稚嫩中见苍老,简淡中见厚重。焦墨只用在点苔或写景树丛上。此幅《幽涧寒松图》,近乎正方形的幅面和平面的取景方法,使画家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构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要求: 1.教会幼儿用毛笔、墨和色彩画出小鱼的基本形状。 2.要求幼儿正确用笔、用色,注意远近和大小比例,并能适当地丰富画面(波浪、水草、苔点)。 3.教育幼儿爱惜用品,不浪费色彩。二、教学准备: 1.观察小鱼,了解其主要特征和鱼在水中游动的姿  相似文献   

14.
195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位蜚声法国文坛的当代著名作家,而他的代表作《苔蕾丝·德斯盖鲁》在法国更是家喻户晓的作品,现就《苔蕾丝·德斯盖鲁》的艺术表现手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苔蕾丝·德斯盖鲁》是莫里亚克于1927年发表的一部中篇,这是作者用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以法国波尔多农村土地资产阶级的家庭悲剧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女主人公苔蕾丝豆蔻年华时感情丰富、耽于幻想,生活在陈腐、滞闷的氛围中,渴望真正  相似文献   

15.
一、谈画梅 老干上不可以着花,因为无姿态的缘故.为显示干的苍老,所以不能不点苔藓鳞皴,表示它经过雪压霜欺,久历岁寒,但是它的贞固精神,是超卓绝特的.点皴时,光用焦墨秃颖,依着它的背点去,一定要点圆点,若点成尖长形,那就不是树上的苔,而是地面的草了.更不可作横点,如山水中树上所点.待等墨干后,用淡墨加点一次,比较有生动的气味,不然那就枯而燥了.若是着色的,那就用草绿加在焦墨上面,或头二绿也可以,不是全部盖满,而是偶尔留几点焦墨在上面,也自生动自然.  相似文献   

16.
1.较好.变化丰富,复杂的结构表现出来了,浓淡墨结合好.但皴擦过多,略显沉闷. 2.皴擦的浓淡墨没有结合上. 3.老干暗部太光,明暗变化太少. 4.浓墨淡黑没有结合上,整个枝干很沉闷. 5.皴擦合适,空灵. 6.点苔合理. 7.较差.点苔位置平均呆板.  相似文献   

17.
抓住“三点”组织教学──《采蒲苔的苇》教学刍议江苏闻柯,斌翠华《采蒲苔的苇》(六年制第八册26课)一文,以凝重而感人的笔触,重点描写了采蒲苔人民依靠苇塘英勇斗敌的事迹,突出了人民群众睿智英勇、刚直不阿的品格特点。文章点面结合,托物寄情,真实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8.
<正>诗人们巧妙地将数字运用到诗歌中,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平添艺术魅力。晏殊"四三二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破阵子》)。清明在望,气息芳润,良辰佳景,触人思绪之闲情。春水池塘,点缀那么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碧苔""黄鹂"看似极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举起手来     
伯尼·斯苔哥的抢劫生涯在星期一晚11点开始,结束于11点20分。 “举起手来。”他边喊边掏出一把左轮手枪。 “举起手来?”加油站的男人似乎并不害怕。  相似文献   

20.
咏苔诗     
刘禹锡名篇《陋室铭》中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绿苔”便是对“陋室”的映照,给人以荒芜寂寞之感。唐人李成用的《苔》诗曰:几年风雨迹,叠在石孱颜。生处景长静,看来情尽闲。吟亭侵壤壁,药院掩空关。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苔痕看似“闲”、“静”,其实它的生命是在“侵”、“掩”的运动之中。清代袁枚也有一首《咏苔》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痕虽然不起眼,但竟然可以同“国色天香”的牡丹媲美。以《滕王阁序》闻名的王勃,曾经写了一章《苔赋》,其曰:“背阳就阴,违暄处静。不根不叶,无迹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