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蕾  严又萍 《文教资料》2009,(10):33-35
“家园”在加拿大这个以移民为主的国家里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传达了复杂的情感。阿特伍德多部作品都胶着于一种难以言表的家园情结。她的作品《猫眼》从社会之维和心理之维来刻画家园,反映现代人家园不再的苦楚,而这种状况又与自我概念的变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园意识很强烈,许多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飘零体验、乡土意识、寻根意识等无不在情感深处书写着对家园的孤独诉求。这种诉求表现为三种形式:在家的噩梦、离家的彷徨、归家的尴尬。这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们深厚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3.
小说和电影都属于叙事艺术,很多电影的拍摄都离不开小说。但是电影又不是对小说文本的直接复制,而是根据电影拍摄的需要,或者创作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对小说文本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改动,这样的变化对于不同文本情感的表达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活着》这部笼罩在悲剧之中的小说和以这部小说为基础改编拍摄的电影悲剧情感的表达也不尽相同。本文从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中的"个体体验"与"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两个文本之间悲剧精神表达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让现代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潜能,笔者利用数字化设备——成长记录仪,通过视频拍摄,结合有目标地分"忧一有一优"三步骤尝试"奏响"一曲家园优育之歌。事实表明,这种目标明确的动态信息化家园共育方式,不仅优化了家园协作模式,助推了孩子的全面成长,最终也让家园在互动中体会到优越感。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小说中的经典性作品,《故乡》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在过去的"社会批判"、"国民性批判"这些广为流传的阐释模式中,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之一——"我"却常常被忽视。而本文以叙述者,即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我"的情感体验与心路历程为研究重点,试图揭示出小说文本中所蕴含的启蒙主义与乡土家园意识这两重话语,以此为这一经典性作品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的眼里,余小雨非常喜欢写作,她经常"拍摄"生活中的一些"微视频",把它放在自己的情感里泡一泡,然后用文字展现出来。这样一来,她的作品往往散发出"爱憎分明"的情感。在《我们班的特色老师》中,她写"老班"不会挑衣服,就融入了自己的评判:"我的天,仿佛站在我面前的不是个年轻小伙子,而是个  相似文献   

7.
论元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中的民族地域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虽然带有中原文化的特征,但由于对其世代生息的故土家园有着浓厚的情感,因而在创作中不仅写下了一些富有鲜明的民族、地方色彩的作品,而且其作品蕴涵着一种浓厚而独特的民族地域情结。  相似文献   

8.
<正>幼儿情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亲身体验与后期反应,依赖并受制于幼儿主体。因此,幼儿情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配合与关注。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沿河幼儿园坚持"营造自主有序环境,探索健康快乐活动"的理念,开展"幸福"主题成长档案教育,架起了家园共育的幸福教育桥梁,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文中的正能量则指通过成长档案及家园合作共育有着积极有效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种族和"家"是莫里森作品首要关注的问题。她在多部小说中都探讨了美国"黑人之家"的内涵,也创造了丰富的"家园"意象。早期作品中的黑人因受白人主流文化的影响将追寻的"家"物化为人情冷漠的物理空间。中期小说揭示出黑人因历史记忆的缠绕,他们的"家"被转化为创伤的心理空间。在近期作品中莫里森将美国黑人的"家园"描绘成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人人受到尊重,是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一块巨大的近似长方体的石头,几乎没经雕琢修饰,天然质朴地立在那里;一个简洁的人形从石头中凿出,以行走的姿态脱离了石头,好像向着不可知的远方走去……这是一幅获全国雕塑一等奖的作品,名字叫“离乡”,作者张永建。站在这幅作品面前,我的心灵被震撼了——这种震撼更多的不是来自情感,而是来自作品对人类命运的揭示。作者是这样阐释自己的作品的:人类产自地球,地球是块石头。石头即家园,大自然即家乡。工业化使我们正越来越远地疏离第一自然,即离别家园。  相似文献   

11.
<正>共情从狭义上理解即是和他人一起感受、同情,在情感上分担他人的遭遇,将自己与他人相联系的情感性应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但其实,共情是一个综合体,除情感共情外,还包含认知共情和行为共情。共情策略的应用在促进沟通有效性上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家园沟通存在的诸多"沟通不畅"问题,将共情理论引入到幼小衔接家园沟通领域,能提升幼小衔接家园沟通的有效性,助力于家园共育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法国小说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家,其成名作《局外人》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关于"荒谬"的观念。从情感表现的角度来分析阿尔伯特·加缪的《局外人》,首先,从默尔索情感表现的不同之处入手,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审美距离,紧接着,结合默尔索对情感、工作、死亡的漠不关心来分析在这部作品中情感表现的审美距离变化。最后,从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判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人生幸福的三大家园:生存家园、情感家园、心灵家园的内容、本质以及三者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揭示了人的温饱安全得到满足以后,幸福的感受就主要来自情感和精神世界,单凭技术进步、繁荣、财富并不能给人带来全面的真正的幸福,人性是人的需要的协调发展,为了我们的幸福,人性中的三个属性、三大家园、各个层次应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以美丽的油麻地为故事背景,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作为他的"家园情结"的载体,表现出漂泊与放逐的强烈力量。从意象上看,曹文轩小说中的意象很多都是家园类意象;从人物上看,曹文轩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眷恋家园的人物;在叙事上,曹文轩多采用环形叙事的策略;在情感上,曹文轩对油麻地的丑恶有着温情的包容。总之,曹文轩对家园的回望乃是一种理性的、温暖的回望,正是有了这种温暖与理性,使曹文轩的小说哀而不伤,带着"甜美的忧郁"。  相似文献   

15.
物质上的家园,是一个人情感的寄托;精神上的家园,才是一个人最终的归宿。而刘亮程所描写的在"后工业化社会"面前却只能用贫穷和落后来形容。这种鲜明而尖锐的对比,勇敢地揭示了当代民众的"过度性失忆",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曾经,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在浩瀚的太空中,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人造卫星从你头顶上飘过,用不同的波段拍摄下无数张地球照片。虽然这些照片大多用于资源勘探、灾害监视等专业任务,但由于拍摄角度独特,其中也不乏漂亮的摄影作品,让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共同的家园——美丽的地球。  相似文献   

17.
从最初的满是伤害、无依无靠的冷漠的家园到互相搀扶、寻找救赎和愉悦的家园,莫里森在作品中逐步构建了真正的黑人家园,本文结合莫里森的小说研究,分析美国黑人异化的原因和莫里森写作的意图,理清作品之中是如何寻找黑人的精神家园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这里的"志",当指"情志",其内涵包括思想、志向、抱负、意愿与情感等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我们应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由此可见,诗歌教学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完善人格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构成了意境,从而传达出内在的人文精神。在意境的传达中,情感由于物而得到展现,景物也由于经过情感的洗礼而获得新的生命。而树林的枯荣特别会引起古代敏感文人的心灵震动。反之,他们也最会选取人类最原始的家园作为他们作品中的基本意象,来表达他们内在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0.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作品或快乐或忧伤或激动或悠扬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情感,音乐本身又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要素创造音乐意境,表达情感,诠释作品内涵。面对情感丰富的作品和情感丰富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当深入解读,走进作品的内心,倾听音乐的声音,感知音乐形象,从而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