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对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及其路径迭代进行分析,以丰富清代宗室封爵等级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进一步分析封爵制度和进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进行标注、统计分析,并根据乾隆十三年“钦定爵表”,对宗室子嗣进行路径迭代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自“封爵等级”到“封号”,内容条目数量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临时条例主要集中在乾隆朝及以前,而具体事件则主要分布在乾隆朝及之后;路径迭代分析极大地反映了子嗣地位在清代贵族中的重要性,同时严密的爵位等级加上降袭、考封等封爵方式以及世袭罔替、按次承袭的袭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室爵位冗滥,有助于维护清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貤封 清代官员封典之制。古时,已有官爵转移之事,即官爵多者,可分与父兄子弟或卖给他人。清代,官员以本身受封之爵位名号,呈请移授亲族尊长,谓之貤封。人已死者,称貤赠。若貤封,必须据情呈请咨部,由部查核汇题,得旨,则其本身及妻之封可移封他人。凡貤封,不得逾制:八、九品官貤封父母,四  相似文献   

3.
由于清代宗室世子的特殊性,学者对其是否为"爵"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对清前期有世子封授时的称谓和待遇、乾隆年间《会典》纂修官员"不列入"爵等的说法、清后期《会典事例》相关记载的有效性等问题进行辨析,认为清代世子虽曾被视为不入"正爵"次序的"特爵",但并不能改变其作为"爵位"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八年抗战中,内蒙古蒙汉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乌兰察布盟乌拉特西公旗蒙古族女王爷奇俊峰,被誉为“蒙古族抗日巾帼”。 奇俊峰,1915年出生在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今巴彦浩特市)一个蒙古族一等台吉家,父亲的爵位是辅国公,旗札萨克和硕亲王是她的叔伯堂兄。她5岁到姑母家生活,姑夫是伊克昭盟达拉特旗西官府协理,早逝后留下万贯家产,但膝下无子女。  相似文献   

6.
清代武举考试对象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其中八旗蒙古武举制度对于清代的蒙古族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是清代武举制度的一个亮点.文章对蒙古八旗武举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管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英男爵莫伊尼汉到处留情,年逾半百,在马尼拉娶妻,生下一子后去世,此子有权世袭爵位及继承遗产,将成为英国上议院议员。菲律宾一名一岁大的男婴,证实为已故英男爵莫伊尼汉之独子,有权世袭爵位,年长后当然成为上议院议员。男婴名丹尼尔,刚满一岁,母亲为菲律宾少妇吉娜,二十六岁,她是已故男爵第五任妻子。男爵莫伊尼汉于去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莫伊尼汉虽拥男爵位,但是个花花公子,妻子多,女友更多,在祖家  相似文献   

8.
正依克明安旗的原始头人有两位,一是巴桑,一是阿卜达什,二人均是台吉出身。台吉,是蒙古贵族的称号,成吉思汗时只用于皇子,后来渐成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通称。清朝沿用这一名称作为封爵之一,位在王、贝勒、贝子、公之下,分为四等,用来封赠蒙古及西北边疆地区某些民族的贵族首领。巴桑为原新疆准噶尔依克明安台吉,阿卜达什为额鲁特绰罗斯氏,原准噶尔克努特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诰命、敕命是皇帝封赠时所用的诏令文书,是现今民间收藏最多、百姓最为熟悉的圣旨。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上荣祖考、下荫子孙,家有诰命敕命,则显得光宗耀祖。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清代趋于完善。诰敕皇命文书程式严格,等级鲜明。清代皇帝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即子孙承袭爵位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后继有人就可辈辈相传,除非获罪削爵)授给诰命。本人得封称诰授,推恩封赠官员曾祖父  相似文献   

10.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有三件嘉庆年间喜峰口驿路传牌。传牌是清代下行公文的一种,三件传牌内容主要涉及差员事务的介绍、沿途驿站凭票接递登注等。三件传牌均由空白刻印"令牌"纸改写,刻印内容除装饰花纹外,还有名称、时间以及"右牌仰""准此""部院""定限×日缴"等固定用语;正文文字多有涂改、增注。喜峰口驿路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蒙古地区设立的五路之一,自喜峰口至哈岱罕,共设蒙古台站19处,三件传牌为挨站清查喜峰口驿路传递公文、登录印花簿迟滞而发,为认识清代传牌制度、文书用语、公文传递等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兹将传牌内容辑录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马镛 《历史档案》2015,(2):78-86
封赠是皇帝给予官员的荣典。本文探索清代封赠制度的变化,主要包括覃恩封赠和捐封典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具体实施,说明捐封在清代封赠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捐封的封阶或官职官衔可能存在虚的成分,在使用相关史料时需要加以仔细考辨。  相似文献   

12.
乌日娜 《兰台世界》2012,(21):77-78
清朝《蒙古律例》作为一部成文法,不仅为清朝治理蒙古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蒙古律例》的制定过程,并且对《蒙古律例》的整理出版情况作了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3.
《历史档案》2011年第1期发表马镛的《清代的举人大挑制度》一文,对清代举人大挑制度形成的时间、原因、过程、操作办法、实施效果以及局限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但尚有一些问题,未能深入。本文试就大挑制度定制前举人入仕之法、"大挑"一词的确定以及大挑举人的出路和甄别等问题进行论述,以期对清代举人大挑制度之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4.
在兴安盟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有顺治五年(1648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224年间,各位皇帝赐封原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及其后代和夫人的《奉天诰命》。镇国公,系清朝宗室爵位之一。清代宗室爵位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等,其中镇国公为五等。  相似文献   

15.
孙伟  张静怡 《兰台世界》2012,(33):54-55
《木氏宦谱》是记载丽江木氏土司世袭爵位的档案文献,反映了丽江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几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本文对《木氏宦谱》的基本结构作了简单描述,并对其中一些典型内容作了一些探究,希望对这一档案文献有个初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入清以后,蒙古与新疆地区渐次进入清朝版图。在清廷的允许下,大批商人前往蒙古和新疆地区经商。乾隆时期,清廷制定了"部票"制度,管理商人的贸易活动。本文主要运用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首先探讨商人部票的颁发,进而讨论商人持"部票"经商的流程与实态,最后分析商人申领照票档案的基本内容,希冀以此增进对清代旅蒙贸易具体情形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蒙古族教育史上清代八旗蒙古武举是重要的一页。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将清代八旗蒙古武举的管理措施从考生、考官、考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供后来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蒙古族教育史上清代八旗蒙古武举是重要的一页。本文通过对史料的阅读分析,将清代八旗蒙古武举的管理措施从考生、考官、考场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以供后来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清初将蒙古各王公首领及回部伯克、蒙藏喇嘛等,分别按人数多寡编定班次,每年各以一班于年节时轮流入京朝觐皇帝,称"年班",这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朝贡制度。大小金川之战后,四川土司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才被纳入被年班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多元法文化存在的主要原因,概括清代蒙古朝贡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并说明清代民族法制中所蕴含的多元法文化的具体样貌,由此论证文化存在与法制发展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