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鼓文     
<正>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内容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与《虢季子白盘》及《秦公簋等》青铜器铭文一脉相承,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代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  相似文献   

2.
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青铜制作的刀具是刻不动石头的,随着冶铁技术的发达,铁器工具的使用使刻石成为可能。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鼓文。石鼓文刻在10个高与直径均约  相似文献   

3.
《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对《石鼓文》的创作年代,唐宋以来历代学者多有争议,然《石鼓文》作于秦宣公四年当无可置疑。《石鼓》诗是《诗经》时期狩猎诗的精品,其本身也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光城里的金石铭刻□陈海/西藏自治区交通厅中学在拉萨,历史遗存有较多的金石铭刻,这些文字石刻是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直接材料,其中的纪年石刻则可以作为判断绝对年代的依据,根据形制和用途的不同,文字石刻可分为碑、碣、墓志、摩崖和石经等几类,其中,碑...  相似文献   

5.
石鼓文,又称“猎碣”“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对其所刻的年代,历来就有很多争议,考据者各执一词。郭沫若认为是秦襄公(前770—前766)  相似文献   

6.
石刻文化     
《初中生辅导》2012,(Z3):97
我国的石刻文化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在东汉时期,石刻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主要是墓志碑刻。摩崖石刻在国内分布颇多。如山东省的泰安、邹城、汶上等都有摩崖石刻。著名的石刻有《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文字的使用也空前广泛。就现已发现的文字资料而言,在许多不同的器物上都有书写或铸刻的文字,其中玉石文字为一大类,古今不少学者负出艰辛的劳动进行了大量的考释工作,我们就其研究状况及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石鼓文石鼓是唐初在今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的。这些石确颜色青黑,顶圆而底平,状似石鼓,石上所刻文字即为"石鼓文"。在石的四周环刻着四言诗辞,记载了统治者的游猎情形。自唐宋以来,众家考订其国别,当属秦国,已成不刊之论。石鼓文究竟属于秦国的哪一代王,至今尚无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美盛     
王美盛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蛰居山东沿海一角,数十年致力于秦以前的书法与文字研究。先后考订了我国先秦时期的两组重要石刻文字——石鼓文和诅楚文的年代,破解了两个千古文化之谜,对我国考古学、文字学、书法学等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学勤先生赞其博通且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9.
石鼓文,又称“猎碣”“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对其所刻的年代,历来就有很多争议。考据者各执一词。郭沫若认为是秦襄公(前77㈣766)时所刻,震钧、罗振玉、马叙伦以为是秦文公(前765-前716)时所刻,马衡等人认为是秦穆公(前659---前621)时所刻,而唐兰先生则认为是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时所刻。但无论如何,将石鼓文定为秦代的遗物,则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昌硕     
<正>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书,印刻他的楷书,始学颜鲁公,继学钟元常;隶书学汉石刻;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沙孟海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得多吴昌硕的行书,得黄庭坚、王铎笔势之欹侧,黄道周之章法,又受北碑书风及篆籀  相似文献   

11.
旅游在外,对一些古迹术语的理解是有必要的,下面就试举几种常见术语。石刻凡在石制品上镌刻的文字、图案、人物等都属于石刻范畴,包括碑碣等石刻品。摩崖石刻在石壁上依势开凿的文字、诗句、佛像等。佛像也称"摩崖造像"。  相似文献   

12.
<正>在清代之前,人们谈论书法欣赏的时候,是不会把北朝石刻文字作为审美对象的,尽管北朝石刻文字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中。而自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以来,北朝石刻文字便进入书法家的视野,包世臣对北碑极力鼓吹,加上邓石如、赵之谦、张裕钊等人的实践,至康有为"尊碑卑唐论"的提出,北朝石刻文字便理所应当地成了我们书法史、书法实践及书法欣赏的  相似文献   

13.
拴驴泉石刻是朝廷为开凿石门、修建栈道而铭刻的摩崖石刻,其年代属于曹魏正始五年无疑;"都治道郎中"等官职反映出因事而设的特点,明显体现曹魏时期职官差遣的具体化倾向;"上党司徒悌"等官员人名书写明显体现其郡望的痕迹,反映曹魏时期品评之风盛行,官员升降受其影响。石刻在保存魏晋时期书法文字资料、反映古沁河栈道修建和魏晋时期官职变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明末社会动荡不安,学者与诗文家钱邦芑由于多种原因隐居在贵州余庆县松烟镇松烟村,在此地教书育人,在崖壁上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文字不仅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蕴含着钱邦芑先生对生活的理解,现存石刻被后人称为"他山"。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出相关文字数据,希望从数字角度解析"他山"文化。  相似文献   

15.
石刻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尤以北朝(北魏、北周、北齐)石刻文字为大宗。石刻文字是一种书丹者书写与刻工刊刻相结合的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纷杂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具体实施并完成刊刻工作的刻工有很大的关系,刻工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北朝石刻文字的风格,是研究北朝石刻文字形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石鼓文研究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石鼓文》的发现成为秦史研究和古地名、古动物的不可多得的史料,尤其以《石鼓文》自身的艺术形式和承上启下的文字发展,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文字记事、石刻、造像的一种方式,也是体现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种艺术行为。摩崖石刻的种类包括山崖石壁上所刻的图案、造像、书法或者岩画,在中国北朝时期开始盛行,以后一直延续到隋、唐以及宋、元、明、清及近代,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考古价值。摩崖石刻许多是依据描摹不同时期文化名人所题的书法艺术所刻,或体现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其他的摩崖石刻形式还包括石刻造像、石刻浮雕造像、岩画等,是对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字、图形的一种记录形式,或者是一种具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礼仪,也成为现代社会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艺术考古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对辽宁摩崖石刻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的一种艺术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是对辽宁地区摩崖石刻古遗址文化、艺术、考古研究内容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石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因其形状似鼓而得名.鼓有十面,大小各异,每面鼓都由籀文刻有一首四言诗,记述了秦国国君游猎的故事,所以又有“猎碣”之称.  相似文献   

19.
九华山摩崖石刻现存五十多方,历宋、元、明、清、民国一千余年,不断增加。石刻主要集中在天台、东崖和刘冲等处,表现形式既有图像,也有文字,以文字为主;表现内容既有佛教、道教等宗教性内容,也有揽胜抒怀、寻隐诗作等非宗教性内容。石刻的作者主要为地方主政者、游山士大夫、乡贤人士和僧人。  相似文献   

20.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我们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头上,比铸在青铜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