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旭 《陕西档案》2003,(3):30-31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陕西三原人。他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名诗人,还是一位很有影响的老报人,他创办的“竖三民”报,曾在近现代史上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建陵 《档案与建设》2003,(5):43-44,53
今年3月18日上午,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刚刚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应邀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会见约800名中外记者。他在回答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说:“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是多么震撼中华民族的词句。”温家宝所吟诗篇的作者于右任(1879~1964年)先生,是陕西三原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中举人后,…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8,(6)
于右任先生祖籍陕西泾阳 ,出生于陕西三原。他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爱国诗人、 老记者、书法家。今年是于右任先生诞辰 1 2 0周年 ,本刊发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刘惠文博士的这篇文章 ,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4.
于右任铜像移至中山纪念馆1997年11月14日,台北市的都市发展局邀集于右任文教基金会、中山纪念馆、书法协会等单位,以及文化评论家陆蓉之和付申等,讨论于右任铜像迁移事宜。于右任为陕西省人,国民党元老,1964年以86岁高龄病逝台北。后人发现遗物中有两...  相似文献   

5.
于右任是陕西三原人。在三原,明代王恕、王承裕父子和马理先生开了一代学风,成为有名的三原学派;清末"国子监学正"贺瑞麟是有名的"程朱派",朱佛光先生以科学与经学并重、教授学生而著称关中;被誉为"西北奇才"的于右任,更是有志于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民主革命战士、社会活动家,于右任不遗余力创办各类学校,热心支持教育普及,并把它融于革命斗争和社会改造之中,泽惠乡梓,成为民国史上重开三原学风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冯一鸣  田亮 《兰台世界》2017,(22):95-97
1917年,西南地区为反对段祺瑞北洋政府废弃《临时约法》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而展开护法运动。陕西省则作为北方各省份中唯一大规模响应孙中山广州护法运动的省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陕西靖国军则代表其军事力量在此次护法运动中与广州护法政府配合密切,影响深远。陕西军民所开展的"反段倒陈"的行为,故又称为陕西护法运动。陕西靖国军自1917年12月至1922年5月解体,历时约五年之久。在此期间1919年2月20日到5月13日,上演了一出历时近三个月的南北和议之闹剧,其会议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议题即为陕西停战问题。旨在对1919年南北和议过程中陕西护法运动以及陕西靖国军诸多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1907年4月2日,元老记者于右任在上海创办了报纸《神州日报》。不到一年,因隔壁广智书局失火而遭殃及。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呼日报》,他说:政府不能保护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主权利亡。”由于《民  相似文献   

8.
"预立遗嘱",即右老在其手创斗口农事试验场亲书刻石的那篇文字(见附图).先生文豪,一生著作不计其数,以"遗嘱"为极著名极有特色的一篇.关于这篇文字的写作时间,一般都认为是1934年.如张文生<怀念于右任先生>(<陕西文史资料>第十六辑)、马志勤<于右任先生创办斗口村农事试验场始末>(政协陕西省委、成阳市委、三原县委<于右任先生>)、佚名<于右任先生在故里二三事>(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集>),及陈四长、播自新<民国奇才于右任>、许有成、徐晓彬<于右任传>等,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9.
《陕西档案》2005,(3):9-10
1、杨虎城(1893-1949)陕西蒲城人。曾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后,历任陕西陆军营长、陕西靖国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和第三路司令、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国民联军第十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十一师师长。1930年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不久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2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著名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蒋逼令离军出国。抗战爆发后,要求回国抗日,1937年11月在南昌被国民党特务软禁。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指使特务杀害。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回答台湾记者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时,温总理饱含深情地说:“说起台湾我就是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的一首哀歌。”接着,他背诵了于右任著名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这首深切思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游子哀歌,再次勾起了人们对这位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的回忆。众所周知,民…  相似文献   

11.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大风、太平老人等,陕西三原人。清光绪29年(1903)举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学院,后赴日本留学。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任社长,嗣又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革命,持论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国民党元老,爱国诗人。陕西三原人。是中国近代书坛上的一颗巨星,精书法,尤擅行草,被誉为“当代草圣”。书法雄浑、冲淡、潇洒,进入了写意、抒情的高度艺术境界。创出“于体”流派书法。曾书早期同盟会员高又明(泾阳人)“自由之战经年,革命成功尚远;太平乐人间遍,呼唤中华运转”。还给画家叶访樵题写“读书开万卷,持斧冠三军”。  相似文献   

13.
于右任先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生于1879年(清光绪5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在台湾逝f迁,终年86岁。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大师和爱国诗人,他同时还是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早在辛亥革命前夕,他就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  相似文献   

14.
于右任     
《档案与史学》2011,(2):3-3
于右任(1879—1964),陕西泾阳人,生于三原。名伯循,以字行。光绪举人。因在诗稿中讽刺西太后遭清廷缉捕,一九0四年逃至上海。入震旦学院求学。一九0五年协助马相伯另办复旦公学。  相似文献   

15.
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陕西省榆林县人,生于1888年3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和中国新闻界新闻自由的倡导者。他与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被誉称为“陕西三杰”。1902年秋,张季鸾前往关学大师刘光(?)在礼泉县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学诹豕??)的亲自指点下,张季鸾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刘光(?)教学注重史地,使张季鸾打下了中国史地知识的根基,并使他在国学方面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为他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秋,张季鸾由陕西高等学堂派遣赴日本官费留学.由于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影响,他开始注重社会政治活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特创办反  相似文献   

16.
在70多年前的1926年,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曾是全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涨地区之一。1926年7月,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后期的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杨虎城、李虎臣等在共产党人的支持下,坚守西安城,抗击直系军阀镇嵩军司令刘镇华对西安的围困。当时爱国将领冯玉祥在苏联考察,中共北方局党的领导人李大钊邀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去苏联作冯玉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沈涛 《四川档案》2006,(6):18-20
在自贡市档案馆的众多珍贵档案中,有两张布告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朱德在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担任靖国第二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兼四川下南清乡司令部司令官时发布的。今天,我们阅读这两张布告,对于研究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期的思想,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吴宓( 1894~ 1978),字雨僧,又字雨生,陕西泾阳人, 1910年毕业于陕西三原宏道高等学堂预科.191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1917年赴美国留学,初入弗吉尼亚大学, 1918年转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师从美国新人文主义的代表白璧德教授.  相似文献   

19.
于右任于1879年4月11日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一户贫苦人家,乳名申娃,原名伯循,字诱人,一生办报、带兵、从政,所用化名、笔名、自号、外号等多达50有余. 于右任小时放过羊,割过草,在炮房做过炮,后来在他的写作中有“白首孤儿”、“做炮孤儿”的自称.1939年著写25岁前自传《牧羊儿》一文,以“牧羊儿”自称。1898年岁试第一,补廪膳生,文章受到当时的陕西学政名士叶尔恺的赞赏,被叶誉为“西北奇  相似文献   

20.
佚失20多年的“三绝碑”,又在张季鸾先生的故乡——陕西榆林重见天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1934年10月,张季鸾为纪念其父楚林公冥诞100周年、其母王氏忌辰30周年,全家专程自天津回籍谒墓、立碑。该碑墓表由资产阶级革命家、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撰文并篆额,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挥毫,苏州集宝斋石刻坊著名工匠精刻而成。榆林各界皆认为难得,因此轰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