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真理的过程。而认识和发现的基础是实践。当然,这里所说的“实践”主要是指在教学中设计某种“环境”,给学生创造某种“条件”或“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动脑去“实践”,去“探索”,去“尝试”,使他们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教学实验表明,引用发现法教学对几何入门是有益的。 1.经验与发现经验是学习新知识和发现新知识的源泉。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发现几何和现实的联系,认识几何学是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几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能让学生实现自我进步,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要引领学生按步骤去探究,要注重物理规律发现或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物理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教学中,实验的重要作用常常被忽视。在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围绕实验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掌握概念,正确理解物理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概念。以实验为中心进行物理教学,就是把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联系起来,边实验边观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去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经过抽象形成概念。例如,学习“液化压强”一节中“液体的内部也存在着压强”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概…  相似文献   

4.
1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然而从新课程的视角来审视目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诸多不足。其中,忽视概念的构建过程,忽视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能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极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这种被称为“发现法”的概念中还指出:“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在形成概念以及使用语言符号前必须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语文、数学等教学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展开了有关探索研究和应用,富有成效。在音乐教学中,能否也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音乐,理解音乐,通过亲自去探…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这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教会他们从物理对象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结论。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指导他们对物理问题进行过程的研究,通过分析实践与应用,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建立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与再现的教学指导。一、教学信息反馈,凸显物理过程教学的重要现在,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听老师分析解题时明明白白,但自己面对问题时就束手无策。”这就说明了学生虽然学习了物理…  相似文献   

7.
建构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教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概念界定中学物理探究性学习 ,主要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用科学探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这里 ,学生的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班级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 ,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 .而教师的主要角色则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 ,发现、提出问题 ,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 ,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 ,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目标定位(1 )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即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尝试解答 ,检验结论 ,交流思想的能力 .(2 )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 ,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倾向 .(3 )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 ,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 ,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4 )充...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对问题的物理情景建立、理解有关。很多难题“难”就难在物理情景不清,因此无法运用物理规律解题。对教学中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好,也与教师没有设立合适的物理情景进行教学有关。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物理问题都是通过某种物理情景呈现的,这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有形客体或理想模型密不可分的。从因果关系看,“景”是通过“物”呈现出来的,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触景生情”,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产生物理情景,反之,物理情景寓于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中。从心…  相似文献   

9.
王治国 《教学月刊》2022,(Z2):93-96
高一新生总是习惯于用初中物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经验对运动进行描述,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教师应加强学情分析,利用学生前概念与新知识的交互作用,深入分析其学习的起点和潜在状态,找准最近发展区,从其认知能力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强化物理知识与实践情境的关联,丰富学生在概念学习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使其形成正确的“时空观”“矢量观”“实验观”和“运动观”。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把这些概念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数学作为一门对逻辑思维、抽象思考及复杂演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从数学现象出发,逐步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探寻真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与思考,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性地学习.然而,复杂的数学问题不仅要依靠学生的理解,还要教师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物理规律,发展能力,逐步认识客观物理世界的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说,要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应当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初中物理新教材(沪科版)正是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改变了以往“叙述式”的方式,用“读读议议”、“读读想想”、“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地去读、想、议、做,而后得出结论。教者应抓住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相似文献   

12.
所谓学法:顾名思义是指学习的方法,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一、指导学生学会在操作中发现规律。规律往往需要多次实验而发现的.进而去证明其科学性.而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发现问题提出假想在科学研究汇总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科学家所走过的路.学会发现问题的门路,使他们经历由操作、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可以设计如下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3.
发现学习不直接呈现学习结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实验、探索、思考,己去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及规律”,即结论或结果。它强调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课改的深入,其优越性与重要性已为广大教师认同,并广泛运用。但因对发现学习缺乏足够认识,教学中常出现以下误区,需要我们转变认识,正确实践。误区一:以“部分”代“全体”教学中常可看到这一情形: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随后交流中,一旦学生答对教师所需结果,教师就问:“同意他们组的发现吗?”学生则一致回答“同意”,随…  相似文献   

14.
把概念规律告诉学生再反复练习让学生记住的做法比较低效,学生没有经历概念规律构建的过程,一旦在题目中遇到新的情境,就容易犯错。以“内能”新授课为例,谈新中考下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与设计,从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实验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对物理概念规律剖析的逻辑性和严谨性、评价习题的有效性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期为教师帮助学生突破概念规律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颖 《成才之路》2010,(6):35-36
所谓“发现学习”。就是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是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新课程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性和创造性的理念是相吻合的。因此,对“发现学习”的学习和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仍不强,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推导、理解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这些重难点,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电工技术》课学习过程中,不少同学对其中物理概念和定律感到难于理解,不易掌握。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物理概念和定律都带有“三”字,或者与“三”字有联系,于是我们把这些具有“三”了规律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放在一起,总结为电工技术中的“三字经”,教给学生,让他们去学习、去理解、去比较,这样同学们对课程产生了兴趣。下面就是我们总结的部分电工技术的“三字经”。1、在电路的分析计算中有很多物理量,但基本物理量有“三”个,即电流、电压、电功率,且其单位的数量级也是10的“三”次方的关系。2、电路(磁路)欧姆…  相似文献   

18.
生物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尽可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去思考。 1.利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矛盾”,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及时地把握学生并加以引导,就很容易激发学生发现知识中存在的新问题。比如,在“减数分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发挥主导作用 ,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讲解 ,去操作 ,去质疑 ,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新知 ,让学生自己发现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 ,创设条件 ,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既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意识1.创设情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去。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通过创设情景,使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生动呈现,激发学生的“钻”劲,在“钻”的过程中广泛讨论,释疑解难,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摩擦力》教学中,教师拿一根光滑的金属棒,让班上公认的“大力士”和“小力士”各执一端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