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理是有价值的。真理的价值性在于真理具有认识功能、实践功能和社会功能 ,它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成功地变革社会。“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 ,它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2.
<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不仅是一种科学认识,而且具有伟大的价值,是从理论上沟通人类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探讨真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真理的本质、意义以及人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仅就讲授“真理”一章可能遇到的和应当强调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在分节讲授之前最好安排一个简短的前言,从总体上概述一下有关真理的问题,可着重说明: 1.真理问题的重要性。指出真理问题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说明它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把真理问题单独提出来同“实践和认识”并列成章就是为了突出它的地位。 2.真理论的基本问题和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的基本观点。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在  相似文献   

4.
价值与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价值与主体——客体、价值与实践——认识、价值与真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价值与认识的关系,试图说明价值是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文章认为,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是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对于价值的追求是人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一般目的和最终动因。价直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事实认识而获得的,是较之事实认识更深入、更重要的认识层次。真理都是有价值的,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因而,实践检验也就包括认识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两个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真理和错误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认识的任务,就是探寻真理、避免错误,更好地改造世界。近一年来,我国报刊上开展的关于真理和错误的问题的讨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次争论是由如何正确地评价科学史上的燃素说引起的。本文也准备从这个问题说起,试图通过对人类认识燃烧现象的一段历史的分析,考察真理和错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逻辑证明作为人类的思维形式,是人们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手段,也是人们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它有探索真理、论证认识、检验认识和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活动,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没有价值意识,人类就不会给自己提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务。因此,人们历来注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效果。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的价值性原理和“有用就是真理”这一实用主义命题的区别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探索真理的工具。它虽然是认识主体的主观手段,但不是主观随意自生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自己的行动方式或思维程序,采取特定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活动之一,是人们探索和掌握真理的基本途径。法国学者菜辛说:“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我们有幸从事马列主义真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决不可满足干对马列主义真理的“占有”,要运用这个真理,在亲身参加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去追求真理,为发展马列主义作出贡献。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注意开展经常性的富有成果的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0.
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在于不断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改造世界,使世界满足人的需要,实现客观事物对人的价值。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就在解决主体认识客体的问题。但是由于思维方式或者出发角度的原因,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直到马克思提出实践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时,才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最终的解决。而为了实现这一认识的任务和目的,就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认识的主体性,并考虑到实践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道德认识、道德真理问题在广义上虽然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但是它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它必然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个问题:一是伦理学研究道德真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二是道德认识和道德真理之特殊性;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真理性分析。 一 道德行为总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愿自觉的行为。所以,一种道德要被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行为实践,就必须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情感。那么,主体道德意识和情感是依据什么来建立的呢?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真理性认识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客体的感性掌握进而上升到对客体的理性掌握,再通过实践检验这种理论的能动的辩证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认识主体在该认识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获取科学真理的精神手段,是人们在真理性认识活动中为达到获取真理的认识任务而采取的措施、步骤、程序、计划、方案等等的总和.真理性认识方法是人类科学认识的结晶,是主体的真理性认识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为人们的真理性认识指明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申正秋 《现代语文》2009,(11):120-121
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特别是在中学作文课堂教学中,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它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在人们的认识实践活动中,兴趣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为“真理是有用的”这一命题是科学的,而“真理并非都是有用的”结论却难以成立。真理之所以是有用的,是因为它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里的正确反映。这种“正确反映”决定了真理能够使人识破谬误,摆脱错误的束缚,排除不正确认识的干扰,指导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盲目蛮干,少走或者不走弯路,少碰或者不碰钉子。人们的活动,从总体上来说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这两件事的顺利进行无一能够离开真理性的认识。我们说“真理是有用的”,说到底就是指真理具有帮助人们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的功能,舍此,人们就无法完成这一“飞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系统结构这个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发表了一些很有启发的看法。我认为现有哲学教科书,把认识论归结为一个认识过程的规律是不完整的。其理论系统的基本结构,应与辩证法理论系统结构一致,应由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实践与认识、思维的作用与认识过程的实现、真理与谬误等四个基本层次的规律所构成。人类认识史表明,人类认识活动是由多种元素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存在着多层次的矛盾运动规律。从认识论的产生来看,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就不能有反映;没有反映者,也不会产生主观映象,也无所谓认识的出现。被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改造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特定部分,就是人们通称的认识客体。也就是说,认识客体并不  相似文献   

16.
谬误问题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关于谬误的理论和关于真理的理论一样,都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过程中,谬误产生有其必然性。因为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要受到当时历史条件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对现实的认识也就带有局限性。但是,谬误不是真理的绝对对立,恩格斯指出:“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人们在论述这条基本原理的时候,经常强调的是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也就是说,实践是在一定的目的、计划指导下的社会的物质活动,是人使用物质的手段,作用于物质的对象,获得物质的成果。这样,  相似文献   

18.
人为什么会犯认识上的错误?这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正确的认识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错误的认识使人们陷于失败的烦恼。然而错误却常常象影子一样与真理相伴。因此人们为了获得真理而研究错误,正如黑格尔所说:“扬弃了错误或异在,本身即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理论认识是实践的前导,因而深入地探讨一下人们的认识发生失误的内在原因,以求找到避免和克服错误的途径,对于我们今天卓有成效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不是真理?近来哲学界正在讨论。我认为正确的感性认识固然是人们探求真理的一个起点、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其本身还不是真理,只有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才是真理。1 什么样的认识才属于真理?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认为,认识活动起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活动,就  相似文献   

20.
正确的感性认识,即感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一种认识。无论从逻辑推演、实践验证,还是从真理性的认识构成上讲,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感性认识真理对人们进行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远比理性认识真理所起的指导作用小,但它毕竟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