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转变观念,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读书时间和机会,逐渐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做好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文章的情趣。通过朗读,培育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领悟语言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读书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做最基本指导,引领学生入境入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读书,来进一步深化情感。1.动情朗读。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既能训练标准语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强化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让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呢?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训练,是眼、口、耳、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由此可见,加强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马丽 《文学教育(上)》2010,(22):114-114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教学永远都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  相似文献   

6.
丁灿 《快乐阅读》2011,(7):82-83
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阅读时喜欢东张西望,不能入情入境。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切实地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以及平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胡平 《成才之路》2012,(2):73-73
正朗读是一种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情的读书方法,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标准》中也对朗读做了明确的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  相似文献   

9.
聂芸 《考试周刊》2009,(37):74-76
要完成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朗读指导。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是对读书要求和读书意义的精辟阐述。前人有经验借鉴:“讲之功一二,练之功八九。”这充分体现了讲与练(其中包括朗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读,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离不开自读、朗读、课外读这三种形式。 一、培养能力,指导自读 真正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心智的投入。这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活动,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读书方法有很多种,最重耍的是教师要做最基本指导,引领学生入境人情地、逐渐深入地读书,通过读书,来进一步深化情感. 1.动情朗读.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既能训练标准语音、积累词汇,又能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一、多种方法,激发默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三年级学生学习默读正处于起步阶段,激发学生对默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默读能力的第一步。1.观看录像,引发学生对默读的好奇。三年级的学生容易疲劳,语文课上朗读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口千舌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资料:夜深人静的时候,其他人已经休息了,文学家鲁迅一个人在家中看书:初中、高中的大孩子在寂静的教室里自习;许多人在图书馆安安静静地读书,互不干扰……看完录像,学生会惊讶地发现,录像里的入读书都没有发出声音。教师再告诉学生,“不出声的读书”是最常用、最实惠的读书方法,它的名字叫默读。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朗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但是面对中学生朗读万马齐喑的境况,我们要改变学生们久已不读书的积习,我们还是需要采取一些方式方法使之开口诵读。  相似文献   

14.
重视英语朗读 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材料念出来,是读书的一种形式,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语言学习是识字、读书、写文章的过程,识字是朗读的基础,而朗读又是进一步提高说和写质量的基础。语言可用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在声音的配合下,通过跟、口、耳同时并用,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字、词、句的结构,还可以举一反三,扩大知识视野,强化语感,领悟真谛,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声情并茂,规范标准的朗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通过标准化的朗读训练,打好语音基础,会使学生一辈子受用无穷。可见英语教学中朗读教学在初级阶段举足轻重,适时、恰当的运用朗读教学技巧,对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是极有帮助的。教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主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培养语感、使用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低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加强朗读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6.
朗读,既是我们读书治学的法宝,也是当代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就对朗读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书声琅琅”正在或已经变成一个徒具空壳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文章,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就是要以读为本。教师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创设读书情境,保证读书时间,在读中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刘晓燕 《中国教师》2013,(Z1):74-74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教育泰斗的叶圣陶先生,更是非常重视朗读的作用,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情感,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能训练语音,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增强语感。在语文课堂上为了让"朗读"这一法宝发挥出它更大的魔力,以《鞋匠的儿子》为例创建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今几乎失传,更有甚者,认为朗读“出力不讨好”,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而殚精竭虑,实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一、为什么要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