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从高中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书籍、社会实践活动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学生有组织地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去研读和感知语文,通过调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掌握规律,从而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提升语文素养,增强研究意识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可  相似文献   

2.
杨明飞 《陕西教育》2008,(10):68-6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把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对于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切实完成大纲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谈文色变是当下大部分小学生共有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语文老师应在学生习作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积累生活——让他们有米可炊,同时带领学生广泛阅读书籍,积累丰富多彩的语言——让他们有米善炊。  相似文献   

4.
1强化语文知识学习,从生活中领悟语感 叶圣陶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就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时候,从具体的课文出发,把语言文字知识当作一种言语行为规范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直至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素,是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顾大花 《小学生》2013,(7):53-53
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变成纯粹的"教书"。只有把语文教学融人我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知识,掌握知识,活用知识,并在学习语文知识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人。一、用生活来教学,把语文知识生活化1.教学过程生活化就是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实践、感受、体验、理解。(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活动过程的素材应取自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如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内容时,除联  相似文献   

6.
正"大语文"教育观告诉我们:课外的阅读、写作、交谈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运用。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架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架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桥梁,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一、在课外阅读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指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灵活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使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中选取学习专题,以探索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工具性特征。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满足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且要满足职业实践活动的需要。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水平,密切联系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的优化,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一、厘清语文知识的应用要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不仅要满足与客户沟通、交流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与专业相关的文本阅读理解、文本书面表达的需要,其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专业知识书籍、报刊,一方面增长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素养,另一方面扩大专业知识视  相似文献   

9.
张晓琴 《考试周刊》2007,(35):45-46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来看,它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间合作指导,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果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看作学生学习最终登攀的高楼,那么,"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则是筑起这一高楼的最基础、最关键、最不可或缺的砖石。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无疑是积累语言的首要渠道。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程标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要求,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词语和简短句子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理解语文素养:"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积累并运用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着眼以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激发积累的兴趣,在掌握方法中体验积累的乐趣,在运用语言中领略积累的妙趣。最终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延展阅读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加强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发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的知识体系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并发展思维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感悟语文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说我们所接触的语文知识以及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倡导在作文指导中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获取间接经验,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15.
王红兰 《考试周刊》2007,(41):59-6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笔者从四个方面的"转变"来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教学,不能只重“知”的传授、“情意”的培养,更应重“行”的引导。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尽量使语文文本反映的生活走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学会运用这一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觉得可将文本反映的生活场景、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或是哲理感悟还原出来,展开种种活动,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单元练习的"语文与生活"讲究字词句段、听说读写训练的相互渗透,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巧妙融合。我们该如何扣住目标实施教学呢?本文就六年级上册练习二的"语文与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第一步:从生活中来"语文与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板块一,模仿"开心辞典"的答题方式,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从感性上认识同音词的辨析及使用。这是所有"语文与生活"第一板块的呈现方式,即在生活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就是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去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小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调查了解社会,深入研究,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一、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什么是探究?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内涵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学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膜,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传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生活的活水",让课堂的死水得到新的生活源泉。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活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和生活碰撞的火花,用开阔的视野观察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调动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