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为研究视角,从文化精英主义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三个阶段,对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进路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对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最为激进与严厉的一种。他们从文化艺术活动的本质规定性出发,对文化艺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严重异化现象进行了猛烈抨击,痛斥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商品化、齐一化和意识形态功能。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需要作辩证分析,既要认识其合理性,又要看到其缺陷,从而为我国在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其社会批判理论涉及到意识形态批判.工具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领域。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兴起之际,法兰克福学派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各种社会弊端的批判是相当独特且深刻的.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少走弯路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将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情况及其主要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 ,有其特指性和时代性。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是一个高度语境化命题 ,移用西方理论必须要经历本土化洗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话语的错位 ,反映在对西方批判理论的机械套用和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轻率判断。这是文化自觉与理论创新意识缺乏的表征  相似文献   

5.
文化批判理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成为"商业囚徒"的文化,它毁灭了文化应当具有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必定会导致形成兼具欺骗性和操纵性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大众文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而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显得过于高傲和偏激,它所倡导的"精英文化"早已陷入了艺术的空想和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完全忽略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民众带来的积极作用,用独断论眼光去审视大众文化.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思想存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但它有益于我们判明大众文化发展中可能暗含的种种弊端,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阿多诺的大众文化理论是文化理论批评中较具代表性的一种。他认为大众文化具有标准化、商品化、伪民主化等特征。阿多诺对于大众文化的批判深刻影响到其后的社会、文化批判,但他的大众文化理论也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最先把大众文化和高等文化同时纳入到现代文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奠定了基调.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对商品化、标准化、强制化的大众文化造成的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危机的回应,他提倡一种具有否定、批判和乌托邦功能的"反艺术",认为只有这样的艺术才能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暴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但同时也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缺陷.  相似文献   

8.
西方古代和我国古化“文化”的概念是在道德理性的孕育中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西方的“大众文化”是指文化工业,未必是一种文化。以西区国家为典型的西方市民社会相对进步的市民意识和法治意识、科学思想和现代科技知识信息技术的普及,是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话语语境。这与我国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所处的文化话语语境是完全不同的。我国文化批判话语中的“大众”有其传统的内涵,以“文化工业”来界定“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似乎更准确一些。社会转型时期,胡我国公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基础上,单由文化工业和资本支配操纵的大众传媒是很容易形成文化话语霸权的。我们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不是由西方理论本土化来的。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在当代文化领域已经从中心退居到边缘,其社会根源在于工业文明的异化造成的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张力。法兰克福学派是最早作出系统理论反应的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根源于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以其作为学派“批判理论”的策源地,以“否定的辩证法”作为学派的方法论,在现代工业文明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审美理论中艺术的本质、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的功用等范畴,对电影、流行音乐等文化工业作出批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多诺和本雅明,两人对于大众文化的分歧形成现代大众文化批评争论的焦点,与此同时,也孕育着当代文艺批评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
罗鑫 《湘南学院学报》2016,(4):42-45,52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当今显学,然而对待大众文化的态度却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对大众文化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而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则对大众文化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本文依据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理论,尤其是菲斯克对伯明翰文化研究的阐发,认为大众文化并非是大众盲目接受和消费统治阶层施予的文化工业产品所形成的,而是在对文化工业产品的消费过程中不断对统治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价值进行"抵抗"和消融所创造出来一种符合大众日常生活语境和自身利益需求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罗旭 《教师》2010,(22):121-122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容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羡学来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罗旭 《教师》2010,(19)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重要流派,其社会哲学的核心内客是"批判理论",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既是"批判理论"这一总体理论模式与思维模式的合理延伸,也是"批判理论"进入操作阶段之后一种更具体的实践形式.本文借助于否定的美学采批判大众的文化,主要论述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社会思潮,主要有解构学派、文化批评学派、激进民主派和批判解释学派四种理论类型。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一是肯定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理想价值,二是主张完全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马克思主义应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化或者说是后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大量涌入我国,由于我国缺乏系统的本土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一经接触到西方系统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就不加批判甄别地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拿来,移植到我国的民族教育之中。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几乎全是西方的或是西方式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只是在不加批评地接受与承袭西方的问题、理论与方法。要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必须让理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民族关系历史脉络之中,具有高度的本土契合性,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性转化,以便丰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并将其发展成自己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理论武器。他们以"异化"与"技术理性"为切入点,从意识形态领域、大众文化、技术理性等方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状态下的人类畸形的生存状况。但这种批判并不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下,而是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引申来的人本主义批判漩涡中,因此本质上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精神背道而驰。深刻理解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有助于我们辩证地把握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阿多诺的社会批判立场出发,阐述了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的特性以及对大众文化批判的意义。并结合他的文化批判理论指出我国当前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逐渐形成规模。马克斯·霍克海默(M.Max Horkheimer1895-1973)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反映了西方社会艺术作品的单一化、商品化和标准化,破坏了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性。从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出发,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蕴,对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名,它以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生态危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学批评话语的“语言学转向”和“文化哲学批判”的转向先使整个文学批评从过去对形而上学问题的追问进入到文本、叙事、结构、张力、语言批判层面,又从纯文泰、纯语言的解释转化为历史的、政治的和文化的批评话语,从而使文学理论和社会理论获得了全新的把握世界和自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在其创立学派之初,面对当时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考察了其历史上的多次转折,自觉地意识到了现实与历史提出的必然要求。 面对观念变革的动荡时期,如何从宏观上历史地把握西方及德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演变、如何解释六十年代西方批评理论大爆炸的态势,姚斯把他的目光投向著名理论家库恩的“科学革命”的思想,形成了他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历史发展的一系列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