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谭长清 《教师》2013,(7):30-30
前不久,因为辅导一位学生作文获奖了,这位学生的家长为了表示感谢,从农村里带了许多土鸡蛋送给我,几番推辞都没有成功后,我就收下了,因为我知道,有些礼品不能拒收。曾记得在湖南省衡东县白莲学校教书时,有个姓曾的学生,她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也许是因为这一根独苗吧,她的奶奶很是重视孙女的学习,尽管路途比较远,每周总是要到学校来问问孙女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孙女在美国的一所学校读书。她的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数学尤其优异。可是有一次却出了意外。那一天,孙女带回一封“密信”交给她爸爸。信是老师写的,附有一张成绩为“D”的数学试卷。信上说,由于孙女一向数学成绩优异,老师在试卷上给孙女加了几道题,说明做完规定试卷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加做这额  相似文献   

3.
《河南教育》2007,(2):52-53
我有一个小孙女,不言而喻我非常钟爱她.她喜欢画画.起初,一支普通圆珠笔对她来说也就足够了.可是她的妈妈发现她在这方面有特殊爱好之后,毫不犹豫就给她买回了彩色粉笔和彩色铅笔.  相似文献   

4.
我所工作的学校既不足重点,也不是热点,她在千千万万个小学中普通得无法再普通.我们的学生有一半来自城市,其中不乏"低保户"子女;另一半则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进城务工.在这样的学校当校长会面临师资、经费以及家长与学校关系等诸多困难,因而我能切身体会到教育需要坚守.  相似文献   

5.
融合教育是指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的方式,强调为残疾学生提供正常化的环境和相关特殊教育服务,使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获得正常化的经验,融入社会。融合教育不但要让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中学习,还要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随班  相似文献   

6.
上课铃刚刚响过,一位老者走进邵公庄小学。他找到教导主任,带着忧虑说:“我是前不久慕名转来的学生吕明慧的爷爷。我这孙女在原学校是大队委,平时很自信。自打进了这个学校她却变得自卑了。她说这个学校和别的学校上课不一样,她不会学习了。我想问问,哪儿不一样。这...  相似文献   

7.
孙女的爱     
周末一大早,老伴就赶到菜市场买了精肉、芹菜,回到家便忙着和面、剁馅、包饺子。我知道,她这是专门给上高中的孙女准备的。因为学校离家比较远,再加上学业紧张,孙女平时都住校,周末才能回家。所以,每到周末,老伴总是特意做些孙女爱吃的,让她解解馋。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一种是供普通地身体健康的学生就读的学校,另一种是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就读的学校。身体有残疾(比如有听障问题)的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与同学们无法沟通等。但随着各方面的发展,已经逐渐有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听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是一种进步,但近年来又出现"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君杰 《中学教育》2005,(10):61-61
我的小孙女在美国的一所学校读书。她的学习成绩一向优秀,数学尤其优异。可是有一次却出了意外。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14,(17):19-19
李开苹是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教26年来,她把心血和汗水都献给了所热爱的教育事业。1988年,李开苹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交通不便、条件极为艰苦的贫困山区小学——施甸县姚关镇陡坡小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当一位严师,是李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她深知要给学生“水”,自己要有取之不竭的“活水”。为此,参加工作多年后,她克服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选择接受云南师范大学4年的函授教育。对学生从严要求,也是李开苹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中,她循循善诱,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人手,摸索总结出一套培养班干部、学生自律的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她历年所任教的班级,都因班风学风好、课堂纪律好、课外纪律好为学校所公认。  相似文献   

11.
怎样搞好隔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孙女今年16岁了。在她2岁到6岁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她妈妈被选派去高校学习,于是,匆匆忙忙把5口人的“两个家”合并为“一个家”。我这个奶奶就成了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此期间,我既得到了和孙女朝夕相处的欢乐,积累了一些“隔代教育”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祖辈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有困惑、有挫折、有体验,也有收获。在此,我谈几点主要的体会。一、必须建立融洽的三代人关系。大家庭中最大的烦恼是如何化解小矛盾、小冲突,融洽三代人的关系。孙女知道爷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西单的一条胡同里,有一所普通中学——北京三十六中.在这所普通学校,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从早到晚活跃在课堂里、教研组,辛勤地工作着.她时而操着沙哑的嗓音循循善诱地在给学生讲课;时而和学生促膝谈心,面批作文;时而和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讨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时候,她还利用晚上的时间穿街走巷,配合班主任老师访问学生家长,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她就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杨瑷。  相似文献   

13.
王爱红 《班主任》2012,(5):54-54
正邻居老大妈是个机智、能干的老人,在儿子家里帮忙照应孙女。她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经常面不改色地与孙女斗智。一次,孙女作业做好了。她怕孙女写得不认真,就决定装样子检查一下。她故意一本正经地对孙女说:"你把本子拿给我看看作业做得怎么样。"并不知情的孙女  相似文献   

14.
杨丽娟 《今日教育》2009,(11):42-43
我班家长群中有个“麻烦”奶奶。之所以偷偷给了她这样一个称呼,那是因为她几乎每天送她的孙女雪儿来上学时,都要又寸我们叮嘱一大堆的“注意事项”。诸如“热了要帮我家孙女脱衣服”、“今天我孙女还没大便,记得要提醒她”、“她今天早晨胃口不太好,中午如果不想吃饭,你们也不要说她”……每天早晨来园接待时,我们总会被她喋喋不休的提醒弄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个普通老师(班主任),她的教育、教学是普通的,她的教科研也是普通的;但她是有梦想、有思想、教育智慧独特的普通老师.她对学生的引领:为学生点神灯;与同仁的协作:为同仁点绿灯;向校长的进谏:为校长亮黄灯;与家长的沟通:为家长点路灯;实现教学理想:她一路“闻红灯”……都体现了一个教师的正能量.她是一个智慧的点灯的人.  相似文献   

16.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这也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教育理念的体现。随班就读是特殊学生就近进入普通学校普通班级接受义务教育的一种安置形式,它是融合教育理念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最早提出是为了解决残疾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推行,已成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部2010年统计,全国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学生中随班就读和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就读的占比60%以上。当然,在随班就读推行过程中不可忽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适应发展问题,普通学校和教师的专业支持问题等。那么,在确保教育双向公平的前提下,随班就读的推行需要怎样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潘老师有着30多年教龄,培养出许许多多好学生,待自己有了孙 女之后,高兴极了。心想,教了一辈子书,尽为他人做嫁衣了,这回一 定要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小孙女身上。白天,潘老师一有空就把孙女抱在 怀里,哄她玩,逗她笑,教她看画板,给她讲故事。每天下班以后,接  相似文献   

18.
张颖,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大北曲小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她当过教师、教研员和校长。在近七年的校长生涯中,她所到的每一所学校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她既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又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她的办学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她的办学目标是:"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她始终以课程教学改革为重心,以此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她曾在一座偏远学校任职四年,使该校连续三年在城阳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中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9.
我小孙女所在的美国学校十分注重保护孩子的隐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她念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学校通知开家长会,我也想跟儿子去见识见识。儿子跟学校电话联系后,老师答复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10)
得知自己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的老师刘明华多少有点意外,尽管当时她投上申报表时,紧张的心情中还包含着一丝盼望,但这份荣誉的来临还是令她充满了意外与惊喜。她始终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名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的确,刘明华老师只是一名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沿着她的成长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爱课堂、爱学生的一线教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