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般史籍中,均把马可·波罗称为到达中国旅行的第一个西方人。然而,这是否是他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呢?他是否从未到过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更远的地方呢? 明年就将是马可·波罗说他从中国回到威尼斯的700周年纪念,他在书中说他是1295年从中国返回威尼斯的。然而,英国不列颠图书馆中国部主任弗朗西丝·伍德博土届时也将推出她的新著,她在这本书中认定,马可·波罗从未到过中国。  相似文献   

2.
离开圣马可广场,濛濛细雨:还在不停地下。我们打着伞,穿过弯弯曲曲的窄街水巷,去寻访马可·波罗的故居。 问了几家咖啡馆子手工艺品商店的店主,他们都知道马可·波罗,但说半天也说不清具体地址.因为威尼斯这座水城,没有宽阔的街道,更没有公共汽车,整个城市被160多条河流分割成一个个小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07,(11):64-65
马克波罗盘羊马可·波罗是古代意大利的旅行家,他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4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且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马可·波罗游记》。那么栖息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盘羊是怎样与马可·波罗联系在一起了呢?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堂七年级的历史课——《辽阔帝国的统治》。当介绍到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时,我告诉学生,马可·波罗17岁跟着父亲和叔叔来到了中国,在中国各地游历。在他回国后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马可·波罗游记》是引发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诱因,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我之所以花了不少时间介绍马可·波罗,本意是留下悬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马可·波罗这个名字吗?他可是个了不起的旅行家,远在七百多年以前,他就从意大利的威尼斯远道来到了中国,成为了当时沟通中国和欧洲的使者。他后来记述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游记》,也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小好奇)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至1292年随其父亲和叔父来到中国,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和器重,忽必烈特留马可·波罗为侍从,在中国各地为其探寻奇闻异事再回宫秉报。马  相似文献   

7.
万事无不可以人力为之者。15世纪,人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但还不知道它有多大、大海有多宽。25岁的哥伦布站在葡萄牙的海岸上想:只要这茫茫大海比马可·波罗跋涉过的陆地窄一些,我就有必要搞一艘船到那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大陆去发掘。通过阅读托勒密的《地理学》,他得知欧亚大陆占据了北半球的一半,从葡萄牙出发,横跨大西洋,必定能到达印度。皮埃尔·阿伊利的《世界形象图》告诉他,隔在印度和欧洲之间的大洋不算宽,顺风航行,要不了几天就能穿越。他激动地作了两千多个旁注。马可·波罗,他的意大利老乡,说中国、印度和日本遍地都是用香料,黄金…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著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结束中国之行,返回欧洲的700周年(1295—1995)纪念.但在此前不久,海外报章载文介绍说,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在她将于近期出版的专著中断言: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烟雾老师:哪位同学知道世界上什么地方总是烟雾缭绕?学生:我爸爸身旁。调座位明明:老师调换了亮亮的坐位,和我是同桌了。冬冬:老师为啥要调换他?明明:因为他总是抄同桌的作业。冬冬:那他现在抄你的作业吗?明明:不抄了。冬冬:为什么?明明:因为我也不会。·轻松一刻·看电视汤姆:爸爸,我想看电视。爸爸:今晚停电,孩子。汤姆:那我们就点着蜡烛看吧。准确时间父亲要动身去某地,让儿子到车站打听一下去该地火车的准确时间。儿子去了很久才回来说,火车已于上午十一点准时开车。父亲看了一下手表说:“现在已经十一点半啦,你怎么不先回来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化学教学如何才能体现新教材的这种理念,使学生乐学、学会、学有所得呢?综合各种方法,笔者认为可用四句话概括:兴趣中探究,体验中创新,探究后反思,反思中开放。一、兴趣中探究[案例1]讲《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时,教师以这样一个故事开头:“‘14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燃料不是木头,也不是干草,而是一种黑石头,……它们是从山上开采来的,可以燃烧,……居民把黑石头当木头烧。’马可·波罗所说的黑色石头是什么呢?是煤,”教师接着说:“在马可·波罗见到…  相似文献   

11.
有一本名叫《寰宇记》的书,详细地介绍(introduce)了一位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商人(merchant))从1271年开始,跋山涉水到中国旅行(travel)的事情。从此,人们都知道(know)了马可·波罗,是一位13世纪时就到过中国的大旅行家(greal traveler)而在我们今天中学的历史课本(historical book)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据说(It is said),他在中国呆了十几年,其间走了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12.
张堋 《初中生》2016,(26):48-49
“妈,能不能不要走,我在家很想你.” 我五岁那年,还不懂离婚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我妈在和我爸办了一个离婚手续后就走了,再也没有回这个家.那天,我是看着妈和爸一起出去的,但回来时,只有爸爸一个人.于是我跑过去问:“爸爸,妈怎么没和你一起回来?”爸爸沉下脸冲我吼:“一边儿去!小孩子问什么问,自己看电视去!”他的语气很凶,我就不敢多问什么了.我看着电视,心里却在想:爸妈一定是吵架了,爸心情才会这么糟糕,因为他平时不会对我这么凶.  相似文献   

13.
暑假的一天,陈明的父母到派出所报案,说儿子莫名其妙地在家里失踪了!陈明是某市小学二年级学生,长得聪明可爱。那天,他和父亲在家,父亲在午睡,陈明一个人在玩汽车模型,可是等父亲午睡起来以后,却发现儿子没在家。刚开始,父亲也没有在意,以为儿子可能是出去玩了。可是一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儿子还没回来!这下子,夫妻俩慌了神儿,赶紧到院子里去找,转了一圈,了无踪影。问院子里和儿子同龄的伙伴,大家都说没有看见。公安局到陈明的家里看了一下,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症状。看来,陈明的确是自己走出了家门。但是,他到底去哪里…  相似文献   

14.
父亲节     
乔治·亚当斯喝完咖啡站起身对妻子埃莉诺说:“我上班去了,6点左右回来。”“别忘了,12点20到1点博比班上有堂英语课,邀请父亲参加。”亚当斯愣了一下,看着妻子说:“什么?”  相似文献   

15.
冰棍和冰淇凌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当你吃到凉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淇凌时,你是否想过,世界上最早制作冰棍和冰淇凌的是哪个国家呢?我国是冰棍和冰淇凌的故乡。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淇凌的食品,叫做冰酪。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传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  相似文献   

16.
人们大多只知道古代来自欧洲的旅行家 ,例如马可·波罗或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等人 ,而对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国的旅行家比较陌生。其实 ,古代到中国来的阿拉伯旅行家很多 ,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游记 ,伊本·白图泰就是其中之一。伊本·白图泰 (IbnBattut ah ,1 30 4— 1 377年 )是摩洛哥丹吉尔人 ,全名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拉杜·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哲 ,以伊本·白图泰之名著称于世。他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他一生中曾三次外出旅行。 1 32 5年 ,当他 2 2岁时为了进行朝觐 ,开始了第一次旅行。从摩洛哥出发 ,经阿…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遗产     
在他15岁时,母亲成了父亲家族里的公敌。这源于一份遗产,是用父亲的命换来的。那年夏天,赶集回来的父亲,路过一座水库时发现一辆正在下沉的面包车,父亲想都没想就跳了下去,他救出车后排的一对母子后,又返回去救驾驶员,却再也没上来……办完丧事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叔叔搀扶着依然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奶奶来到他家。叔叔说了很多,意思只有一个:让那  相似文献   

18.
狱中诞生的世界名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因宣传革命思想,被沙俄当局逮捕,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他写出了杰出的长篇小说《怎么办》。●法国作家伏尔泰因诗作讽刺了王室,被关进巴士底监狱。在狱中他写出了自己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捷克斯洛伐克革命作家伏契克由于叛徒出卖,被德国法西斯逮捕入狱。在狱中,他忍着酷刑留下的伤痛,写下了名著《绞刑架下的报告》。●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国后,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他在热那亚的监狱中口述在东方的见闻,由别人代笔,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西…  相似文献   

19.
老编:你好,老编热线。轩萱:你好,老编。最近我家里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觉得自己很不开心,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老编:能和我具体说说吗?轩萱:我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认识一个叔叔,去年爸爸出差的时候,他还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吃饭、去游乐场玩,我当时只知道高兴,也没有想其它的,等爸爸回来的时候,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今年爸爸又出差了,他这次去了遥远的英国,没有想到,那位叔叔又出现了,每隔几天他会到家里来找妈妈,不来的时候也会给妈妈打电话。一次我们一起去吃饭,那个叔叔居然当着我的面,把手搭在妈妈的肩膀上!我当时装作没看到,可回到家以后…  相似文献   

20.
小糖10岁了。她的父母是探险家,去过很多地方。这一回,他们去了一个有名的沙漠。几个月后,母亲回来了,父亲却没有回来。纯真的小糖好奇地问母亲:“妈妈,爸爸呢?”母亲不说话,泪水迷糊了她的视线。她很和蔼地朝她笑了笑,说:“你的父亲遗失在沙漠中了!”小糖又问:“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母亲摇摇头,摸着她童稚的小脸,说:“不知道。”10岁的小糖继续追问道:“他不是和妈妈一起去的吗?”母亲故意装作困了,睡着了。但眼睛闭上的一瞬间,泪掉了下来。小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爸爸找回来。母亲再也没有去探险了,开始本本份份地工作和赚钱。“妈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