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唧唧复唧唧”教材说“唧唧”是“织布机声”,但照应下面“不闻机杼声”,总觉得不太妥当。《文苑英华》于此作“唧唧何力力”,有的注释作“唧唧”是“叹息声”,照应下面“唯闻女叹息”,似较“织布机声”的解释为好。但“唧唧”解作“叹息声”,初见于宋人戴侗的《六书故》,何所根据,他没有讲清楚,因而尚欠说服力。查  相似文献   

2.
3.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点一生读课文。一生评议:她读的很流畅,但前后语调一致,没有区分悲伤、忧愁和喜悦的感情。师:同学们读的很不错,评的也很不错。这堂课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练习。代父从军5———6辞官还乡3征途想家4———5屡建战功1———4一生上去连线,另一生上去作了修…  相似文献   

4.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第一板块】读一读,找回一点民歌的"味"。1.巧加"衬字"读民歌。我国民歌多有加衬字的习惯,比如:"一道道地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等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3.理解木兰形象。【教学创意】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二、朗读指导1.…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略)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相似文献   

8.
<正>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二.学习新知  相似文献   

9.
笔者依据孙绍振先生对《木兰诗》的精妙独到的分析设计本次教学,设想通过"写英勇却不写英雄如何英勇善战"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木兰的非英雄姿态,清楚地明白《木兰诗》为何称作经典。  相似文献   

10.
一、意图及切入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诗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立下战功却拒绝接受封赏,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我们已经疏通了《木兰诗》的字、词,串讲了诗句的大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先检查一下朗读作业完成情况。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教学设想(略) 师: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涌现许许多多的英雄,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其中不乏一些女英雄,她们保家为国,巾帼不让须眉,青史留名。同学们,谁能列举几位呢?  相似文献   

13.
【设计思想】优秀民歌《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描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这一生动形象和其高贵品质。全诗风格明朗生动.质朴刚健,堪称北方民歌中的杰出作品。新教材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把《木兰诗》编入了七年级下册。对于刚刚升入初中接触文言文还不多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欣赏诗歌”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设计说明]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深度感受木兰的女英雄形象.从诗歌创作倾向看,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爱、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这是木兰是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是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抓住了这个“女”字,也就抓住了文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兰诗》千古绝唱,拟声词遣用有方。唧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乡里农家,一片寂静,“唧唧”的虫鸣,声声入耳。就在这静谧的气氛中,木兰在织布机上,勤劳而作。忽然机停梭止,沉重的叹息一声接一声压倒了“唧唧”的虫鸣。原来是可汗点兵,而阿爷年迈,又无长子,难以应征。细品这里的“唧唧复唧唧”的虫鸣声,在达意传情上有奇妙的效应:一方面以动写静,渲染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诗歌的情节特征,让学生积极开展情景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北朝民歌《木兰诗》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从流传千古的故事中感受木兰传奇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论即教学理论,它是整个教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几年的教学和对我国现行不同版本教育学教材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感到现行教育学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有些内容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论证,尤其在反映教学实践,用科学理论影响教学实践,帮助和指导各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根据方面尚欠不足。下面就教学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它同其它科学关系,尤其是与心理学关系,传统教材反映不突出。关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众说不一。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如《教育研究》1985年第九期王策三同志的《简谈教学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字里行间透露着浓浓的亲情。浓浓的母女情;牺牲自己保全家庭的替父从军的决定;木兰归来时,调皮却又略带自豪的口气……这一切,无不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  相似文献   

20.
千古《木兰诗》,读之使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千百年来,它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它如此受人们青睐呢?仔细品读,不难发现,《木兰诗》中充满许多美的闪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