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一辈教师总喜欢回忆过去。最让他们怀恋的是过去的师生情 ,是学生对老师的那份尊重。一位离休多年的老教师拿着照片给我看 ,这是他与几位学生的合影 ,已经全是白发人了 ,分不出哪位是教师 ,哪位是学生。老教师说 ,这几位学生如今都在北京 ,有大学教授 ,也有中科院的研究员。他们结伴回故乡探家的时候 ,下火车后见到中国京剧院巡回演出的广告 ,立刻就到剧场去买票 ,他们都知道自己过去的班主任是个戏迷。他激动地说 ,这些学生当初随自己读书的时候 ,如果骑着自行车在路上遇见老师 ,距离20米就会跳下车子来 ,然后把车子立在路边 ,再鞠躬。…  相似文献   

2.
简简单单教语文 张菊荣 我们常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就是折腾得最最严重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3.
4.
5.
《中学语文》20106年第2期《立足阅读主体,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我与地坛)教学手记》是马玉平老师教学《我与地坛》的教学思考。其文第二点着重让学生体会生命价值在于生命过程的美好,于是举了园子里卑微的生命例子给作者的启迪:“‘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生命总是处于一种奋斗的过程。即使忙碌的间隙也没有丝毫留恋花枝、驻足香巢的余暇;‘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生命过程就是行动和思考交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幸读了陈庆宪老师执笔的《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和体验的过程》一文(见《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2上),主要讲述了临海市杨灵君老师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优质课评选,执教《平均分》一课的简要过程。就整节课而言,杨老师紧紧抓住“动手实践”,让学生经历了“感受‘平均分’“”体验‘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过程,新颖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其中的一个片段,我认为处理得不好,杨老师犯了一个知识性的错误。这是在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时,杨老师出示的一道练习题(:1)下图中苹果分成了4份,是不是平均分?怎样分才能使它…  相似文献   

7.
在有些同志忽视历史课的基本要求的情况下,林老师有主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确是难能可贵。林文认为历史教学三大任务中最基本的,就是正确、具体、生动地讲授历史知识。这是很正确的。可是另一方面,这篇文章读下来以后,也给了人们以两个总的感觉。第一个感觉是,似乎中学历史教学只要把历史知识讲清楚了,就万事大吉了,什么“阅读、提高、回答、启发和总结”等教学方法没有考虑的必要。只要“讲得头头是道、娓娓动听”就行了。这样一来,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林老师的原意可能是想纠正个别教师只在教法上翻花样,下功夫,而忽视历史知识本身的讲述,但那样论述,却使人产生了上述印象。就拿阅读来说,在适当的地方阅读一下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譬如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很多同学往  相似文献   

8.
老师,每天早晨迎接孩子入园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您能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还记得第一天送孩子入园时的情景吗?我女儿走到活动室时主动和我说:“妈妈再见!”您看到后,马上蹲下来抱住我女儿说:“啊,你真乖!来,让老师亲亲你。”随即在我女儿脸上亲了一下。女儿抬头看看我,虽然眼里的不安还没有完全消褪,但分明已经有了一分欣喜。刚刚入园的孩子多么希望老师能像妈妈一样对待他们啊。可是往后的几天,这样的情形在我送孩子的时候就再也见不到了。也许是因为哭闹的孩子太多,您应付不过来;也许是您已经亲过了其他表现好的孩子而我没有看到……甚至…  相似文献   

9.
姜有荣老师在《中学语文》(2002年10期上半月刊)上发表《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五处硬伤>一文,认为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10小题A选项中“被……所”犯了杂糅的语病,理由是此项推断把表示被动句的两种常见格式掺杂糅合在一起使用,造成了结构上的混乱。笔者对姜老师的看法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之友》杂志2008年第10期刊登了石培芳老师的《巧施“美人计”》一文,读后惊出一身冷汗。能看得出石老师工作务实、细致、灵活,但我认为“美人计”施不得。班内已形成了几个典型“双差生”,他们学习上不求进取,心思散落于学习之外,自我价值体现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出风头、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在《“举手”小议》(见《宁夏教育》2003年第1-2期合刊)中,就学生发言“举手好、还是不举手好”的问题做过初步的探讨。近日读了刘瑞清老师《有了答案你就喊》(见《宁夏教育》2004年第3期)一文后,我认为该文中提倡的不举手就抢答的做法值得商榷。在该文中,作者认为“先举手、后发言”的教学要求与课程改革理念相矛盾,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品质的培养,因而让学生们只要想好答案不用举手就抢答,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张扬个性。“不举手就抢答”的形式是否就有利无弊呢?让我们从A教师类似的教学片段说起。教学片段实录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吴辛君 《宁夏教育》2004,(7):116-117
笔者曾在《“举手”小议》(见《宁夏教育)2003年第1-2期合刊)中,就学生发言“举手好、还是不举手好”的问题做过初步的探讨。近日读了刘瑞清老师《有了答案你就喊》(见《宁夏教育)2004年第3期)一文后,我认为该文中提倡的不举手就抢答的做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看到了胡老师的《是"比喻"还是"对比"》这篇文章,我有不同看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我认为是比喻而非对比。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正如  相似文献   

14.
翟巧娥 《海外英语》2012,(7):122-124
怎么译:从"操控"到"投降"’是申连云老师对两种翻译策略的探讨,文中指出"操控"现象是翻译工作中严重存在的问题,译界工作中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忠实"也不过是"操控"的幌子。因此,放弃"操控",对他者"投降"才能使翻译更准确,更能为人类带来福祉。如今,"尊重差异、敬畏文明"日渐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基本伦理道义。与此同时,保持本族语的文化不受外来侵犯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必要对译者的主体性进行重新定位,对"操控"和"投降"两者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15.
《福建教育》1996年第五期刊登了刘老师的《课本剧不宜进课堂》,笔者读后不以为是,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斗胆抛出,请教于有关行家。什么是“课本剧”?即以课本知识、  相似文献   

16.
陈世荣老师在《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9期上发表了《小学教师不宜搞教科研》。陈世荣老师认为,“对于既有的先进科研成果还没有简便地‘拿来’为我所用,为什么一定要亲自‘赤膊上阵’去‘科研’一番呢?”对此,我有以下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张团国 《班主任》2006,(8):29-29
当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让人头疼的学生.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这些学生身上,有时不仅没什么效果,还被气得七窍生烟,时间长了甚至有可能积郁成疾.  相似文献   

18.
袁敏 《教育文汇》2013,(13):41-41
学校举办“六一”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是拔河比赛,要求每班选十名男生和五名女生组队。我在班里说了这件事,学生都很兴奋,没等我说完都抢着举手,包括几个小个儿。前排的男同学A又瘦又矮,学习不怎么上心,一听说拔河却来劲了,把手举得老高,怕我看不见又站起来举手:“选我!选我!”我望着A同学,笑眯眯地说:“你别举了,举到天花板上我都不会选你的。”我不是歧视他,  相似文献   

19.
读完《班主任之友》第10期中周玲老师的《谁扔的纸团》后,笔者心中满是对周老师的敬佩之情。周老师用她的宽容和独特的育人艺术让学生主动认识到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周老师在文章的结尾引用了赞可夫的一句话:“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老师。”多么警醒的话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在1991年第9期中发表朱秀明老师所写的《<少年中国说>注视质疑》一文中认为“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之句中乳虎之“乳”为生殖的意思,因而说乳虎为母虎,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朱老师认为《少年中国说》一文注释是根据现代汉语的意思而解释的,但朱老师忽视了“乳”字古代是多义字,不仅单指生殖而言,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