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创新思维、发展求异思维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喜欢学习。一、智慧启迪循循善诱要启迪并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创新思维、发展求异思维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从而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及终身教育的发展,“学会学习”已成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5.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最好突破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觉有疑问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怎么一回事,该怎么解决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我校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一、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1.批判性质疑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1.鼓励质疑,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和服务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进行批判性质疑必须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质疑,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存在着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教师如果能抓这些矛  相似文献   

8.
质疑解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多数学生不愿质疑,也不善质疑的现状,要分析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呼唤创新人才 ,国家在提倡创新教育。在目前依然深受高考指挥棒影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 ,教师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创新教育呢 ?笔者以一个亲身经历的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反思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不利因素 ,提出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去质疑、去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疑为线索,要热情地巧妙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每提出一个疑问都是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参与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求新求异,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一、激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起点,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老师置疑提问,并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同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学内容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对参考书质疑;让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相互质疑。在这里,教师的责任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鼓励并帮助学生完善大胆的想法,把奇特的幻想变为符合科学的思维和行为,将原始的猜测、假说进行理论和实验的验证等,使学生持续保…  相似文献   

13.
中数学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种,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学习数学,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疑问的解决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和新知识结构的建立.大胆地质疑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内部动力,是学生认知水平的体现.所以,课堂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点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如在教《用分解因式  相似文献   

14.
在探讨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方面,我有以下思考和尝试。一、鼓励质疑问难练就学生创新能力学贵有疑,这是常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通过质疑、探究,必定能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1、为学生质疑问难提供宽松环境。自由、宽松的外在环境对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很重要。学生的大胆设疑、质疑需要教师的鼓励。因为多数学生想质疑而疑虑重重,是既怕…  相似文献   

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经本人多年的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  相似文献   

16.
<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情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是自主探究的表现。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创设条件,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质疑,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思想品德学科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适应这种人才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环境。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并加强教学民主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途径。1.善于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好问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更谈不上创新性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创造。因此,课堂教学创设质疑问难情境,倡导教师善于问难,鼓励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探索,大胆发问,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创设质疑问题情境的导演,不要自己说了算,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9.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质疑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允许并鼓励学生产生好奇感,提出新问题,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的好奇心就会得到促进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设疑,还要让学生会问、会质疑,这样使学生读有所思、思中生疑、疑中求解,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极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注重教会学生的探究方法,鼓励学生的大胆质疑,努力创设学生探究的实践情境,从而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地探究,获得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