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他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并动员一批优秀教师和他一起教这个班。他告诉老师们:“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我们在教这个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想像不到的难题。教书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都在为改革旧教育,创立新教育而斗争。陶行知先生深知只有改革传统的旧教育,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新教育,才能达到“唤起人们自己解放自己”的教育目的。陶行知先生这种改革旧教育的主张贯穿在他的全部教育理论之中。本文仅对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所包含的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加以分析借鉴,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一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贯重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的…  相似文献   

3.
方仁工先生是著名特级教师,从教几十年来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各种语文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建树有影响的研究文章。近年来方仁工先生在自己从教的学校教高中作文训练课,受到了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欢迎。他所在的学校——上海市市北中学,专门成立了“方仁工作文教学传习所”,并聘请于漪、陶本一、陈思和、赵丽宏、巢宗祺五位专家、作家、教授任顾问。像这样专门为一个教师成立机构并聘请顾问共同传授、研究作文教学的,在全国尚属首家。为了介绍方仁工先生的作文教学成果,我们刊发一组“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攻克作文教学这一难题有所帮助,希望能对有志于研究作文教学并进行教学改革的朋友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方叶强 《贵州教育》2012,(22):36-38
在孩子的教育、教学上一味求“快”,容不得“慢”,恨不得立竿见影,是目前很多教师教学的一种“通病”。“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教育是一种互相巡视、发现的过程。”张文质先生的阐述,让我们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先生有许多常被人提及的教育名言,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等。这些当然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但是如果只知道这几句话,似乎很难明白,为什么先生被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对他伟大人格的传承,还可以找到很多大道至简、至为朴素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他在教育实践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科学、民主、创造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我们以陶行知教育理论为精髓,追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和谐育人目标;从“教学做合一”探求教学新方法,构建和谐的教学模式;立足“生活即教育”,“爱满天下”着力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都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理论,在整个论述中都阐述了其教育心理思想,他每一教育思想的提出都是有其心理学基础的。正如陶先生自己所说:“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各种学术之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心理学基础。一、“教学做合一”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顺应时代的要求,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革新了教育制度;他“删诗书、定孔乐、修春秋”,把“六经”作为教育的主要材料,革新了教学内容;首倡分科教学,主张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他在近五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性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和方法,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教育遗产。孔子的教育革新思想与他的进步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他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小孩子当中的一员”,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观察、研究,对儿童教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尤其是他的解放儿童创造力的观点,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早在20年代中期,陶行知先生就开始了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倡办“乡村幼稚园”,设立实验乡村师范学校,主张变“教授法”为教学法,迈出了改革中国旧的传统教育的第一步。在创办晓庄师范、儿童科学乐园和推行“小先生制”的实践中,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即“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给中国教育给我们的老师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其中影响我们教师最深的我觉得就是他的“爱满天下”的思想。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们应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陶行知先生,学习他的睿智,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像他一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教育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只有教学向学生生活回归,把学生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只有真正正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活力。为此,彭镇学校将《中学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确立为课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在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人说徐先生伤害了整个语文界,有的人说徐先生指出了中学语文的痛处;有的人读后义愤填膺,有的人则不忍释卷。这是好事。我们从这些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中,看到了老师们的教育理想,看到了语文教学未来的希望。批评家最好的批评就是他的文本。徐先生的文章白纸黑字俱在,批评者的观点如今也一并呈现,是耶非耶,都交与读者自己评判。不管怎样,批判是为了建设,我们关于“无效教学”一文的讨论,就是为了寻找一条“有效教学”的路。徐先生的文章虽冠以“批判”之名,其实他着墨最多的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具体建议。我们期待您的参与,一起走出路来。  相似文献   

13.
对于班主任的教育素质,存在着许多不正确的看法,这些错误观点直接影响到班主任的素质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班主任的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必须加以澄清的。一、教育影响的“教育力”问题什么样的教育素质具有真正的教育力,能够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每一个班主任都可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讨论。(一)什么样的权威是真正的教育权威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教育权威问题。他首先分析了“权威”与“强权”的区别,它们源自不同的权力基础,他认为有两种形式的权威,一是所谓“内…  相似文献   

14.
徐江先生的《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在本刊今年第9期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人说徐先生伤害了整个语文界,有的人说徐先生指出了中学语文的痛处;有的人读后义愤填膺,有的人则不忍释卷。这是好事。我们从这些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中,看到了老师们的教育理想,看到了语文教学未来的希望。批评家最好的批评就是他的文本。徐先生的文章白纸黑字俱在,批评者的观点如今也一并呈现,是耶非耶,都交与读者自己评判。不管怎样,批判是为了建设,我们关于“无效教学”一文的讨论,就是为了寻找一条“有效教学”的路。徐先生的文章虽冠以“批判”之名,其实他着墨最多的是关于“有效教学”的具体建议。我们期待您的参与,一起走出路来。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先生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作家,同时他作为教授、学者,其教学思想亦见解独到,蹊径独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独持异议”。林先生并没有专门的教学论著,他的许多先进的民主的教学思想散见于他的那些文质兼美的散文中,尤其是他的于家中教孩子读书写作的《课儿小记》,更较为集中地反映出他的语文教学思想。(以下引文不作注释的皆出于《课儿小记》)一、“要教如何读法,只好和他们读”“我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既然大家不知道,只好大家去找,这学问就来了。”林语堂先生很钟情牛津大学或我国古代书院那种师生…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深邃而又通俗易懂,对我国的语文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具有示范作用。叶老在他的许多文章和书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关于“教”的问题,在这方面,“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他的至理名言。《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革语文教学》中有一段精彩透辟的论述:“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  相似文献   

17.
对宝山教育产生采访冲动源于两个细节和一个疑问——杂志社首席编辑从宝山采访回来兴奋地告诉我们:“宝山有‘宝’”,追问究竟是些什么“宝”,他笑着回答:“不妨去‘探宝’,就会有答案的。”宝山,给我们出了个谜面。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的师德观丁敏陶行知先生是一位被誉为“当今圣人”的伟大人民教育家。他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道路,坚韧不拔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他的教育思想是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其中关于师德的论述更为系统、全面、深刻,至今对我们加强师德教育仍具有...  相似文献   

19.
张洁 《早期教育》2002,(10):37-3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没有“做”就没有“学”,也没有“教”。当前,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开放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