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书的故事》以书为线索,叙述了三十年代发生在年轻的公共汽车卖票工人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一件事。“书”是联系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纽带。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1.鲁迅先生托人代售书;2.卖票工人想买书;3.钱少买不起书;4.鲁迅先生慷慨赠书;5.读者“买书”给鲁迅先生的安慰和鼓舞。其中,第一、四  相似文献   

2.
鲁迅日记中,购书记录(书帐)是其重要的內容,鲁迅的书账是每日一记,年终总计。这些书账真实地记录了先生藏书、读书的情况。对当下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我们来说,了解鲁迅的读书生活无疑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萍  龙桂柳 《山东教育》2001,(1):117-117
鲁迅先生的日记,每到岁末,总附有一篇书账,详细记录下他当年所买书籍的种类、册数、费用,算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许多青年同志喜欢买书,而且买来之后大都要在上边签上自己的大名,或者盖上自己的印章,表明这书是“我”的。一位熟识的朋友,近两年来买书真不少,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几乎是有卖必买。这些书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书架上,共崭新程度和书店里的没有什么差别,要是去掉他的签名,卖原价是没问题的。朋友,这书真是你的吗?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可以称得起是一位“买书迷”了。孩提时,当大人给他的“压岁钱等等略有积蓄,于是开始买书,不再借抄了。”以后他去南京上学  相似文献   

5.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慵懒地洒在地上,我照常走上那条小道,贯穿我小学初中的生涯,记录下我的点点时光。走出弄堂,享受着红砖瓦带来的古朴与淡雅的美,我熟悉地拐进新华书店,翻阅新书、购买需要的文具。他共"买书四种四本、十元二角"。蓦然抬头,场景似乎就在眼前,他那消瘦冷峻的面容那样真实,那样接近。这是《鲁迅日记》中的记述,讲的是他一次光顾内山书店的场景,而内山书店在现四川北路2050号,也就是新华书店那一片,我的初中对面。似乎每一所学校对面都有家文具店、书店什么的,而新华书店更是因为这层渊源让我格外有兴趣进入,也因此吸引我读到了许多书。  相似文献   

6.
讲演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之一,与他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旧体诗、书信、日记一样,有着极为珍贵的价值。他的讲演和他笔下的文字一样,是历史暗夜里的星火,始终是要扼住一个罪恶时代的咽喉。《鲁迅的声音》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本鲁迅讲演全集,收入了所有能找到的讲演记录及回忆片断。  相似文献   

7.
爱读买书账     
我喜欢读名人的日记,尤其是文化名人的日记更是我所喜读的。这除了因为日记是私人记事性质的,比公开发表的文章更为真实,也更易寻出名人的生活轨迹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因为日记中所记的买书账。几年前我曾买过一套《鲁迅日记》,也是冲着日记中附有买书账而买下的,账中所记录的那些书籍,真是让我一饱眼福。比如壬子年(一九一二年)五月三十日的日记:“晚游琉璃厂,购《史略》一部两册,八角。李龙眠白描《九歌图》一帖十二枚,六角四分。罗两峰《鬼趣图》一部两册,两元五角六分。”六月九日记:“午后赴琉璃厂购《四印斋校刻词》三种一部四册,…  相似文献   

8.
家不可无书     
在电视里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上海市郊区青浦县一位老农,多年来坚持买书并大量订阅报刊,现在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竟达4000余元。这位老农家中的摆设十分简单,但每间住室里都在显著位置摆着书橱,书橱里《辞源》、《辞海》、《鲁迅全集》等书一应俱全。他的三个儿子,从小就在这种“书卷气”的氛围中长大,现都在  相似文献   

9.
诱惑     
向辉 《湖南教育》2006,(1):47-47
小时候与父亲上街,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拉扯着父亲的衣角进书店,一旦发现喜爱的书,便嚷着要买。 初中毕业读了师范,我有机会上了省城。世界广阔了,书的世界也更大了。那时候家中每月寄来的几十元钱,只留下二十元的生活费,余下的使用来买书。  相似文献   

10.
《书的故事》以“书”为线索,叙述了发生在年轻的卖票工人与鲁迅先生之间的一件事。 “书”是联系故事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纽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五部分。(1)鲁迅先生托人代售书;(2)卖票工人想买书;(3)钱少买不起书;(4)鲁迅先生慷慨赠书;(5)书带来的安慰和力量。其中,第一、四两部分以鲁迅先生为主,第二、三两部分着重写卖票工人,而第五部分,即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则写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很看重钱,他不怕人家说他爱钱,看看鲁迅的日,鲁迅日记写得很枯燥,没有抒情议论,从来不写今天晴空万里这些事,他日记里经常写的是钱,收多少钱、花多少钱,天天记账,一听说单位发工资了,赶快跑去领。这个鲁迅好像和我们在文章中看到的那个高大的鲁迅不完全一致,假如说哪个书商剥削了他的稿费,他马上跟人家打官司,剥削我的钱可不行。  相似文献   

12.
抄石碑的岁月 1912年,鲁迅抱着渎书做学问的目的,随着教育部的北迁来到北京。 北京的生活并不像鲁迅想象中的美好。在鲁迅最初到达北京的时候,他就在日记中记下:“上午十一时舟抵天津。下午三时半车发。途中迷望黄土,无可观览。”冷清的学术氛围和社会氛围让鲁迅感到沉闷。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13.
爱书的鲁迅     
雨兰 《山东教育》2013,(11):54-54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而从另一个角度说,鲁迅先生的一生也是买书、读书、爱书.与书为伴的一生。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同郁达夫的交往甚早。据《鲁迅日记》,一九二三年二月,郁达夫就在北京认识了鲁迅。同年秋,郁达夫到北京大学教书,又去砖塔胡同会见鲁迅先生。郁达夫在一九三八年作的《回忆鲁迅》中,记述了他第一次会见鲁迅以及尔后与鲁迅交友的种种情景。鲁迅在《伪自由书·前记》里也约略提到他与郁达夫的友好往来。一九二七  相似文献   

15.
年近40的范金豹是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最近10年,他写下了一篇又一篇与“书”相关的故事——买书:每年至少有2000来元用于“淘书”;读书:拿  相似文献   

16.
六、战时公务员生活的恶化、再恶化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少将组长的唐纵在其1943年1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近来罗家湾盗窃甚盛,有一军令兵盗一裤为督察所缉,泣日,来局工作八年,每月月薪仅十三元,家有老母,病不能医,故出此下策,良非得已,夜乘卫兵监视之疏忽,贻信而遁。书日.穷困出此下策,无以对国家,自杀以谢老板。闻之不胜凄然。”(唐纵日记,1943年1月17日。罗家湾为军统办公地点)  相似文献   

17.
上个星期天,叮叮和当当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书。可是最后两人都空手而归,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叮叮想买一本《儿童故事》书,但是他带的钱不够,少了2.1元。当当也想买一本《儿童故事》书,可是他带的钱也不够,少了1.9元。如果他们俩合起来买一本书,钱还是不够,  相似文献   

18.
诱惑     
小时候与父亲上街,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拉扯着父亲的衣角进书店,一旦发现喜爱的书,便嚷着要买。初中毕业读了师范,我有机会上了省城。世界广阔了,书的世界也更大了。那时候家中每月寄来的几十元钱,只留下二十元的生活费,余下的便用来买书。  相似文献   

19.
巴金爱书     
巴金爱书,是出了名的。在他的家里,无论是卧室、客厅、厕所还是阳台,都装着书。解放前期,巴金一家生活拮据,但他省吃俭用还是要买书。一天,妻子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但巴金仍然坚持:“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不吃饭也要买书的巴金,读书的方法也很奇特,因为他能在没有书的情况下读书。巴金住院的时候,每天午睡和量体温的间歇,都会坐在小沙发上。虽然人在休息,但是脑子却不想休息,所以他就在脑海中回忆自己读过的书。眼前虽无书本,读起来却同样美妙。  相似文献   

20.
陈克锋 《青少年日记》2009,(7):136-136,F0003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王永亮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记录青春旅程,描述感想,无心插柳,柳却成行。王永亮博士当初以此形式记录与抒怀,并没有刻意将其所作归纳到诗体日记上,也许,正是这种不受约束的写作,使他的诗体日记呈现出流畅、真情、深刻等特色,无意中成就了他的日记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