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有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孤僻,平时不爱说话和表露自己,总 喜欢一个人单独待着。这样的孩子往往不合群,不愿与同伴接触和交往,这种不爱交往的个 性,一经形成,将会阻碍他今后的成长,影响其事业的成功。所以,我们在强调培养孩子的 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帮助他们积极地与同伴交往,在交 往中健康成长。  首先,针对孩子内向性格形成原因,创造条件支持鼓励他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调查 了解发现,孩子内向的性格与婴儿期教育、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有的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 ,孩子…  相似文献   

2.
信任的力量     
陈某,女,12岁。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多疑、好自言自语。不愿和同学交朋友,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事向老师撒谎。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即使被老师点到也因紧张而回答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她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任教的二(1)班有个学生小A。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虽然他是男孩.但是很腼腆,非常害羞.平常喜欢孤单一个人玩,很不愿意同别人打交道.下课了,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里,也不跟别人聊天;上课了,也从没看见他大胆举手。不管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复杂还是简单,也不管他会回答还是不会回答.他总  相似文献   

4.
人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一些性格内向的儿童,往往伴有孤僻行为,难于与人交往,这会影响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的形成。所以,家长应掌握性格内向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逐步改掉行为的孤僻性。一、深厚的亲情感是消除儿童孤僻行为的起点。孩子一出生,联系最多、关系最亲密的是母亲。母亲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本能地感到一种亲情的母爱,这种爱使孩子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依恋感。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早期不能对某个亲近的人形成依恋,就会影响他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变得孤僻、离群,不愿与人交往。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应给予婴儿以足够的  相似文献   

5.
王志 《宁夏教育》2007,(10):77-77
检查自己干涉的初衷。在你出手干涉孩子与他的朋友交往之前,先问问自己不喜欢那个孩子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孩子真的给你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是他喜欢冷嘲热讽,还是他喜欢玩危险的游戏?不管你因为什么干涉孩子的交往圈子,你毫无道理的横加干涉只会让他在与人相处时变得不自在,因为他对你限制她的理由并不是心服口服。你的偏见还会导致孩子在今后的社交生活中不知所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林彪天生就性格孤僻,平时不与任何人交往,更不到别人家里去串门。延安时期,他的妻子叶群生下孩子后没有奶水.就让林彪弄点奶粉来喂孩子.林彪却回答说:“延安这么困难.怎么弄呀?”气得叶群说他“呆”.还挖苦林彪说:“比你官小的都能弄到.为什么你不能?”林彪回答:“人和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一、关爱学生,鼓励自信 其实,每个人都像天上的星星,在不同的轨迹上发着光、放着热,孩子也是一样,再差的孩子,身上也会有优点。所以,教师不应该歧视后进生。在课堂上,应该多关注、多鼓励他们,让他们找到自尊自信,健康成长。如我班学生陶某,学习成绩很差,经常不写作业,有时还逃课,我从来不歧视他,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即使他答得不太好,我也总是鼓励他。渐渐地,他变得爱回答问题了,也不逃课了。  相似文献   

8.
就是不答话     
正有些孩子特别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甚至别人问起来也不回答,这让家长觉得特别没面子,也让别人觉得孩子没礼貌。遇到这种情况,爸妈该怎么办呢?洋洋今年两岁多,长的得可爱,就是有一个让人头疼的毛病—每次带他出去的时候,尽管妈妈会嘱咐他见到人要打招呼,别人问什么要礼貌回答,洋洋也会点头答应,可是到了真的出门碰到人时,洋洋经常既不打  相似文献   

9.
情况分析 大二班来了一位名叫小宇的男孩。他性格非常孤僻、懦弱,整天沉默无语。如果非要他与人接触,他就显得惶惶不安。上课请他回答问题,他一动不动,毫无反应地坐在那里,有时甚至会一声不响地蹲在课桌下或躲进卫生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他的爱好就是喜欢独自同一堆不说话的玩具做伴。 通过与小宇母亲交谈,我了解到,小宇两岁前也是一个活泼、爱说、好动的孩子。那么,孩子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让孩子学会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细观察周围,你会发现一些性情较为孤僻,见到陌生人就害羞,到了不熟悉的环境就感到不安,很难与小朋友们相处和玩耍的孩子。这些孩子是缺乏交往能力的。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一项统计表明,100年前,286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有2/3是与人交流合作完成的,而在近25年的获奖者中,竟有80%是合作获奖的。由此可见,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让孩子学会交往,需要我们多方面的努力。一是帮孩子打好交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幸运卡片     
薛峰 《教师博览》2008,(2):44-44
他是一个十分悲观孤僻的孩子,不与人说话,上课不回答问题。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每天只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发呆。其实他也曾有过快乐的童年,但一切都在8岁那年结束了,爸爸因商业诈骗锒铛入狱,妈妈离家出走,他被爷爷领回乡下,天空突然就变得灰暗了,心情一落千丈。在村里上完小学,他被送到镇上的初中。吃住都在学校。  相似文献   

12.
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大人的喜爱,而且也容易适魔新的环境。然而,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缺少同龄伙伴,接触面较窄而产生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作为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相似文献   

13.
从很多方面了解到你们对于孩子与异性交往的担心,由此引起的与孩子的冲突,以及为此感到的烦恼。先让我们来看看异性交往在青春期孩子成长中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将来孩子不可能生活在只有同性的环境中,我们也不希望他是一个不会人际交流的人。同时我们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天生什么都会,与异性相处,也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锻炼的过程,有时甚至是挫折和不幸遭遇的磨炼。男女同学之间交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是在智力方面。男女生的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提出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需要,对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孩子就已表现出交往能力的差异。《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际工作中,班里经常会有几个同伴交往存在问题的幼儿。他们往往参与活动不积极,甚至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杨杨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二、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案例描述镜头一:新小班开学第一天,他哭得撕心裂  相似文献   

15.
问题案例 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有时走路、吃饭也会痴痴地思考问题,其他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他在这个方面的表现聪明过人。但是,这位学生却十分胆小、拘谨、自暴自弃,除了做数学题外,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管。由于长相较差,经常遭到其他同学的奚落。为此,他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经常照镜子,希望有朝一日能“脱胎换骨”。他不愿与人交往,见人脸红,害怕被人注意,完全失却了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天性。我感到这位学生有心理问题,十分焦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5岁的棋棋越来越令父母担忧了,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一有客人来访,马上躲进自己的房间。即使在幼儿园里,棋棋也是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老师让他去做游戏,他也不肯动一动。像棋棋这样的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退缩行为,多发生在5 ̄7岁的孩子身上。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社交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逃避。他们像棋棋那样,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尤其怕见陌生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父母等熟悉的人在一起时,还是能高高兴兴地谈笑与玩耍的。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正常的孩子如果突然到了一…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学生:沉默、孤僻,碰到困难总是犹豫不决,上课往往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胆子很小,做事情畏畏缩缩.找寻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心.如何教育和引导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这是学校和家庭共同面对的一个教育难题.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请求老师多对孩子进行提问,似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在于老师多提几个问题、多给孩子几次表现的机会.  相似文献   

18.
蔡武 《成才之路》2011,(13):20-20
当前农村中学生存在心理偏差的现象日益严重。这部分学生性格孤僻、心胸狭隘、耐挫能力差、过度焦虑、心理脆弱、不愿也不善与人交往、甚至敌视他人(包括老师和家长)、具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经常不上学或离家出走。严重者,无助绝望,抑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是更加的丰富多彩,可是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孩子说:"我不会。"那究竟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太难了孩子真的不会还是害羞不愿意回答?不管孩子任何情况下说出的"我不会",作为老师都应该正确解读孩子的真正表达的意思,然后给予正确面对。  相似文献   

20.
几星期以来,我一直注意到班里有名特殊的孩子。他个子挺高,但胆子很小,说话怯怯的,走路也低着点头,总爱独坐一隅,看起来很孤僻。课堂上他易走神,喜欢做小动作,有几次提问他,他竟不知道我说什么。提示他,他回答缓慢,声音极小,远不像一个男孩子应有的表现。看到他这种表现,我既心急又心疼,敏感的意识到这孩子肯定内心有问题。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乐陶陶、活蹦乱跳、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是什么导致这孩子如此孤僻呢?我决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