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六年制第五册第8课【简笔画设计】【应用说明】一、应用原因帮助学生掌握年轮的初步知识。二、应用过程1.教学第2~5自然段时,老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老槐树的话里,你知道什么是年轮吗你知道树木是怎样靠年轮来记录年龄的吗让学生默读课文,把书中写年轮的句子和树木如何记录年龄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教师这时在黑板上画出树干的横截面,让学生来画年轮。指导学生从树干中心画起,长一岁,画一圈,再长一岁,就在原来的圈外再画一个圈……这样,什么是年轮,年轮是怎样记录年龄的,从师生同画的过程中,就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片段】师:坐在小艇里领略威尼斯特有的风光,既舒适又充满了情趣,这些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请读读作者是怎样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的,用横线画出  相似文献   

3.
理解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准确地理解句中字词的含义,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爬天都峰》 (小学语文第五册 ),可以抓住“爬”和“也”二字,串联全篇,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抓“爬”字,理解作者描述的特定对象。天都峰是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的一座奇峰。作者在标题中为什么用“爬”字,而不用“游”字或“登”字呢 ?这取决于所描述的特定对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紧扣“爬”字,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是攀登的特定对象是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陡──高,从峰脚下抬头望,峰顶耸入云天,“在云彩上面哩”;陡,石…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师:上课了,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只有英子不大愿意上台。请同学们轻声读2、3自然段,找出英子不大愿意上台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然后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次,在动词的下面画个小三角。  相似文献   

5.
爬山虎的脚     
六年制第七册第25课【简笔画设计】【应用说明】一、应用原因学生对爬山虎缺乏认识,对隐藏在叶子后面的爬山虎的脚更不了解。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形象性,降低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内容的难度,本课运用了两幅简笔画辅助教学。二、应用过程1.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画出爬山虎的脚,理解段中第三、四、五句。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第三、四句;爬山虎的脚的形状、颜色第四、五句。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边理解课文边画出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变化。这段的难点是前两句。教师可边讲解边画出图: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片段】 师:自由地读读第2~4自然段,用笔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小组交流,并读一读;全班交流、朗读品味) 生1: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打比方(比喻)的句子。  相似文献   

7.
【细节描述】 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让学生画出最令人感动的句子,学生找到这样一句:"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8小时……"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以转换时间单位的方式来体会38小时的漫长。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片段】一、课件辅助,感知特点1.自由读文。(读第三、四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样子、颜色和怎么爬的关键句)2.全班交流。(学生说一个句子,点击课件后,三、四自然段中的关键句文字变红)3.过渡:找出了句子,要真正弄懂,还得反复读。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鱼游到了纸上》引导发现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环节课件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注:加线句子显为红色)师:这段话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咱们得再好好读读。谁来读黑色部分?老师读红色部分,其他同学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工?师生分读。师:想好了吗?这两部分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认为前半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后半部分是作者想到的。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读中学写、随文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揣摩范句、范段,通过对规范语言的鉴赏,感受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在讲读教学中,要挖掘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精心设计读写训练题,指导学生进行练笔。一、描写景物的训练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爬天都峰》)1.天都峰的特点是_和_。用“”在原文中分别画出描写天都峰特点的语句。2.解释。似乎…  相似文献   

11.
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爬天都峰》是新选的一篇课文,课题中的“爬”字就是题眼,教学中可以紧扣“爬”字,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一、由题眼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 文章的课题为什么不用“上”、“登”,而用“爬”呢?这是因为天都峰高而陡。“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  相似文献   

12.
【应用过程】  1.课文第一段 (第 1— 3自然段 )写的是埋木匣。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 ?学生边读边想。在组织学生议论答案时,教师随手先画出小科利亚,然后从科利亚的脚下画起,一步一段,十步十段,最后画上小木匣。 (图 1)  2.课文第二段 (第 4— 12自然段 )写的是挖木匣。按自然段指名接读全段后,让学生想想:科利亚从喀山回家后,为什么开始找不到他自己埋的木匣 ?后来为什么挖到了 ?通过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明白:四年后,科利亚九岁了,个子长高了,步子变大了,所以原先的十步,现在成了五步。教师…  相似文献   

13.
《爬天都峰》一文,通过小姑娘和老爷爷互相鼓舞最终爬上天都峰的事,说明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那么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领会这一主旨呢?我采用了让学生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1.抓“笔陡”,体会山难上同学们在熟读课文之后,都知道天都峰很高:在云彩上面哩。那么“笔陡”一词又是用来说明什么的?该词侧重在“陡”。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陡”的意思,则“笔陡”所表现的陡的程度学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天都峰不但高,而且险;“铁链也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更进一步说明了山之…  相似文献   

14.
题有题眼。《爬天都峰》的题眼是一个“爬”字,它观照全篇,十分精当,教学时紧扣这个“爬”字,可以收到提纲挈领、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先由“爬”字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课题为什么不用“上天都峰”“登天都峰”而用“爬天都峰”?因为天都峰又高又陡,不是轻易可以登上的,所以要用“爬”。从哪里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站在峰脚向上望,峰顶在云彩上面,可见它高耸入云霄;再看石阶两边的铁链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笔直陡峭,令人望而生畏。这样高的山峰,如此陡的山路,当然非“爬”不可!次由“爬”字理解“我”和老爷爷登峰的情境。在峰脚,…  相似文献   

15.
突出自读读议结合︽开演之前︾教学谈文/李志宏莫庆年自读预习,初知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先认真默读预习提示,然后说说预习中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在“读读”、“想想”、“描写”和“什么事”、“为什么要”等下面画上圈点,为后面安排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培养自学...  相似文献   

16.
林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年制第九册第3课六年制第十一册第19课【简笔画设计】【应用说明】一、应用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大兴安岭“温柔”的特点。二、应用过程1.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过程中,当讲读到第二句时,教师可随手画出大兴安岭的山势: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2.讲到“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时,教师随手再画出“云横秦岭”的险峻山势进行对比。初步感受大兴安岭山势“温柔”的特点。讲到第三句“谁也不孤峰突起”时,用“云横秦岭”图中的山势,结合着“看不完,也看不厌”,“自山脚至岭顶长…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师:从上文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感受到刘备尊重人才,求贤若渴。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表现刘备这一特点的句子,在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多读读,也可以写一写。(学生用各种方式读课文并动笔批注)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及感受?  相似文献   

18.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19.
以下是说课和片段教学的两个片段,仔细阅读和比较,将有许多发现。 【片段1】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说课稿中有关教学程序的一部分 1.让学生在读中思考,画出课文中第一次描写同学们的掌声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