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在小科学与大科学关系的视角下,美国科学的社会建制是以小科学为基础、以大科学项目为核心的大科学建制,是经历长期演进、历史地形成的;科研模式具有"自主推动"、"主体多元、高校主导"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赶超中,科学目标相对明确,应发挥"中国特色",大力发展大科学,发挥其带动、提升全局的功能;与此同时,在赶超途中,尤其在接近科学前沿之时,应着力培育并完善广泛的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小科学产生、发展的健康氛围,提升并扩展小科学的基础地位,为中国科学提供"涨落"、提供新的分岔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吕皓 《科学生活》2007,(6):82-85
"2007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10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今年,展会首次以"展览—论坛—公演"为主线,全方位演绎"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意性、国际性、专业性、互动化为一体,让参与者都能体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给生活带来的无限魅力与遐想,给思维带来的无限灵感与创意,给设计带来的无限生活与活力。展会设置七大展馆,分别是"院士画廊馆"、"科学发现馆"、"科学探索馆"、"创意设计馆"、"科普艺术馆"、"科学与艺术教育在学校展馆"和"国际馆"。展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多媒体音乐演奏会"和"科学与艺术交响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更深层次、更专业的科学与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与人们在"explanation"、"interpretation"与"Interpretation"的语义与语用上的分歧相关,西方科学解释研究出现了"句法学与语义学"、"语用学"、"认识论与本体论"的考察维度.合理的科学解释研究应实现科学解释的语义学与语用学的辩证统一、科学解释与人文科学解释的辩证统一,在方法论上应坚持从理解与解释关系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的关系中理解和解释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演变和进步的模式,它是关于科学进步和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内在机理的完整描述.通过对科学发展模式从"渐进积累"走向"个人知识"的演变过程的分析,试图找出科学发展模式合理重建的可能出路,以期为科研工作的有效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倡导科学为了人民而不是为了军事或政府利益所用、科学不应当排斥人民参与、科学家应该有足够的自主性;并认为,只有打破现有的社会结构、重构社会和政府,才能在美国实现上述这三个目标。与其说"科学为了人民"运动关注的核心是科学或科技政策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学会》2001,(12):22-23
科学传播系统与科学素养 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SC)更合适.科学技术传播简称科学传播,是比"公众理解科学"(PUS)及传统科普更广泛的一个概念,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也不一样.传统科普预设了两个不可逾越的等级层次以及施众和受众的固定角色,科普过程简单说就是科技知识向下灌输.另一个隐含的预设是:"科技总是好的,无条件地对社会有益,因而只要是科技优先发展什么都无所谓."而"公众理解科学"则除了包含科学技术的"一阶传播"外,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二阶传播".所谓一阶和二阶,是从逻辑学中借用的概念,一阶传播与对象性的科技本身的事实、知识内容有关;二阶传播与科技之过程、思想、方法、影响、评价有关.  相似文献   

8.
王刚 《科学学研究》2007,25(5):836-841
 作为个体的科学家有可能是自利的,进行科研的动机是多元的、世俗的,并不都是出于好奇心,仅仅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但是他们的合作却能够生产出可靠的知识,并使科学成为一种最成功的人类认识事业.对于这种现象?科学经济学的学者利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解释,给出的答案是,科学中的各种标准、规则、规范和制度诱导着具有世俗动机的科学家形成合作. 关键词:科学论;科学经济学;科学规则;"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9.
后学院科学及其社会规范——齐曼《真科学》读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欣荣 《科学学研究》2003,21(5):556-560
约翰·齐曼认为当代科学正在从学院时代走向后学院时代,因此有必要站在自然主义的客观立场,综合已有各种元科学理论,对学院科学时代的默顿科学规范的合法性和适用性作出全面的审视。他为此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了广角特写,既承认了它们的独特价值,又揭示出其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可信性和普适性的局限。齐曼证明,科学知识那些熟悉的"哲学"特征与日常认知能力以及科学知识生产者之间的奇特的社会关系难分难解。注重团队合作和考评制的新"后学院"研究文化在哲学上正或好或坏地改变着那些曾认为是永恒的科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中国应积极加强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的投资,真正走向"高科技"。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等具有重大价值。全球的管理范式也正从"基于控制"走向"利于创造"。中国应积极应对管理这一"高情感"范式的变迁,力图实现"高科技"和"高情感"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被我国称为学术榜"四大检索系统"中的《SCI》、《ISR》、《ISTP》的特点和结构进行了较详尽地论述.认为文献检索课应跟踪科学领域的发展,对这三种检索系统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揭示其特点和对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为21世纪的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疆域,拓宽了洞察世界的新视野,而且增添了理解自然、理解社会的新理念。文章试图通过阐述复杂系统中"自下而上"的普遍存在和切实有效,分析在社会控制和组织管理中自上而下模式的局限,揭示"自下而上"理念对未来科技进步、系统管理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联名在2007年2月27日《科学时报》(A4版)上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以下简称《宦言》).《宣言》准确指出:在科技界存在着"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令人遗憾的现象",要求科技人员"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强调"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有无止境的前缘……"等,但对于《宣言》中的另外某些说法,本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晨曦  晓祺 《今日科苑》2007,(11):4-7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的。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在贯彻落实《纲要》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亦具有典型意义。该总会面向社会精心打造出的"老年科普工程",展示出老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大舞台上扮演出举足轻重的靓丽角色。该总会多年来被北京市科委、市科协及人事局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集体";连续两年荣获北京市海淀区科协"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总会科普演讲团被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表彰奖励和北京市科协授予"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接见。为将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精心打造出的"老年科普工程"所取得的其型经验推向全社会,本刊自本期始,开辟"老年科普工程"栏目,专门介绍北京老科总在打追"老年科普工程"中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科研活动的灵魂,科学数据既是激发科研创新的起点,也是科研活动丰富成果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内外科学数据管理与共享从"积极温和的科学数据政策导向"和"全面细致的科学数据管理实践"两方面开展。通过对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比较,笔者认为,国内的科学数据政策宏观体系尚待拓展,政策落实仍需继续积累;仍有很多学科门类需要提高数据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科学研究的整体环境有利于开放科学数据文化的孵化,但仍需多利益相关群体的综合协调。未来,积极温和的共享趋势仍占据主流,科学数据的公、私权力争论愈演愈烈,信息技术变革与科学数据管理边界的再认识将持续推动数据开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科学确立了感觉优先原则。该原则是对认识对象存在性的判定原则,后来被迁移为对认识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合法性的判定原则。但它受到经验证实原则和经验的"客观性"要求的双重限制。在实证科学语境下,"客观性"的真实含义是"可公共感知性"和"与主体无关性"。人们对感觉优先原则的不适当推广导致科学霸权主义,对经验客观性的要求又导致科学研究的大众主义。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的文化研究"看有关干细胞研究的大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文化研究"把科学实践和其他文化实践之间的交通作为考察焦点,抛弃针对科学的纯说明立场,主张一种参与性的、内源性的批判态度,力图参与科学实践的型塑.论文结合科学论的新进展对"科学的文化研究"方案作了介绍,并利用有关干细胞研究的大讨论来展示该方案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周程 《科学学研究》2010,28(4):481-488
虽然中国古典文献中出现了不少"科学"用例,但它们都不是"science"意义上的"科学"。将"科学"用来对译"science"的用例率先出现在日本。"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实际上发生在大批留日学生归国之前。继康有为戊戌变法前在书中征引了日文"科学"一词之后,梁启超在日本、王国维在国内相继使用"科学"一词。1900年后,杜亚泉、钟观光、虞和钦等有过日语学习经历的学者开始频繁使用"科学",不通日文的严复1902年起也开始大量使用"科学",加上章太炎、马君武、鲁迅等赴日学人的推波助澜,"科学"很快就取代了"格致",并对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以及唯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传播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及与社会之间的扩散与再建构过程。科学传播伦理探讨的哲学基础有科学实在论转向科学建构论,科学功用与科学精神的背离,公众理解科学由缺失模型转向民主模型。科学共同体在科学传播中负有"保证科学成果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性;客观公正地传播科学成果的价值和社会影响;尊重公众实际理解能力,适度简化对科学知识的表述"等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