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翻译有褒贬含义的词语时,要根据语境的提示进行选择,要以原的立场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英汉翻译中的词义正确选择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陈诗娜 《海外英语》2013,(9X):139-140
《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美国作家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于1921年创作,1922年发表的经典作品,它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本杰明·巴顿不同于常人的一生,并通过他的经历向读者描绘"爵士时代"中美国的灯红酒绿。该文基于英汉翻译之词义的褒贬这一主题,对《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一书的翻译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在具体语境下,词义褒贬色彩的正确选择对英汉翻译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白”与“黑”是不同于其它七种色彩词(红、绿、黄、蓝、褐、紫、灰)的两个无彩词。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异,造成不同语言的颜色具有联想性的差异。“白”与“黑”的词义在英语和汉语中就表现出共性和个性的特征。本文试从共性和个性角度对它们的词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有助于理解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倪培森 《语文知识》2001,(11):44-45
在汉语中,有不少成语不仅初义与今义不同,而且褒贬也发生变化。今举数例,以见一斑。1.五体投地源于佛语典故。语出《十住毗婆娑论·入寺品》:“是在家菩萨  相似文献   

6.
如果读书看报的时候留心一些常用的词语,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汉语中的很多词语都与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了。  相似文献   

7.
在古文中“红”本为粉红色、浅红色。《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家居所穿的,相对于朝服、礼服而言。)古人认为“红”是一种不庄重、不正当的颜色,所以叫“间色”。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间色屏于红紫。”(把粉红、紫色这些不正的颜色除掉。)“红”表示大红,则为后起义。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  相似文献   

8.
动物词语的褒贬色彩及其对立关系,是在汉民族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一种常规形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常规模式的突破就是偏离。正偏离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创新,是艺术佳句;负偏离往往降低表达效果,是语言失误、言语错误。  相似文献   

9.
翻译中的失误往往是由于词义的选择错误所致.在英译汉时,词义的准确选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所处的语境.语境使词义的褒贬含义和词的搭配关系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更加明确,从而为译者确定词义提供了依据.因此说离开语境,翻译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0.
词汇是语言中最能体现社会发展与变迁的部分,网络的出现与普及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人们通过词的创造性使用张扬个性。传统"黑"的词义用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于是网民们在结合客观事件与主观情感后将"黑"的词义与用法不断扩展,以收到奇特新颖的语用效果。在这样的前提下,"黑"除了具有最初的形容词义外,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展,体现了人们的语言认知心理和民族文化认知在网络大环境下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七”的褒贬色彩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作为一个神秘玄数,具有褒贬两种对立的色彩。从来源上讲,褒义性色彩,主要源于先秦神秘玄教“七”的诸神圣内容;贬义性色彩,主要源于佛教所反映的印度文化中玄数“七”的诸神魔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史学领域,虽然《春秋》褒贬特指孔子修订《春秋》的书法,但经由历代学者逐步阐发、深化后,《春秋》褒贬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史书编纂过程中的写作方法,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历史观念。作为一种普遍而又深层的历史观念,《春秋》褒贬左右着史家著史动机、良史标准、史书内容和形式,制约着史学的社会功能,从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史学发展的趋向和态势。  相似文献   

13.
“桃红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是春的象征,美的化身。古往今来多少美好诗句附丽于桃花身上.令人赏心悦目!然而,同一事物,由于不同诗人从各自独特的角度来体察,往往可以塑造出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来。  相似文献   

14.
丁珂 《华章》2010,(19)
褒贬概念在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表明,褒贬概念的建立与言语和物质密切相关.当言语和物质离开客观事物本体的时候,言语和物质在褒贬概念建立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寻找"犹豫"一词的根源,和对"犹豫"的几种错误认识,系统地分析了"犹豫"这个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汉语是活化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词义出现转移、扩大、缩小等演变特征。"荤"字等词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产生了词义上的古今差异。这些词语是汉语中的活化石,为人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期门"是一个有争议的词,其意义有的解释为"军营之门",有的解释为"汉官名".本文从其词义、句法和官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证,认为解释为"汉官名,泛指武将"更适合文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意义流变角度分析词语"开张",描述"开张"与"张开"的词义分化过程,具体阐述"开张"在现代汉语使用中的两层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找"窝囊"这个词,义项里并没有"衣服穿得不得体、肥大、不利索、邋遢、不整洁、不齐楚"的义项,而实际交流中,常常使用"~穿得很窝囊"这样句子。这给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带来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