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名片"和品牌,是大学的灵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彰显高校办学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论述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软实力"竞争力的关系,探讨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对策,论证构建高品质的大学文化是提高办学"软实力"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象牙塔"后的大学的功能和责任都在扩展.严格地说大学的"职能"与"功能"是有区别的,但又是相互联系与转化的.继教学、研究、服务之后,"交往"正在成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功能.现代大学的概念具有多义性,也是发展着的.守护大学理念,创新大学制度,是大学薪火传承的根本保证,也是大学应有之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大学分层分类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主要体现为三类:一是走强学术型道路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一是走强职业型道路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有一类即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比例,但发展却处于瓶颈的"地方大学".据此,本文尝试从"学术性"与"职业性"的角度对地方大学发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地方大学应走"学术地方化"和"学术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马勇 《江苏高教》2007,2(2):9-11
在综述已有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大学之"大"的要素,主要有大校长、大师、大学生、大文化、大德与大爱等.并尝试概括与分析了大学之"学"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性,即:大学的空间叫学府;大学的时间叫学年、学期、学时;大学的主体叫学者与学子;大学的核心管理叫学术事务管理;大学的风气叫学风.进一步从大学之"大"与大学之"学"的双向耦合中探讨两者的根本联系,揭示大学的本质规定与特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去行政化"路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形成因素有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的根源.但是,大学"去行政化"符合大学的逻辑,是历史的必然.经济体制改革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都发生巨大的改变,出现了有利于大学"去行政化"的积极因素,大学"去行政化"的动力也初步形成;大学"去行政化"的制度装置已经出现,但还不够完善,还不能保障"去行政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可否认地存在某些概念混乱、边界模糊、理论研究与实际需要之间难以沟通等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少人只注意到"大学"与"高等教育"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文章通过对"大学"和"高等教育"概念的内涵、提出时间、质的规定性等方面差异的辨析,力图为"大学"和"高等教育"划分必要的边界,以此引发我国"大学"和"高等教育"本原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英语公共课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提升大学新生英语公共课教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香兰 《江苏高教》2008,(3):113-115
当前大学德育的人学观是"实体"人学观,它表现为人的精神与身体相分离、"人是单子式存在"和"人是物"的物性人学观。精神与身体分离的预设使大学德育忽视了环境的道德教育意义,促成主—客形式的关系结构,使大学德育走向学科化和知识化,大学德育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相互分离;单子式存在的人学观致使大学德育走向灌输、边缘化和相对主义;物性人学观中的大学德育埋没了人性,遮蔽了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之道"的合理性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之道"是指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及其文化内涵,它集中表征为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学问.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深陷技术中心下的工具主义与消费主义窠臼,大学职业化泛滥,生态位错位、缺位问题严峻,职业化主义明显,日益游离教育这一人类学本体论意义.应将"大学之用"与"大学之道"辩证结合,在价值与功利之间、在无用与有用之间,寻求创新自身又创新社会的契机,进而回归大学神圣化的学术本位.  相似文献   

10.
马凤岐 《高教探索》2008,5(1):14-17
"依法治校"是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一个口号,但是,这个口号对大学的适切性值得研究。总体上说,大学不是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所以,大学不宜成为"依法治校"的主体;大学的自身特点使其不宜完全由法律来治理。以"依法治校"替代大学自治既不合于大学的法律地位,又有悖于大学的传统,也不利于大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