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非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课例亮相于本刊今年第3期“课例研讨”栏目以后,倍受专家和同行的关注。拜读完刘士超、张友慈、郭家海、李海林等老师睿智中不乏尖锐的评点,我们折服之余,有一个越来越强烈的想法:祈盼能有更多的同行能参与到这场“讨论”中来,让“‘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走近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读者走进“‘非指示性’阅读教学”。同时,作为“非指示”课题的研究人员,我们非示性”:真实而不失鲜活吴根华常需要专家和同行的指点。四年前,我与同组的另外四位志趣相投的青年教师开始了“‘非指示性’阅读教学”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Z1)
曹韧副主编致何郁老师的一封信何老师:您好!这两天编发您的稿件,感触很深,您的“朴素的作文思想”并不“朴素”,我以为用“新鲜”甚至用“酷”来形容都不为过。您谈到的“作文与人同步成长”、“作文姓‘我’大于‘我’”、“一切作文都是日常作文”、“研究‘前作文’关注‘后  相似文献   

3.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是由笔者提出并由笔者所在学校众多志趣相投的青年教师集体参与研究的一个课题。2000年7月,《语文学习》曾发表笔者的《“非指示性”教学模式初探》一文,以及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的点评文章《一份富于创见的答案》。之后,国内不少青年教师将该教学模式运用到了自己的阅读教学中,并纷纷来信,就实施中的感受与问题与笔者探讨交流。两年多以后的今天,全国掀起了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热潮。“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恰好从某些方面反映了新课标的精神。2002年11月12日,笔者主持的“高中语文阅读‘非指示性’教学…  相似文献   

4.
张迎 《课外阅读》2010,(7):88-89
“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是浙江省江山中学语文教师郑选农根据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示性”教学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所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的精神内核为“两不”和“四自”。“非指示性”教学模式中,常式教学最为典型的是“六步教学法”:自读,定向,研读,讨论,交流,引导。变式教学则侧重于从某一方面展开。文本将以郑逸农老师“非指示性”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再别康桥》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5.
一次,郭老师去学生宿舍,听到一名学生在跟其他同学说:“我刚一出门,就遇到老郭了……”郭老师知道,那个学生讲述的是那次挨批评的事,“老郭”指的正是他。当他们发现郭老师就站在面前,尴尬极了,鸦雀无声地等待着老师严厉的批评。可是,郭老师却微微一笑:“哎呀,你准是想称我为‘郭老’,一溜嘴就说成‘老郭’了,我才四十多岁,怎么敢让你们称‘郭老’呢?”气氛立即就缓和了,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心地笑了。这件事,使我想到了幽默。幽默是一门特殊的思想工作艺术,具有一定的幽默感,也是当好班主任必备的素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固然少不了正面阐明事理,明辨是非,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但有时候,一句恰到好处的幽默话,一个善意的揶揄,一个开心的笑话,往往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使师  相似文献   

6.
阅读取向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①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过去我们教学《愚公移山》,常常是“苦圆”以毛泽…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由教师先命题,有些题目是反反复复写,如《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我的家庭》等,小学就开始写,上初中又写,到了高中阶段还在写;学生都厌倦了,只有随便应付。运用“非指示性”教学模式,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现象。“非指示性”教学的核心是“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不明确指示问题答案”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非命题作文和创意命题作文。一、非命题作文相当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教师不命题,但有一定的范…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2003年第10A期《“教学模式”质疑》一文,孟宪平老师在文章中提出对教学模式“不能盲目照搬”、主张“非模式化”等观点,而据鲍希奎老师的研究,这些认识已被纳入教育模式“三原理”(见后)之中,不是教学模式本身的缺陷,鲍老师出于对“教学模式”一份特别的感情,对“‘教学模式’质疑”一份特别的敏感,撰写此文,算是对“教学模式’质疑”的一个响应、一次交流。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刚停,徐老师便单刀直入:“今天这节复习课,请同学们把有关语文基础知识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进行探究。”李一鸣同学先提问:“老师,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语音、汉字、词汇、语法、标点符号、修辞、逻辑知识、古汉语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等。”舒畅同学赶忙说:“老师,我听人讲,现在中考不考语文基础知识,我们干嘛还提它?”“这是一种误解。”徐老师娓娓道来,“过去,确实偏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比如,讲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喻体‘本体’‘喻词’名词术语一大堆,从概念到概念,脱离生动…  相似文献   

10.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1.
徐荻青 《四川教育》2012,(10):40-41
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可以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范本。网络热议与专家关注不断,此课后,窦老师又热情洋溢地说课,深刻地影响着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向。窦老师此课的核心观念是“什么样的文章,还它什么样的味道”,也即——“当下‘教什么’成为我们教学的前提,‘怎么教’的手段必须遵循于文,本体裁特点的‘什么’”。  相似文献   

12.
夏老师上课     
刘欢 《今日中学生》2004,(28):46-47
“同学们,你们进校的第一篇日记,我都已经看过了,并且有的还细细地欣赏了。但有的同学很有意思,把我的‘夏’字写成了‘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夏红阳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下”字。同学们都禁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快嘴的同学急忙说:“不对,应该是‘夏天’的‘夏’。”“对,是‘夏天’的‘夏’。”夏老师擦掉“下”,写了另一个“夏”,诙谐地说,“我可不是什么下等老师,也不能够当一个下等老师,不过嘛———”夏老师话锋一转,“当个‘浇花的’,也不错嘛。”她顿住话头,环视全场,见大家疑惑不解的样子,便含蓄地说,“我把你们好有一比…  相似文献   

13.
笑掉大牙     
天才儿童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小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  相似文献   

14.
“叮铃铃……”电话响了,都这么晚了,是谁呀? “喂,你好。”“请问是郭老师吗?” “是,你是……” “老师,‘嫁’给我吧!”  相似文献   

15.
著名语文课程论专家王荣生在评价浙江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教学实录时指出,“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成‘引起议题文’来用,通过‘对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谎言进行解构’,表达‘一种介入伦理及政治转型的姿态’”。“从阅读方式上来看,有点像‘过度理解’。”我以为,寓言本身其实就是一个隐喻性的话题,对其进行“征候式阅读”未尝不可,就像毛泽东对愚公移山故事的解读一样,同样是借题发挥的“过度理解”,其解读结论与《列子》作者预设的旨意相去甚远,但丝毫不影响其解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课了,语文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古诗,一首的题目叫《登鹳雀楼》。”话音刚落,前排的许一翔“刷”地站起来说:“老师,这首诗我全懂了,也会背了。”“真的?”老师感到奇怪,“那你背给大家听听。”许一翔挺起胸,眼睛也不眨,“嗒嗒嗒”地一口气背了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他背完,老师笑眯眯地说:“嗯,还不错。不过,有几个字音读得还不够准,比如‘鹳’是第四声而不是第二声,‘雀’不能读成‘qie’,另外,还有‘入’和‘更’这两个字,也不太准。好,希望你仔细听,争取读得更好。”然而,许一翔怎么…  相似文献   

17.
轻松驿站     
《班主任之友》2005,(10):59-59
天才儿童老师:“小明,你用‘果然’这个词造个句子。”小明:“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老师:“不对,不对,不能将‘果’与‘然’两个字分开!”小明:“老师别急,我还没有说完,整个句子是——先吃水果,然后再喝汽水,果然拉肚子。”  相似文献   

18.
史峰  尉学君 《师道》2006,(2):28-29
听了尉老师讲授《草船借箭》一课,大开眼界。上课了,老师说:“这一节课,我们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节语文辩论课。《三国演义》中评价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从不用险,唯‘空城计’为生平唯一一次用险。同学们同不同意这种说法呢?”一个学生回答:“老师,我不同意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评价。诸葛亮实际上是个用险专家,他常常用险,比如‘草船借箭’,就是诸葛亮的一次险胜,甚至险于‘空城计’。”老师:“这么说来,你认为孔明此次借箭是‘险招’,对吗?”“老师,是的。”又一生起立:“老师,我认为‘草船借箭’并不是用险,而是诸葛亮胸有成竹,稳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新编初语教材第一册课文中有一则对对子的故事: 有一次,寿老师出了个题:“独角兽”。同学们有的对“四脚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听了只是摇头。鲁迅对了个“比目鱼”,老师这才面露笑意,要他说说这样对的理由。鲁迅答道:“‘独’有‘单’的意思,但不是数字,所以不能用数字来对;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字……”老师听了频频点头,连连夸奖:“对得好,讲得也好!” 读了上述故事,联系我们的作文教学,感爱颇深。 首先,私塾对对是一种能力训练。提起私塾,人们往  相似文献   

20.
幽默     
新词局长随便在会上讲了几句,爱吹捧的刘科长就要求大家讨论,还强调说:“不能说‘深受启发、极大鼓舞’等老套话,要用新词,用新的观念理解局长的指示。”王二站起来说开了:“听了局长的指示,腰不酸了,背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走路也有劲了。这指示,还真管用!”(江承祺)没法吃饭店里。顾客:“把你们经理叫来!这么硬的牛排,我根本没法吃!”侍者:“叫他来也没用,他也没法吃。”(周天)小学教学参考新词局长随便在会上讲了几句,爱吹捧的刘科长就要求大家讨论,还强调说:“不能说‘深受启发、极大鼓舞’等老套话,要用新词,用新的观念理解局长的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