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诗文,最有成就的是散文。苏辙的记体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的记体文由单纯的自然审美型向兼重议论抒情说理的复合型方向发展,大大地扩充了记体文的内容,提高了记体文的信息涵纳量和社会教化功能。在艺术手法上,打破了前人先叙事、后写景、再抒情的三段论模式,将记叙、描写、抒情穿插运用。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著名士大夫苏辙谪居筠州,成为江西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苏辙在努力做好公职的同时,频繁与当地禅僧友好往来,并用诗文阐发自己参禅悟道与寄寓佛禅的心境.苏辙的筠州参禅,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格特征,也反映了筠州的佛教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苏辙作为宋代著名学者,一生不废吟咏,留下了大量的赠和诗。赠和诗作为儒家礼仪文化和人伦精神在诗歌领域的特殊表现形式,源远流长。苏辙赠和的对象多样,尤其与兄长苏轼唱和最多,内容丰富,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沙红兵 《文教资料》2007,(15):84-87
历来对于苏辙的研究,正如对于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一样,主要集中于他(们)的古文和诗歌。其实他(们)的骈文作品也不可忽视。本文以苏辙元祐时期的骈体表状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且将之与苏辙同一时期的散体奏议对照阅读,揭示创作主体复杂的思想、文化观念,政治主张和情感、心理。同时,在两种文体的复杂互动之中也可以看出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但又可以互补的文体性格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论温庭筠词意象的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象学对意象的理解与温词的特殊美质,在外在装饰之美、女性形象凸现、物象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温词意象虚实运用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代周必大罢相之后与杨万里交游甚密,两人互相致词酬唱,创作了大量可供考证的篇章.这些交游之作表现出他在杨万里影响下的诗歌创作论:从创作发生论看,高举“触物感兴”说;从创作效果论看,提倡自然淡雅,超然闲适;从创作过程论看,主张学而悟而非偏重于悟,讲求辞达.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8,(3):48-52
为了能整体客观地评价新月派后期代表方玮德的诗歌贡献,在考察其生平交游和对其诗作了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之后,可发现其创作生涯虽短暂但其影响却不容小视,他始终追随"爱的理想",理性节制地抒情,并借助现代又古典的意象形成了自己轻逸灵动洒脱的诗歌风格和境界,对于新月派所倡导的讲究诗性,"三美"主张,诗歌形式的试验等也有自己身体力行的实践,进一步关注和研究方玮德对于考察中国新诗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的创作历来被归入艳科,但在其"侧艳"的表面风格下,却蕴含着凄怆悲凉的情感内涵.这样的情感基调,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时代特征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是晚唐文人词的开山祖,词之大家,其词作较好地吸收和借鉴了民间俗曲的创作技巧和民间语言,因此,可从构思和语言的运用两方面来分析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构思上包括联章、比兴、绘画、时空跳跃等手法;语言上浓艳纤细,又由于受到民间传统的白描手法的影响而清新可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论认为:“诗品出于人品”。作家的个性与其文学创作的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一个作家个性的把握与对其创作风格的研究密不可分。这种理论对研究萨都剌同样适用。因各种历史的原因,现存史料中有关萨都剌生平和个性的记载甚为罕见,这给研究,把握萨都剌的个性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难。本文从考察萨都剌交游入手,力图从侧面探知萨都剌的个性。然后将对萨都剌个性所做的推断与现存史料中弥足珍贵的有关萨都剌生平的记载相印证,概括出一个较为符合萨都剌个性实际的结论,并期望这种结论能有助于对萨都剌诗歌创作风格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苏辙与苏轼唱和的诗歌很多,但最让他魂牵梦绕的是对"夜雨对床"之约的坚守。"夜雨对床"之约包含了苏辙对兄弟长相厮守的期盼、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对林下退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坎坷仕途的厌倦等多重内涵,更深层次则包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和价值的追求。没有实现"夜雨对床"的夙愿,既有经济上、政治上的现实原因,也有思想深处的矛盾。苏辙对"夜雨对床"兄弟长相厮守的期盼与坚守,谱写了一曲人间的真性至爱之歌,洋溢着动人心弦的人伦亲情。  相似文献   

13.
苏辙是参与北宋中叶变法活动的重要一员。他认为,“法变而任势,与之更新”,以立法为中心,变旧法,立新法,改革不合理的政策法令。苏辙针对时弊,提出了理财为先,丰财为急;“改革吏治,更立三法”;重武臣,择良将等具体方案和措施。他的这种变法思想和主张,既不象苏轼那样过于保守,又不象王安石那样过于偏激,尤其是他关于“立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比苏轼、王安石等人更深刻、更合理。苏辙的变法思想和主张,是北宋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了解的结果,具有较多的合理成份,因而他在元时提出许多建设性变革意见,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获得最高统治者的肯定,维护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北宋众多巴蜀本土文人中,冯山名位虽显,但在后世文名不彰,故人少论之。冯山为人耿介特立,长期居官蜀中。冯山工诗善文,不仅交游广泛,而且诗歌留存丰富。冯山与入蜀任职的各级地方官吏、蜀地本土文人诗文唱和,言道论学,展现出居官蜀地的生活世界与精神面貌。其诗以唱和、寄赠、送别为主,既书写胜游之乐,也抒发一己情怀;既观物理变化之理,也显明其用世之志,颇具平淡清丽之风。冯山的诗歌不仅有自家特色,且于尽变北宋西昆之风的文学革新中亦有力焉。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和韦庄都是花间派著名的词人,在词的发展史上都有着筚路蓝缕之功;不管是温飞卿的严妆,还是韦端己的淡妆,总是浓淡相称,相得益彰,他们词风的异同也常被后人拿来对比研究,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他们对女性形象描摹方式的不同,并分三个方面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分析描摹方式不同之原因。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词作意象的组合方式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组合方式,主要方式为三种:第一是“叙事蒙太奇”,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进行组合;第二是“心理蒙太奇”,意象的组合打破逻辑顺序,呈现为交叉、转换的组合方式;第三是“对比蒙太奇”,通过对比意象的组合凸现人物情绪。温庭筠词作运用的蒙太奇创作手法营造出含蓄悠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迷离隐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胡琳 《培训与研究》2006,23(5):12-13,16
晚唐温庭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描写女性的词人,其凭着以艳为美、以富为美、以柔为美和以悲为美的审美意趣,精心选用“形语”、“物语”、“景语”和“情语”,多元化、多角度地表现女性娇艳形貌和哀怨情绪的主体美感,开启了绮丽香艳、含蓄委婉的词风,由此对词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白殒没,温李并起,绮丽华艳,深情绵渺,开一代诗风,光芒笼罩整个晚唐,源本伏流,影响波及宋元.但无论从研究的深度还是研究的广度看,人们对温庭筠诗歌的研究都远不及对李商隐的研究,远达不到其诗歌应有的价值地位.本文力图全面查检历代书目题跋,汲取前人今贤的研究成果,考察现存温庭筠诗集,尝试理清温集的版本源流,弄清温庭筠诗早期的结集情况和在宋元的流布.  相似文献   

19.
张岚岚 《文教资料》2009,(19):19-21
夏完淳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其父夏允彝的培养下,夏完淳交游甚广,和许多贤士相往来,为人与创作均深受其影响.综观其生平,其交游历程即其文学创作不断发展的历程,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梳理他的交游活动与文学创作,对呈现明末江南文坛的构成与风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宏谋是清代有较大影响的一代名臣、学者和诗人。陈宏谋一生交游广阔,如尹继善、徐树屏、张延玉、鄂尔泰等人都是他的交际对象,这些群体在他的一生中起了重要作用。根据《陈榕门先生遗书》、《清史稿》、《陈宏谋家书》等相关文献,从同仁僚友、前辈宿儒、重臣权要这三个群体来考察陈宏谋的交游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游对陈宏谋思想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