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傣族、壮族、布依族为例,分析了其在各自生活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服饰特点,并对这三个民族的服装特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结合符号学语义及语用的理论,浅析了百越族群服饰具有民族化、伦理化、社会阶级化和宗教信仰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2.
袁爱莉 《文教资料》2011,(18):75-76,44
傣族地处美丽的彩云之南,其服,饰以筒裙为特色.不同地域的傣族人民服饰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讲.它们在美学方面都表达出了自然美、社会美的和谐,实现了自然力与文化力的会合.同时,傣族服饰的美学价值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于居住地域、自然环境、生活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傣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服饰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傣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傣族的传统服饰也发生了较大变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培育傣族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建立傣族服饰博物馆以及加强傣族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是傣族服饰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苗族传统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其生存与传承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安顺小新寨苗族服饰的存留现状在该地区苗族村寨中具有典型性,面临着生存空间受挤压、传统服饰审美观念淡化、传统女红工艺衰落及服饰本身的现代传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等问题。要突破苗族服饰传承的困境,必须建立政府为主导,民众为主体的苗族服饰传承与保护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旅游功能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在汉文献中被称为哀牢夷。哀牢夷的族属研究从明代开始就引起足够重视。在数百年的探讨、争论过程中,原来众说纷纭的族属之说渐渐有所汇总,趋向于五种基本观点,即濮人说、越僚说、掸泰说、氐羌说、濮与昆明融合体说。在这样的族群说依据下,联系历代汉民族政权的史料及相关少数民族史料、民族传说等,通过对哀牢夷族源的考辨及历史源流的梳理,不仅使我们对云南特别是滇西民族史及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也对滇西少数民族现状、跨境民族关系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侗族服饰历史源远流长。其款式源于自族,在唐朝之前就已逐步定型,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了外来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族群文化整合是族群交流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多族群杂居的南岭民族走廊中部,族群文化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族际通婚的路径以及自然和人为两种方式实现整合.我们重点分析了作为文化整合路径直接表现场所的圩市、学校教育、戏台、寺庙、族际通婚的情况.认为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是族群文化整合的基本路径,族群通婚既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路径,又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苟利武 《历史教学问题》2020,(1):113-122,167,168
乌克兰独立以来,族群冲突与分离长期存在。通过对乌克兰族群结构最为复杂的敖德萨地区族群历史变迁和当前族群结构分析发现,敖德萨地区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俄帝国和苏联因领土和文化的扩张对敖德萨产生的影响至今存在;而乌克兰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和治理失效等因素使少数族群对乌克兰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族群对乌克兰政府的认同,在此背景下,任何动荡都有可能成为族群冲突的诱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类学参与式观察的方法,研究生活在同一个村落里的两个族群之认同与族群特征,发现他们细致的差异,强调语言在族群认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族群特征的削弱与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历来是服饰的创造者和主要继承者,以云南新平花腰傣女性在服饰中的传承为例,说明花腰傣服饰的女性传承场域和方式。回答女性如何通过参与婚礼、丧礼、节日等社会活动实现服饰的传承,并分析女性在这些传承场域中体现出的核心地位,展现花腰傣女性对服饰传承的过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百越古道”是岭南百越民族居住地区的一条古道,云集着壮、汉等20多个民族及其先民。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这片疆土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该文以百越古道交汇点横山寨为例,论述了百越古道民族关系中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内在因素以及民族关系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壮族与东南亚壮傣族群具有同根生的关系,但族称不同,历经漫长历史,形成同源异流的数个分支,在语言、习俗、服饰、信仰、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族群精神、族群认同上,具有较多的相近性。寻求共同点,强化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可以更好地建设和平、稳定、安宁、和谐发展的边疆社会。  相似文献   

13.
傣族稻作文化中的宗教因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百越后裔的傣族有着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稻作文化中除了有大量的原始宗教因素存在外,也包含着许多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二者能互容共生,从而表现出傣族宗教信仰的二元化特征以及精神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金平傣族女性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平傣族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影响其生产能力,婚姻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究其原因,除经济上的贫困外,观念陈旧及应试教育与当地社会脱节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对女童教育意义应提高到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平等及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多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彝族体育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起源和发展与彝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观、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征的文化。研究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彝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途径进行探讨,对当前丰富全民健身内容,促进彝族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彝族传统五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表征意义鲜明。彝族人认为红黄蓝黑白五色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本色和根基,源于闻名中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是辩证唯物主义精气与哲学理论的产物。五色文化是五行文化的外观,并在天文、地理、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均有具体的体现和反映。彝族五色文化不仅具有较深的审美意义,而且也是彝族民众平等相处、社会和谐发展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巩固和加强对西南边疆傣族等地区的统治,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当地的文化教育,采取了“文教为先”的政策,如将入学习礼作为土司承袭的必要条件,积极设立和倡建义学,向新式教育转变等,使傣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在清代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社会面貌也因此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畲族舞蹈是丰富灿烂的畲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认真审视它的传承、应用和发展,对创造和构建符合当代审美意识的新世纪畲族文化体系有着深远意义.畲族舞蹈工作者应该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对传统畲族舞蹈的保护与开发;对现代畲族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对群众性畲族舞蹈的普及与推广;对畲族舞蹈家的培养与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省黎平县“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种外来文化涌入少数民族地区,这必然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受到了严重挑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应发挥主体作用,黎平县“民族文化进课堂”工程实施就是典型例子,它对中小学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的设置、实施及评价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