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的散文在南宋“几乎可称独步”。《渭南文集》中的《入蜀记》“领异标新”,而其中的《过小孤山大孤山》更是这“可称独步”的散文中的佼佼者。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陆游携家眷由家乡山阴赴夔州通判任。他取道长江,经过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于同年十月抵达夔州。一路上他游览了山  相似文献   

2.
一、陆游和《入蜀记》宋孝宗乾道中,朝中抗战势力抬头,因“鼓唱是非”之罪一度被罢官的陆游复被起用。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陆游“得报差通判夔州”(《人蜀记》卷一)。因染病,迟至第二年夏初始离开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此次赴任所,历时一百三十多天,行程五千余里,写下六万余字日记。陆游以日记形式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集为《人蜀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篇短小隽永,富有哲理的精美散文。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离蜀回山阴,次年去江西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第二年江西闹灾荒,他请开义仓赈济灾民,昏聩的朝廷竟以“擅权”的罪名把他免职。陆游回到山阴。《书巢记》作于淳熙九年,诗人家居山阴时。陆游在一首诗中说:“人生百病有已时,惟有书痴不可医。”对痴书的陆游来说,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书巢是在情理之中的。文章开头说:“陆子既老且贫,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老且贫”是作者交代了自己当时的境况,“犹不置读…  相似文献   

4.
陆游在入蜀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是他在乾道六年自山阴赴任夔州通判途中所写的日记体游记。《入蜀记》称引唐诗凡六十多处,分为即景忆诗、借诗抒情、文献考证和地理考辨四类,形式上以一联两句为主。《入蜀记》称引唐诗最多,这体现出宋人对唐诗的推崇;而其中又以李杜的诗句居多,这反映出陆游对李杜作品的喜爱,也透露出陆游的诗学观念。对唐诗的称引不仅增强了《入蜀记》的艺术表现力,也对陆游入蜀诗的创作和后世游记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词包     
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陆游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乾道七年(1171),陆游四十六岁,出任夔州通判。在  相似文献   

6.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浙江绍兴)人。他因坚决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任所。途中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的两则日记。小孤山在江西省彭泽县北,安  相似文献   

7.
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写于大历二年秋。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蜀地却发生藩镇内乱。诗人告别了逍遥的草堂生涯,买舟南下。辗转流寓夔州。夔州即今重庆奉节,雄踞瞿塘峡口,据荆楚控巴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此一时期的杜甫漂泊西南,弟妹离散,故友凋零。疾病缠身。于登高之时赋诗描尽秋声秋色,写尽秋士秋悲。  相似文献   

8.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古来注家争议蜂起,荚衷一是。其实十首皆竹枝词体,自是老境。前二记形胜。兼入感慨。其三则作开笔,咏古叹今,振起以下四首:四写两山,咏夔州之富。五记江口两地,人烟极盛,气候常春。六写水利、粮产为蜀地第一。七写水路之便,船夫不畏浪险。以上皆实写。其八回忆之辞,写夔州山水如画,其九特记诸葛武侯祠。十首作结,可与海上仙境抗衡。  相似文献   

9.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② 。素衣莫起风尘叹③ ,犹及清明可到家。[注 ]:①霁 (j尙记 ) :雨后初晴。②细乳 :茶中精品 ,沏茶时水面泛起白色泡沫。分茶 :品茶。③素衣 :白衣。【新读】喜爱陆游的读者都知道 ,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生中不仅写过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 ,也写过不少细腻的表现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和情趣的诗作。《临安春雨初霁》就是他后一类诗歌的名篇之一。这首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春 ,时陆游奉命权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 )事 ,由山阴…  相似文献   

10.
杜甫在夔州只住了一年零九个月(766四月—768正月)就搬了几次家。他究竟搬了哪几个地方?它们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又为什么搬?弄清这个问题,对于研究杜甫在的夔州的思想和生活不无意义。历来注家已作过许多有益的考证,但也有一些可能由于对白帝城和夔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及历史沿革缺乏实地调查研究,故难免偏执一说,或人云亦云。这自然与年代久远,缺乏实物资料(如陆游在东屯高斋见过的“大历中故券”)分不开的。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杜甫的诗作入手,结合夔地的具体环境来进行探讨,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从其自称的祖籍地陇西开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  相似文献   

12.
《入蜀记》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部著名的日记体游记,它记录了作者屡遭贬谪,再度接受君命,携带家眷,从故乡出发,到夔州就任,历时半年的行程。从陆游对沿途祖国壮丽秀美河山的描写;在行船所经之地触景生情,抚今追昔的叙述;对一些于国家民族有重大贡献历史人物的缅怀和歌颂等三方面,透视了陆游崇高、伟大的爱国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陆游,一生勤于创作,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在他的煌煌巨著《剑南诗稿》中,固多《书愤》、《关山月》这类悲壮豪迈,充满着爱国激情的篇章,也不乏较为闲适、安逸,流露出生活情趣的作品。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春,陆游在家乡闲居五年后,又被朝廷征拜为朝请大夫,权知严州军(冶所在今浙江建德)州事,并召陆游入京。陆游在当时  相似文献   

14.
柳暗花明     
1.陆游被免职后, 从隆兴取道回故乡山阴,在那里闲居了三年。  相似文献   

15.
杜甫《登高》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在于诗人在夔州时期苍凉激楚的情感,以及夔州独特的地貌气候所提供的境物与之深层契合,更与诗人至高的人生境界对境物的艺术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6.
因为拥有沟通蜀楚的水上交通便利,也兼井盐资源的丰富,唐代夔州之地,百姓多以货殖为业,教化不深、追求休闲、崇尚享乐是其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因为李远为夔州人氏,故受夔州地域文化的影响,不仅李远其人有崇尚休闲、为人流俗、笃信巫术的一面,而且其所作诗文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上述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证师何人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一九五页的思考和练习二,这段文字,选自陆游《入蜀记》第六,其中“系船与诸子及证师登三游洞”一句,所说“诸子”,是陆游此次赴任夔州通判所带的眷属,而“证师”其人,则是旋途中结识的一位四川和尚,名  相似文献   

18.
23.陆游教子读书爱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宋王朝  相似文献   

19.
从永泰二年(766)春末迁居夔州,到大历三年(768)正月离开夔州沿江东下,杜甫在夔州寓居了近两年的时间,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在杜甫创作的一千余首诗歌中,创作于夔州时期的诗歌占了三分之一。杜甫一生有七律一百五十余首,而夔州所作七律有六十余首,也占了三分之一有余。在成就上,夔州诗亦是斐然,如《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等名篇均作于此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也选入了杜甫作于夔州的七律——《登高》。对杜甫夔州七律诗进行关注,并试图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来分析这一类诗的文学成就,希望能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教学杜甫的七律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夔州竹枝歌舞是巴渝地区的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当地传承上千年。它集诗、乐、舞三位一体,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的特色,本文主要阐述梳理了夔州竹枝歌舞的当代艺术表现,分析了夔州竹枝歌舞的传承现状,希望对夔州竹枝歌舞的发展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