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普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语法隐形的理念。所谓"语法隐形",并不等于否认俄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语法隐形"要解决的不是学习不学习语法的问题,而是要解决怎样学习语法的问题。"语法隐形"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对俄语语法现象进行适时的归纳、总结。新课程标准下俄语语法测试应注重考查内容与考查形式的选择,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注重题目的交际性,改变目前采用的对语法错误的评分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吸收有利于其目的语系统的构建,运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语法教学是帮助学生归纳、吸收语法知识的有效办法。本文对范畴化理论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应用范畴化进行语法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语法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语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教育应融语法教学于交际语言教学之中。语言能力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基础语法知识而形成的一种能力。教师要处理好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更新语法教学的观念,推进语法语境教学法,淡化语法单一的教学,实现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Halliday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揭开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研究的序幕 ,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语言是什么 ,语言如何工作。该理论一提出 ,就受到当代数位语言大师的批评 ,该文简要回顾了Postal,Matthews等对级阶理论的批评 ;Butler等对类概念的批评 ;Huddle ston ,Palmer等对结构概念的批评和Postal对分类性质的批评。  相似文献   

5.
“语法隐形,功能为纲”是英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语法教学再次受到冲击,甚至走了另一个极端,似乎一提到语法教学就是在走老路、与教学改革背道而驰。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尽量淡化语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少教甚至不教语法;新课程究竟还需不需要语法教学呢?笔者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解读了新《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语法教学的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黄颖 《海外英语》2013,(2X):77-78
系统功能语法将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会话含义理论属于语用学的范畴,二者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不然。该文通过探讨系统功能语法在会话含义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得出结论:系统功能语法是会话含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系统功能语法对语用学做出了补充。  相似文献   

8.
张婷 《考试周刊》2011,(56):115-116
语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新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倡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重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必须明确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高效的语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Halliday的“现代汉语语法范畴”揭开了阶和范畴语法理论研究的序幕,其主要目的是说明语言是什么,语方如何工作。该理论一提出,就受到当代数位语言大师的批评。该简要回顾了Postal,Matthews等对级阶段理论的批评;Butler等对类概念的批评;Huddleston,Palmer等对结构概念的批评和Postal对分类性质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淡化了语法教学,这就导致本来就不受学生欢迎的语法教学更加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语法教学应该在培养交际能力的课堂活动中完成。意识提升实现了强调语法特征和发展交际能力的双重目的,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以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进行意识提升教学,可以调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语言形式,内化语法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语法教学的众多方式中,显性和隐性方式得到的关注和研究较多,对教学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理清显性方式和隐性方式之间的内涵和区别,分析两者之间的权衡关系,以及影响教师对二者取向的相关因素,对外语语法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外语语法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显性和隐性教学的动态权衡观,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它们的优势,实现其互补。  相似文献   

13.
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家和教师们辩论的焦点.有的语言学家和教师公开排斥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反对在任何教学阶段使用语法教学.他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提供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语法就会被学习者主动习得.但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教学是语言学习所必需的,是使学习者达到熟练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这样的争议,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重新考虑语法教学在语言交际以及外语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示语法教学与暗示语法教学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主张以明示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也有人主张以暗示的方式进行语法教学。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中着重讨论了明示性(explicit)语法教学和暗示性(implicit)语法教学的理论背景及各自的主张,并认为:明示性语法教学强调语言的形式,却有忽视语言的意义及使用倾向;暗示性语法强调的是语言的意义及其使用的环境,但却忽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最好的办法是综合两种观点,明示与暗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的研究是国外应用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二者之间的接口之争对第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两种知识接口的研究多建立在语法学习和教学的基础上。然而,词汇是国内英语学习中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本文在揭示外显/内隐知识内涵,阐明无接口说、强接口说和弱接口说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弱接口说的主要特点,并探讨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语法隐性教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交际法教学的实施,语法教学应是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已成为目前语言教学领域争论的焦点。Mcaughlin认为,显性教学只能发展学生的考试能力,隐性教学才能导致交际能力的产生。因此,应注重从显性教学到隐性教学的转化问题。Bialystok认为语言课堂并非只能产生显性知识,只是教师应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使学生产生交际所需的自发能力。从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笔试和口试成绩的分析结果看,隐性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以考察使用为目的的产出任务中作用显著,但在传统以考察语法知识为主的测试中无任何作用。  相似文献   

17.
白兆麟的文法学代表作有《简明文言语法》和《〈盐铁论〉句法研究》,《文法学及其散论》是他的文法学论著集。白先生积极参与教学语法研讨,坚持以"句本位"研究文言语法,并不断吸收、借鉴语言学新理论、新方法,使之融入自己的语法体系,在古体诗词的语法分析和专书句法研究方面独树一帜,可谓是教学语法学的继承者和拓展者。  相似文献   

18.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it can be inferred that various linguistic theorie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ce role in language teaching.Considering the demands of society on the language teaching,it seems that Systematic-Functional(SF) Grammar benefits more in today’s language teaching.In this paper,the four core ideas of system,multi-levels,functions,and context and their inspirations on language teaching are talked about.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法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内在结构规律的总结。由于语法课理论性较强,又被认为脱离交际实际,在教师与学生经常处于分离状态的远程教育中,语法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本文结合语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和学的角度对英语语法的有效性教学策略作了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在实施中应建立实践性的理念,更加注重对语言运用、中小学语文教学和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作用。实践性就是语言理论与社会语言文字生活的结合性、贴近性,也是本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它应成为本课程的一种实施策略。为此,教学内容要精选,更切实地落实理论指导语言实践的分析讲解,更清晰地把握本课程理论化教学内容的侧重面,并采用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述语言理论。基于此理念,我们应逐步建立专家语言理论与教学语言理论的学科用途性分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