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度单位”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新课标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建构意义,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徐增宝 《山东教育》2004,(19):72-73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拥有了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自主探究的思维空间。入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遵循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是小学数学四个领域之一“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林革 《中学数学杂志》2006,(3):65-65,F0004
俗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大到宇宙星系,还是小到花草蝼蚁,任何生物都应该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否则大自然的和谐就会被破坏,灾难性的后果就会出现。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制定并遵守合理的规则,是为了保证生活的稳定和自由,当然这种相对的自由是建立在绝对规则的基础上。一句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必须制定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册教材中的一课.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且知道角有  相似文献   

6.
在上小学的时侯,我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非常陌生。直到工作以后,我所教的第一轮教材是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时,我用我的小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了“千米的认识”.但直到这时.“千米”在我面前仍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依然模糊不清,我把这之前对“千米”的认识称为第一发认识。  相似文献   

7.
朱燕 《教师》2012,(31):105-105
“乘法分配律”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到目前为止,我教过两届四年级的学生,上过两次“乘法分配律”的课,这两次截然不同的教学过程。造就了不同的结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页~第10页.教学目标:建立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长度概念,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巩固长度  相似文献   

9.
【起因】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3个教学班的数学课,通过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中“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两次教学实践,认为有必要根据教学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发展规律对课程实施整合。实践证明,最后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对整合后的课程内容更有兴致,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在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逐步实现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10页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学会看米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了解厘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探索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建立l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内容和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有余数除法计算”是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里的一个内容, 是在“没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往的教法是:如13÷2=?我们都是这样教学生想,2×<13, ( )()里的数( 即是商)和2相乘的积必须最接近13。无可否认,这种教法是正确的。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要乘法口诀熟练,都比较容易掌握。但你是否注意到, 有一小部分学生仍然只是手拿着铅笔, 在那里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答案,下不了笔;或者乱填一通, 你在旁边却只能替他干着急。这时,你不妨教学生试试这个方法吧! 首先判断出13不能整除2,那么可以在草稿本上这样写13÷2=…,…  相似文献   

13.
唐玉峰 《湖南教育》2003,(18):51-51
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转换常常容易出错。主要原因是对长度单位的进制不清楚。“六指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单位之间的进制,不易出错。 本方法通常把常见的6个长度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共合计10课时。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在分物体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感知了生活中的除法,逐步导出除法的计算;感知了除法的计算与乘法口决的关系。内容深刻,生动活泼,现将本人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学习除法作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许华庚 《云南教育》2005,(26):34-3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67页。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生活中,计算长度的单位我们一般使用“米”。但是关于“米”的使用,则是近二百年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马刚  李萍 《湖南教育》2006,(3):27-2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好吗?(师生拍手齐唱儿歌)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大家欢迎吗?  相似文献   

18.
19.
吴文娟 《云南教育》2003,(34):42-42
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数学“比例尺”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师:(出示一本书的封面)这本书长24厘米,宽18厘米,你能在练习本上画出这本书的示意图吗?看谁画得最像?中途有学生反映,练习本上画不下。老师让他自己想办法,他发现应该将图缩小了画。老师将学生画的图选出几幅贴在黑板上。师:观察一下,哪几幅最像?(学生指出几幅像的和几幅不像的。)师:请画图的同学说说你画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你是怎么确定长和宽的?生1:我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我是想3是24和18的公约数,我就把长和宽同时缩小了3倍。生2:我画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  相似文献   

20.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最近 ,笔者试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 ,在不同年级中开展“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解答方法。在实际教学中 ,根据年级的不同 ,我在下面两道题中选用了不同数字的题目。例 1 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这两种动物 ,数一数 ,一共有 8个头 ,2 2只脚。请问 ,笼子里有几只鸡 ?有几只兔 ?例 2 鸡、兔同笼 ,共 5 0个头 ,1 2 0只脚 ,问鸡、兔各有几只 ?一、分脚法这是在二年级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解法。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 ,以圆圈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