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进口代工业是袁世凯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对我国经济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其表现有四:对外理性抗争,进行利权回收;倡国货、拒洋货;引进外资;引进、推广机器,发展工业,扶持资本工业。 相似文献
2.
论袁世凯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全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
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是袁世凯经济思想中的核心内容 ,他对我国经济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其表现有四 :对外理性抗争 ,进行利权回收 ;倡国货、拒洋货 ;引进外资 ;引进、推广机器 ,发展工业 ,扶持民族资本工业。 相似文献
3.
杨学新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3,79(4):34-37
清朝末年,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场教育变革中,袁世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倡办新式学堂,主张废除旧的科举制度,建立新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派遣留学生,聘用日本教习或顾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清末法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双志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7):21-23
在清末法律近代化的过程中,袁世凯占有一席之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提拔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积极促成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袁世凯内阁与清末国家政体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善川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袁世凯内阁是在清朝统治者处于20世纪初年内外交困的情形下出现的。统治者仿行宪政,欲谋国家政体的变革,力图继续其王朝的统治,终因辛亥革命的冲击,立宪势力的日渐离心,清廷的努力归于失败。尽管如此,袁世凯内阁的出现,大清王朝的国家政体已开始逾越封建专制的樊篱,在政体近代化的艰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论袁世凯在河北教育近代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创建学校司、提学使司、劝学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机构,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同时,他多方筹措经费,培养师资,编辑新教材,创建新式小学、中学、大学和各种军事学堂、实业学堂等新教育设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体系,从而使河北教育摆脱了旧教育的羁绊,步入了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7.
吴世勇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
袁世凯在"新政"时期进行的教育改革,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其新式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袁世凯的新式教育思想为主线,探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并对其新式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予以系统全面的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黄振南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
张华腾、苏全有合著的《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化》一书 ,是一部与传统观点大不相同的学术著作。认为袁氏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曾做出过贡献 ,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但在肯定袁氏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同时 ,又认为他给中国的现代化造成了一场灾难。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工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工业是袁世凯经济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他对我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其表现有四:对外理性抗争,进行利权回收,倡国货,拒洋货,引进外资,引进,推广机器,发展工业,扶持民族资本工业。 相似文献
10.
楚双志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18(7):21-23
在清末法律近代化的过程中 ,袁世凯占有一席之地。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提拔和重用新式法律人才 ,积极促成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改革和完善近代司法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岳天雷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85-94
吏政改革是高拱主持隆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隆庆三年至六年高拱执政期间,针对嘉靖中期以后吏政败坏的严峻局势,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挽刷颓风、振兴朝政的改革,在用人之制、考核之制、奖惩之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整治,成效卓然。高拱的吏政改革不仅刷新了明代吏政,为明代人事制度掀开了新的一页,而且也为其后张居正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开启了隆(庆)万(历)大改革之先河,在明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张华腾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6):41-45
袁世凯甲午条陈中所陈述的改革军事、编练新军的思想,与甲午战后以光绪皇帝为首的清延中枢急切变法求强的心理相一致,所以为光绪皇帝所接受。袁世凯练兵权的获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甲午吾陈。甲午条陈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先声,小站练兵的指导思想源于甲午条陈。 相似文献
14.
黄培需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3(2):96-99
汤斌是清代勤政爱民、刚正廉洁的名臣。他兴利除弊,为民造福;同时毁淫祠,兴社学,挽颓风,厚习俗,民风为之一变。他选择任能,大力整治吏风。他严于律己,自奉俭约。他的学问人品为同代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大自然有不解之缘,从二者的关系来看,进入文学中的自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比拟到水乳交融的深化过程。晚明的袁宏道就以其自身的情趣爱好、人生游历、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审美视野中的自然,展现出人与自然无比亲和的审美境界,提升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拓宽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审美空间,表达出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新鲜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6.
谢建忠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4):103-107
杜甫“号为诗史”的创作倾向受到史官文化的深刻影响,史官文化氛围、史官意识、史官品格和史官的计使命等都制约着杜甫的人生态度和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关于扶贫的人权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人权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生存状态密切相联的辩证关系。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中国政府大规模的扶贫行动,无可争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最基本权利的最忠诚的维护者。"中国人民的扶贫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中国政府确保13亿人的生存和发展权,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鲁商和徽商皆为中国十大商帮中的典范,两大商帮的崛起存在众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型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夏丽梅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3-66
检校官制度出现于北周,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宋承李唐成制,实行假借官资的检校官制度,并制订十九阶检校官的阶等名号,用以表示官员地位之尊崇和升迁之资.自元丰改制及政和改革后,检校官阶等及除授对象明显减少,使这一制度在实施700余年后,进入了一个消亡、寝废的阶段,并随着南宋政权的灭亡而基本被废除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