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创设审美意境。文学作品一般是在景物的传神写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的意境正是作者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外界景物)融合为一的结果。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必须设法把学生带到文学作品的意境中去。为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注意作品的范读(一般指短篇)。教师范读得好,往往是审美教育的先导。在范读课文时,教师应该以强烈、饱满的感情和自…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扬课文所蕴含的健康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无不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因此要上好语文课、上活语文课,教师必须走进文章里,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即深刻体会语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中师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意识的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所决定的,审美意识是主体根据美的规律、美的体验、美的要求去把握世界的心理功能,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以及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和投身实践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美育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4.
程琴 《小学生》2010,(11):41-41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程应注重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表明,朗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A3):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实质是一种"美"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老师往往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片面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最富有感情的激发功能。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紧紧抓住情感这一关键。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形象地说明了审美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性。正是这种情感性,才使审美活动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才使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陶冶。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在欣赏语言文字、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获得美感后所得到的美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挖掘课文的内涵,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体验课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例如杜甫的《春望》一诗,通篇都洋溢着深沉…  相似文献   

7.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向上,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现在中职校很少开设美育课程,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多审美对象,以独特的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节奏美、风格美等形式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外,还兼有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重任。一、寓教于愉悦,寄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在语文教学时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直观的艺术形象或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美对于青少年学生具有特殊的诱惑力和吸引力。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怎样渗透美育,笔者认为应有意识地把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语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理解力、审美鉴赏力、审美创造力。同时,应开拓教学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创造语文教学过程的美,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提高学生理解美、欣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语文学习中的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构建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在体验与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中要注意美育对学生发展的良好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诵读、教师指导及调动学生想象力等方式让学生充分领悟作品中的美,以达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教材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教材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意从传统美德中吸取精神养料,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加强对学生“做人”的训练,提高学生“做人”的素质和水准,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质修养和审美情趣.在实践新课标理念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抓好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就是引导学生热爱语文、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5.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徐小林 《考试周刊》2010,(55):47-4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文化修养。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张志华 《天津教育》2020,(1):173-174
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教育逐渐也成为语文教育当中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当中的一大重点。对于还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上课过程当中适当地加入审美教育的有关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积极性。本文将会从审美教育在当代语文教学当中的意义、审美教育在当代语文教学当中的针对性、审美教育在当代语文教学当中的时效性三个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古诗词审美教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古诗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文中仅局限于古文今译与语法教学,忽视学生心灵发育.我们应当坚持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习惯,会对日后的语文学习与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朗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深入文章了解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强自我认知。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教学,促进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在日常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学习能力。本文浅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希冀改善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现状,有效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审美化教学,也可称作语文艺术化教学,是一种经过美学加工的语文教学。“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是施教者按照一定时代的审美理想,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审美教学媒介,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过程。”(《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第202页)这个过程是在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