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学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在其逝世80年后的今天仍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性作家"。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国际化,可以从芥川文学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入手,深刻剖析芥川的博学、芥川文学的特色和芥川文学所具有的极高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理解芥川龙之介文学国际化的积淀、条件和必然。  相似文献   

2.
孙莉 《考试周刊》2016,(8):10-11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代表作家之一,他创作了许多历史小说,借古讽今。本文着重分析其作品《龙》,结合时代背景,通过与原典的比较,从时代、社会、女性学的角度探讨该作品的主题,加深对芥川的了解。《龙》和原典相比,故事中增添了女性形象,且故事的结局也不同。这些不同在使得小说情节更丰满的同时,也使得故事有了更深的含义。谣言的广泛传播,以及最后的龙的出现实际上表现了平安时代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中处于边缘的女性对男性的报复、胜利。  相似文献   

3.
武凤娟 《快乐阅读》2011,(26):181-182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对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进行了浅析,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鼻子》为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本文以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为中心,拟从文中人物心理变化入手,尝试分析人性中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5.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鼻子》构思巧妙,寓意深刻,透过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及心理分析,把人性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以犀利的文笔揭示了主人公内供逃避自卑的心理、补偿的心理、积极的心态以及脆弱的自尊心的可悲,同时展现了城中百姓、寺内弟子、武士等旁观者的利己主义的可恶。  相似文献   

6.
由于坎坷艰难的人生经历与融贯中西的阅读积累,芥川龙之介的创作呈现出哀怨玄奥的风格特点,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造诣,这一点在其笔下的怪谈小说中得以突出显现.从芥川龙之介的人生经历与个人气质出发,以小说《地狱变》的具体内容为中心,分析了其笔下怪谈所具备的独特气韵.  相似文献   

7.
8.
刘伟娜 《考试周刊》2013,(66):28-28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芥川热爱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定位,揭示人性中的虚伪和自私。其作品中讽刺最多的是"利己主义"。其中就包括他的成名之作—《鼻子》。《鼻子》从主人公内供的视角为出发点,揭露主人公内心的强烈的自尊心甚至可以说是自卑以及敏感偏激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了即使是具有高深修为的内供,也会十分在意周围人的眼光,这与普通人的从众心理无异。  相似文献   

10.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写得简洁而逼真,具有较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他用近乎真实的白描手法体现了一种残酷的美,用冷峻辛辣的笔直逼人性中的丑恶。  相似文献   

11.
薛琳璐 《天中学刊》2015,30(1):117-120
日本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尤其对不同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为小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作者在《竹林中》采用了转换式和多重式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在《报恩记》中使用了转换式内聚焦,在《袈裟与盛远》中使用了多重式内聚焦,不同叙事视角的使用也为文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芥川龙之介有多篇作品取材于《今昔物语》,以芥川龙之介的五篇作品为代表,从作品主题意义域的开掘、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叙事结构的设计变化、局部细节的充实丰富等方面采取细读式的文本解读方法把芥川的小说与《今昔物语》中的原作作对比性研究,比较的结果是清晰展示出芥川把情节简单、主题意义域单纯、人物虚指、原色展示、不介入人物内心、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的《今昔物语》中的历史故事改写创作成情节复杂、主题意义域丰富、充分展示人物内心、浓墨重彩地刻画人物形象的现代历史小说,比较中让我们感受到芥川小说独具的艺术魅力和芥川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他不愧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七个小说人物的叙述入手,从对话和独白的角度来解释《竹林中》小说叙事的魅力,试图在小说文本与民间故事以及电影文本的比较之中寻找小说《竹林中》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4.
"真爱"是芥川龙之介的很多小说所要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其中亲情和爱情尤为芥川所关注,这和他的身世与经历有直接关系。文章从小说《杜子春》和《妖婆》入手来加以分析,挖掘深藏在芥川心底的"真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日本现代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鼻子》进行文本分析,以鼻子的变化为中心线索,梳理小说情节发展的同时,试图从芥川对小说叙事者的角度变化上入手,着力分析主人公禅智内供的心理变化,对芥川笔下对人性的犀利批判、关于人性的虚荣心与利己主义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芥川生活上的不安是芥川的恍恍惚惚的不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导致芥川自杀的重要诱因。生活上的不安又来自两个方面:出生和失败的初恋,朋友和亲属带来的生活上的重压。  相似文献   

17.
于玲玲 《考试周刊》2012,(19):13-14
《杜子春》取材于中国唐代传奇《太平广记》中的《杜子春传》,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通过童话式的再创造,使其焕发了新的生机。此作品改写前后.人物、主题等均有显著的变化。本文从自然景观——北斗的意象这个崭新的角度简要分析作品主题。分析认为,北斗星在此短篇中频繁出现是暗指仙师铁冠子作为杜子春人生导师的隐喻。  相似文献   

18.
芥川龙之介1921年受大阪新闻社的委托来中国创作的《中国游记》,在发表之初就引来很多关注.而近年来,又有不少研究者对其中国观颇感兴趣,发表了诸多或褒或贬之论,其中不乏片面之辞.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游记》的中国观,才不至于观其一隅而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存在,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芥川龙之介的死,标志着大正时代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近代文坛的落幕.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和文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拟从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诗歌、其取材于中国古籍的小说以及其与中国文坛三个方面探讨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创作时间不长,但成就却是巨大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方面.其代表作<罗生门>更是以其思想的深刻性,获得了持久的关注.本文拟探讨芥川龙之介的生平经历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并阐述<罗生门>所揭示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如何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