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复古"转向新文化1906年秋天,钱玄同第二次到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这年章太炎出狱后也来到日本,在东京创办同盟会机关报《民报》.钱玄同拜识章太炎后,于1907年加入同盟会.钱玄同听章太炎讲国学,立定了他的研究国学的志向,并从此走入汉语言文字学的研究道路.大约在1910年,钱玄同和章太炎、陶成章在东京办《教育今语》杂志,出过六期.……  相似文献   

2.
钱玄同,生于1887年9月12日(农历7月25日),原籍浙江吴兴(清湖州府归安县),世居湖州南门外之鲍山.原名师黄,字德潜;又曾名怡.辛亥革命前,改号汉一,又改名夏,别号中季,亦称季.五四运动前,改名玄同.五四运动后,又号疑古,有时自称疑古玄同.这与他特别尊崇“今文学”,盛赞刘(逢禄)魏(源)康(有为)梁(启超)之疑经辨伪及“托古改制”之说,或即相关.及至晚年,别号逸谷,一署逸叟.  相似文献   

3.
钱玄同     
鲁迅先生在《<呐喊>》 自序》中曾提到他。钱玄同(1887一1939),现代语言文字学家,名夏,后改名玄同,字德潜,浙江吴兴人.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别号太炎.章太炎手订"中华民国"的国号,为民族、为革命鞠躬尽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在经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史学等方面成就卓著.章太炎早年任教东吴大学,东渡日本后开国学讲习会所,他的学生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鲁迅、马叙伦、黄侃、钱玄同、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吴承仕等,而这些人后来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或任教于北大等著名学府;他的众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后来大都在国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新史学、哲学以及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维强 《中国教师》2013,(13):51-51,59
钱玄同先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高足,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研读日语和教育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兼职导师,祖籍浙江湖州。钱玄同1939年去世,其后数十年里,不断有他所教过的学生撰文怀念钱玄同的教育教学工作。这里面,有当年北师大的学生,也有当年北大的学生。从他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别号太炎。章太炎手订“中华民国”的国号,为民族、为革命鞠躬尽瘁;作为一代国学大师,他在经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史学等方面成就卓著。章太炎早年任教东吴大学,东渡日本后开国学讲习会所,他的学生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鲁迅、马叙伦、黄侃、钱玄同、周作人、朱希祖、许寿裳、吴承仕等,而这些人后来或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或任教于北大等著名学府;他的众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后来大都在国学界占据重要地位,为我国新史学、哲学以及经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整理父亲诸祖耿的遗物,得黄侃(季刚)、钱玄同(德潜)给章太炎先生信二函,信封及书信保存完好无缺,至为珍贵.现整理刊布,以供研治文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我们的沈阳,妄想吞食中国.1932年春,章太炎先生应“北平” 弟子吴承仕、钱玄同、马裕藻等之请,在“北平”讲学多次.夏,南返上海.秋,苏州  相似文献   

9.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章太炎早年的国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  相似文献   

11.
<正>(1)浙江绍兴的古越藏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窗槛雕斗,颇为雅致,是个书香花香同芳、地气人气俱旺的地方。(2)20世纪初,这里曾住过一户钱姓人家,主人钱玄同,早年留学日本,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年轻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闯将,曾参加过《新青年》的编辑工作。(3)1913年10月,正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担任国文教授的钱玄同,接到了来自家乡绍兴的喜讯:他有儿子了!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演讲。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翻译”。  相似文献   

13.
恩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谓恩师的活写照。师父这个词,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凡是有文化传统的国家,尊师之道十分自然。章太炎先生是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桃李满天下,他的弟子中,有成就的太多。如名教授黄侃、钱玄同、马幼渔、许寿裳,还有鲁迅和周作人兄弟俩。1932年,章太炎北上讲学,在北京的弟子一个个已功成名就。由于章太炎乡音极重,  相似文献   

14.
朱希祖是民同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与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共同受业于章太炎。他对章太炎先生十分敬重,章太炎对他也非常赏识。朱希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精深,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太炎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史风格,而且不断突破师说,在史学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推动史学的独立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逸飞 《新读写》2011,(4):34-34
章太炎、辜鸿铭、钱玄同、陈寅恪、刘半农、胡适…这些响当当的名字组成了一个群体——民国教授。他们虽各有所长、独树一帜,却有着同一种风度——精神层面的独立与自由。  相似文献   

16.
<正>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事变后,章太炎应邀赴北平演讲。由于他满口杭州土话,听众难以领会,最后只好由学生钱玄同、马裕藻担任"翻译"。生活中的章太炎没什么情趣,甚至不懂欣赏自然之美。有人邀他游山,他说不知道山为何物。但有时他又表现得很有情调。1912年,章太炎准备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1869—1936)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刊活动家。主编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是章太炎一生所从事的最重要的报刊活动。值此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对章太炎及其主编的《民报》开展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巨子,也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状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坛轶事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非章太炎先生莫属. 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相似文献   

19.
感受恩师     
张兴武 《班主任》2002,(5):28-29
有人说,恩师不常有。人在学习阶段碰到一位恩师,是人生莫大的福缘。近日读记述老师的文章,掩卷冥想,不觉间感受到恩师的历历风范。1932年,大学问家章太炎北上讲学,由于章太炎乡音极重,多数学生听不懂,已是名教授的钱玄同和刘半农自告奋勇做翻译,一个口译,一个用粉笔在黑板上笔录,一丝不苟,毕恭毕敬。钱玄同是当时国文系的主任,章太炎去他所在的学校讲演,钱扶上扶下,执弟子之礼甚恭。北京报界纷纷  相似文献   

20.
<正>章太炎(1869一1936),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汉族,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